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健康排毒不生病
- 張曉梅
- 3771字
- 2019-01-01 16:16:32
認識人體內的毒
為什么要排毒
每天都會有毒素侵入人體,身體五臟六腑新陳代謝中也不斷產生毒素,如果身體健康,體內毒素就會很快被排出;通過大便、小便、出汗排出毒素。如果排出不暢,就有可能是身體的排毒機能出現了問題,或是所吸收的毒素太多,超過了身體排毒能力;還有正常的食物吸收的過多的糖、脂肪超出人體所需要而不能及時排出會形成糖毒、脂毒。吸煙過多或飲酒過多則形成煙毒、酒毒。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陰陽失衡、氣滯血瘀、氣血不足、濕熱較重,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使人出現精神不振、頭痛、腹脹、口臭、體臭、皮膚粗糙、面色晦暗等癥狀,甚至導致早衰,誘發多種疾病。
●毒是百病之源
古人云:“腸中常清,百病不生。”如果腸道內殘留物腐敗現象加劇,無法被順利排出,這些毒素就會被腸黏膜吸收,直接參與體內的生理代謝,干擾內分泌、神經、免疫等系統的功能,也會導致肝腎功能受損,從而誘發習慣性便秘、肝炎、癌癥、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癥、糖尿病、痤瘡等病。
●毒素積得多,衰老來得早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自身有一套動態的、立體的、完善的排毒系統,最主要的“通道”就是腸道。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人體衰老與腸內毒素的產生與積存直接相關。正常狀態下,大多數毒素都可通過腸道排出體外,但還是會有一部分留存體內,特別是當身體處于疲勞、飲食不當、睡眠不足、生病或用藥不當等狀態時,毒素更不易被排出。
●血液不凈,膚色不潔
容顏美麗,肌膚滋潤而富有光澤,是每個人的追求,特別是年輕女性。但是很多人只注重外表美麗,忽視了體內“環保”。各種毒素在細菌作用下產生大量的有毒物質。當排出受阻時,可隨著血液循環危及全身;同時,還會通過皮膚向外滲溢,使皮膚變得粗糙,出現痤瘡、雀斑、黑斑、痤瘡、皮疹等中毒癥狀,從而影響身體的健康和肌膚的美麗。
●毒素使身體肥胖臃腫
體內“擁堵”一定會引起肥胖,而且這種肥胖是“向心性”的,即中間大兩頭小,過多脂肪堆積在腰腹部,狀如棗核。這是因為廢物久存體內,又被人體重新吸收,形成多余脂肪,形成過多脂毒,引起肥胖。另外,腸內垃圾不清除,在腐敗細菌的作用下可產生大量的氣體,使腹部體積增大,腹圍加大,時間長了,則會使腹部肌肉松弛,腹部前凸形成向心性肥胖。
中醫解讀體內毒素
在中醫里,毒素可以分為8種,大家可以看看自己體內是否有毒,是哪一種毒。
小貼士
毒素是什么
毒是一切疾病的根源。早在《黃帝內經·素問》第三篇“生氣通天論”中就已經對毒有了集中的論述。毒并不是一種獨立的致病因素,而是邪氣轉化的產物。外感寒濕或熱燥能轉化為“寒毒”、“濕毒”、“熱毒”、“燥毒”。中醫認為“邪盛謂之毒”,一個“邪”告訴我們,毒是外來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除了外來之毒,人體內如果有些必需的物質攝入過量,那它也會變成“毒”。如葡萄糖,它是人體必需的基本物質,但如果攝入過量,就會導致“高血糖”糖毒,對人體產生危害;又如脂肪,也是人體所必需的,但如果攝入過量,會導致“高血脂”脂毒,使人體出現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等疾病。另外,如果一些生理物質不在其位了,就會“不謀其政”,也成了“毒”,比如胃或十二指腸穿孔時,胃液進入腹腔,則會損害腹膜,導致腹膜炎。
●熱毒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這種學說認為陰陽是相對的,又是互根的;是相消長的,又是相轉化的。說明陰陽平衡與否對疾病的影響很大,陰陽分離,病人則有危險。如果機體熱盛陽亢,就會產生“熱毒”,像我們常說的“肝火旺”“胃熱”都是熱毒。產生熱毒的人一般會出現口苦咽干、口臭、小貼士牙齦腫痛出血、口舌生瘡、咽喉疼、便干帶血、面部生油、痤瘡、鼻孔出血、痔瘡等癥狀。
●寒毒
寒毒有內外之分。體內陽虛寒盛,就會“陽消陰長”,從而產生內寒(毒)。我們可以用排除法區分,外寒一般很好認,排除外寒就是內寒了。外寒又叫“寒邪”,多在冬天氣溫驟變時致病,因外感風寒后,寒邪易傷陽氣,輕者會出現風寒感冒,嚴重者會昏倒、不省人事,還有人會出現關節疼痛等癥狀。
●濕毒
內濕和外濕不一樣。像夏秋季節因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暑濕感冒多由外濕之毒引起。而內濕一般都由飲食不節、脾胃受傷所致。水濕也是濕毒的一種,多是由于機體內水液代謝失衡而引起的。
濕毒患者有哪些癥狀呢?主要有口味甜膩、大小便不暢、濕疹,臉色不好、四肢酸痛無力等。濕毒本性纏綿,其引發的疾病一般難以迅速根治,希望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食積之毒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二者功能一個主升清,一個主降濁。
我們平時吃進去的食物就是這樣通過一升一降的過程來維持人體機能。如果脾胃哪一天罷工了,那么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就會被積在胃里,時間長了就會釀成毒。有食積之毒表現為食欲較差、噯氣、反酸、大小便不暢、面部痤瘡等癥狀。
●瘀血之毒
中醫又叫作“氣滯血瘀”。引起瘀血的原因很多,從病理上來說,就是氣血運行不暢在某些部位發生了積滯。簡單地說就是血管里堵了,堵的部位不同得的病就不一樣。比如說堵在臟器里叫“腫瘤”;堵在黏膜上叫“囊腫”;堵在子宮里叫“肌瘤”;堵在甲狀腺里叫“結節”;堵在乳腺里叫“增生”;堵在皮膚上叫“疙瘩”。不管堵在哪兒都是毒!嚴重了都能危及生命。
●蟲毒
食生肉類,體內就易出現寄生蟲。我們常吃涮肉,一定要煮熟再吃,否則就容易生蟲毒。一般面色萎黃、睡覺磨牙、消化功能不好的人都可能有蟲毒。
●藥物之毒
我們常說“是藥三分毒”,藥物雖說是治病用的,但是如果使用不當的話,不僅治不好病,還會中毒。所以日常用藥要慎重,特別是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會傷肝腎,或誘發細菌耐藥,或導致二重感染。
●情志之毒
喜、怒、憂、思、悲、恐、驚,這是我們常說的“七情”。七情適度才不致傷身,否則就會成為情志之毒,如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思傷脾、過悲傷肺、過恐傷腎。只有控制好情志才會健康。
西醫解讀體內毒素
西醫認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物”,例如自由基、乳酸、尿酸等毒素,一定要盡量避免,及時清排,否則日積月累,會極大影響身體健康,導致諸多疾病。
●自由基
適量自由基對人體有利,過量就會加速人的衰老。我們常看到有的人年紀還小,卻長得老成,這就說明體內自由基多了。部分自由基由機體代謝垃圾產生,另外像輻射、空氣和水污染、食物中的添加劑等都能產生大量的自由基。人體內自由基過量,就會損害蛋白質、脂肪、生物酶等,如果進入細胞,就會引發癌癥。消除自由基最好的方法是從飲食入手,多吃抗氧化的食物,如甜椒、獼猴桃、橘子、西蘭花、小麥胚芽、杏仁、葵花子、奶酪、胡蘿卜、南瓜、油菜、咖啡、豆漿等。
●膽固醇
膽固醇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超過人體所需的范圍,多余的就會留在血管內壁上。祛除體內多余膽固醇的首選食物有海帶、大蒜、牛奶、蜜橘、茶、蘋果、玉米等。
●脂質沉積
現代人經常攝入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很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大量脂質便會沉積在血管內壁上,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使依賴血管供血的臟器組織缺血或壞死,引起腦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如果你是血脂異常患者,要注意自己是膽固醇高,還是甘油三酯高,或者是兩者都高。飲食也要區別。如果僅甘油三酯高,應該限制進食,少吃含糖高的食物;一定要多運動;喝酒的人必須戒酒。如果僅膽固醇高,要少吃動物內臟、蛋黃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適量少吃一些膽固醇低的瘦肉等防止營養不良。兩者都高者就要忌食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控制體重。
高血糖:過高的血糖,超出人體使用的量,血糖在人體內濃度過高,形成糖毒,會導致人的血管尤其是微細血管硬化、腐蝕,極容易引起腦梗塞、冠心病、心肌梗塞、血栓、腎衰竭、壞疸、白內障、眼底出血、失明、肺結核等疾病,盡量少食糖和淀粉食物多運動以消耗血糖。
●尿酸
尿酸是體內代謝的產物,經小便排出。若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它就會沉積在軟組織或關節里而引發急性炎癥。尿酸過高的人通常都喜食紅肉、動物內臟,并伴有肥胖、酗酒;要么就是糖尿病患者。我們知道腎臟具有排毒功能,若里面尿酸過多必然會影響其排毒功能,加之多余尿酸是沉積在關節和軟組織處,所以就會引起關節酸痛、紅腫、發熱、變形,還會危及腎臟。告誡大家排尿酸之毒一定要多喝水。
●乳酸
當勞累過度,我們就會感覺到腰酸背痛、四肢無力、精神不振,這就說明你體內產生了過多乳酸。乳酸體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酸性體質。所以要想排出體內乳酸,就要休息好;還要多吃檸檬、柚子、柑橘、咸梅干等堿性食品,清晨喝一杯白開水對排乳酸也很有利;還有工作期間感到疲勞時,要起來多做一下伸展運動,身體不乏力了,乳酸就排出了。
●宿便
長期蓄積宿便的人會出現毛孔粗糙、腹痛、肥胖、月經不調等問題,會發生結直腸癌,還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并易導致肛腸疾病。想排出宿便,最好每天清晨喝300毫升的溫開水,大口大口地喝,這樣水才能快速進入腸道。每天晚飯后,可以吃一些水果,臨睡前順時針按揉腹部10分鐘。
●水腫
水腫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有過多的體液積聚,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代謝密切相關,常見于腎炎、肺心病、肝硬化及內分泌失調等。
●精神毒素
壓力大、抑郁、緊張……這些詞似乎成了流行語。這是一種精神之毒,不良的精神狀態持續時間長了,會使自主神經發生紊亂,身體免疫力下降,誘發身心疾病。如果你也有這種不良情緒,就要學會自我緩解,常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等;少吃瘦肉、咖啡、蒜、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