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仙峰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我國江西省上饒市境內,總面積為229.5平方千米。三清山不僅千峰林立,競相爭奇,而且怪石遍布,形態各異,奇峰奇石交相輝映。1985年被批準為江西省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列為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列為中國自然遺產,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罕見的自然奇景
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懷玉山脈的中段,因其三座峻拔的主峰玉京、玉虛、玉華猶如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教祖列坐其巔而得名。整座山呈北東—南西走向,綿延300余千米。區域內景觀資源十分豐富,獨特的花崗巖地貌景觀是整個區域景觀的主體,此外,還有多處湖泊瀑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等。

擁有“三清天下秀”美譽的三清山
由于地理位置、海拔和氣候等原因,三清山上多云霧。多情的云霧將三清山獨特的花崗巖山體襯托得更加挺拔、壯觀。山體被植被覆蓋,綠意盎然。
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典型的以花崗巖體為中心的山岳地貌。受地殼運動的影響,花崗巖斷塊急劇上升,也因濕潤的氣候和節理高度發育的花崗巖受流水深切,使三清山形成了峻峭的山地地形。公園中部以構造侵蝕花崗巖中山峰林地形為主,海拔為800~1000米,山體東、南、西三面陡峻而北面較緩。公園邊緣地帶為低山與丘陵地形,在溝谷下游和山間洼地發育有少量堆積地形。三清山被譽為“黃山姐妹山”,它們雖同為花崗巖體地貌,但與黃山地貌相比,三清山處于獨特構造部位,主要節理與裂隙群具有稀、大、長、深的特點,微地貌分布十分集中且峰林微地貌類型齊全,發育完美,構造奇特,同時地貌形態能完整地呈現地貌演化過程,極具典型代表性。
公園屬中亞熱帶東部季風型氣候,受海拔高程影響,具有山地小氣候變化特點。四季分明,夏季涼爽、濕度大,冬季漫長。公園全年平均氣溫為10.9℃,夏季最高氣溫為33℃,冬季最低氣溫為-16.0℃。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857.7毫米。
公園屬中國—日本植物亞區中的華東地區,植被非常繁茂,以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等為主,植被垂直分帶現象明顯。公園的植物種類十分豐富,高等植物有2373種(1999年統計),同時珍稀品種也多,屬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19種,屬于《中國植物紅皮書》的有19種。不僅如此,最為古老且珍稀的植物東華黃杉林也在這里大面積生長。

三清山 女神峰
女神峰是三清山的代表景觀,海拔1180米,通高86米。它是受兩組近垂直的節理切割,后經水平節理切割和崩塌作用而形成的峰柱型景觀。
公園內已知的動物種類同植物一樣豐富多樣,已知的野生動物有1827種,其中脊椎動物401種,昆蟲1327種;在脊椎動物中,獸類67種,鳥類226種,爬行類49種,兩棲類23種。〔數據來源:《三清山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保護管理規劃(2005年)》〕
三清山的野生動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還包括了大量珍稀、特有的種類,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麂、云豹、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中華秋沙鴨、金斑啄鳳蝶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獼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獺、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獐、鬣羚、鴛鴦、虎紋蛙等,特有動物有中華鼠耳蝠、藏酋猴等。
悠久的道教文化
三清山海拔較高,空氣潮濕,云霧繚繞,步入三清山有登上天庭之感,也許正緣于此,三清山受到道家青睞,與道教文化有了密不可分的關系。
三清山自古便享有“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高凌云漢江南第一仙峰”的盛名。三清山與道教文化淵源頗深。據史書記載,東晉升平年間(357~361),煉丹術士葛洪于三清山結廬煉丹,宣揚道教教義,就這樣與三清山結緣,成為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傳播者。如今人們在山上依然能看到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唐朝以后,道教在三清山逐漸興盛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大批道教建筑的興起。
三清山素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如今景區內保存完好的道教古建筑就有230余處,其中有不少珍貴文物。遍布全山的古建筑,恰巧形成道家太極八卦圖的形式。即以三清宮為一個中心,輻射至三清福地的景物,均按《先天八卦圖》布局,并且每個方位的景物也因地造景,借勢造型,各具特色。

三清山上的三清宮
三清宮大門前方建有花崗巖鑿制而成、懸山頂式的三清宮牌坊,頂上正脊用刻花魚龍大吻,正中置放寶葫蘆,整個造型小巧玲瓏,莊重華美,由此可見三清宮建制非同一般。三清宮正殿供奉道教三清三位尊神,后殿供奉觀音及十八羅漢,道佛和諧相處,體現了三清山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博大胸懷。
坐落在三清福地南側九龍山口的龜背石上的三清宮,海拔1533米,南有九龍山做屏障,東靠聚仙臺,西面與演教殿相鄰,是三清福地藏風聚水的“風水寶地”。三清宮內有宮、觀、殿、府、坊、泉、池、橋、墓、臺、塔等古建筑及石雕石刻文物。大殿內供奉著道教鼻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尊雕像。其建筑上的石刻楹聯歷來被人們稱道。大殿石柱上刻有“三天無極存道氣于玉清上清太清;一統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萬世”的楷書;正殿的前殿大門上方有一塊“三清福地”匾額,兩旁有石刻對聯“殿開白晝風來掃,門到黃昏云自封”……
三清宮作為我國道教古建筑設計布局的模本和道教文化的傳播地,不僅在總體布局上體現了道家的宇宙觀,而且在各處景物的設計上,也充分體現了道家“有無相生”的法則,引得無數世人來此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