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嚴用和方

用和,南宋醫(yī)家。字子禮,廬山(今江西九江)人。少而聰穎,攻讀醫(yī)學始于12歲,受學于名醫(yī)劉開(復真),言傳身教,盡得其傳。當時醫(yī)家多以溫燥治病,嚴氏認為古之氣候與今不盡統(tǒng)一,治病亦不能拘泥于古,因以其治驗之方,參古人之說,著《嚴氏濟生方》十卷,后又撰《嚴氏濟生續(xù)方》八卷,于后世有一定影響。

厥證

●三生丸

【組成】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各適量。

【用法】上藥研細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9克,食后,姜湯送下。

【功效】化痰順氣。

【主治】痰厥頭痛。

【來源】《嚴氏濟生方》。

伏暑

●地仙散

【組成】地骨皮(去術)60克,防風(去蘆)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12克,水875毫升,生姜5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功效】祛風養(yǎng)陰清虛熱。

【主治】傷寒后、伏暑后煩熱不安及虛勞煩熱。

【來源】《嚴氏濟生方》。

●冷香飲子

【組成】草果仁90克,附子(炮去皮臍)、橘紅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30克,水400毫升,生姜10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沉冷,不拘時服。

【功效】溫中散寒。

【主治】老人、虛人,伏暑煩躁,引飲無度,惡心疲倦,服涼藥不得者。

【來源】《嚴氏濟生方》。

虛證

●濟生腎氣丸

【組成】炮附子2個,茯苓、澤瀉、山茱萸、炒山藥、車前子(酒蒸)、牡丹皮各30克,官桂、川牛膝(酒浸)、熟地黃各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米湯送服。

【功效】溫補腎陽,化氣利水。

【主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

【來源】《嚴氏濟生方》。

●茸朱丸

【組成】鹿茸(去毛酒蒸)30克,朱砂(研細,水飛;炒蜜尤佳)適量。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煮棗圈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炒酸棗仁煎湯送下,午前、臨臥服。

【功效】益精補血,鎮(zhèn)心安神。

【主治】心虛血少,神志不寧,驚惕恍惚,夜多異夢,睡臥不安。

【來源】《嚴氏濟生續(xù)方》。

痰飲

●茯苓飲子

【組成】赤茯苓、半夏、茯神、麥門冬各30克,沉香、炙甘草、檳榔各15克。

【用法】上藥研粗末12克,水50毫升,姜5片,煎35毫升,溫服,不拘時。

【功效】行氣化痰。

【主治】痰飲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來源】《嚴氏濟生方》。

●玉液湯

【組成】大半夏(炮)12克,沉香(磨汁)45毫升。

【用法】以生姜10片,水500毫升,煎250毫升,每日食后溫服。

【功效】順氣化痰。

【主治】七情氣郁生涎,隨氣上逆,頭目昏眩、心悸眉痛。

【來源】《嚴氏濟生方》。

血證

●生葛汁

【組成】生葛根、小薊根各適量。

【用法】上2味洗凈,搗取汁,每服50毫升,湯溫服,不拘時服。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

【主治】鼻衄不止。

【來源】《嚴氏濟生續(xù)方》。

●香墨汁

【組成】香墨、蔥汁各適量。

【用法】上藥以蔥汁磨墨。滴少許于鼻中即止。

【功效】斂血止血。

【主治】鼻衄不止。

【來源】《嚴氏濟生方》。

●赤芍藥湯

【組成】赤芍藥60克,半夏(湯泡7次)45克,橘紅30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12克,水75毫升,姜7片,煎至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服。

【主治】瘀血蓄胃,心下滿,食入即嘔血。

【來源】《嚴氏濟生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国县| 西安市| 肇源县| 彭泽县| 柳林县| 那曲县| 诸暨市| 富顺县| 武川县| 临清市| 出国| 临沂市| 连山| 安阳县| 宜都市| 三亚市| 康定县| 聂拉木县| 呼玛县| 新邵县| 梁河县| 静乐县| 西丰县| 嘉荫县| 库车县| 邹平县| 呼伦贝尔市| 新昌县| 霍林郭勒市| 抚州市| 治县。| 莲花县| 西丰县| 西宁市| 巴塘县| 邹城市| 恩平市| 老河口市| 都昌县| 荃湾区| 象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