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慈禧的家世及幼年時光

葉赫那拉部族是滿洲最古老的部族之一,葉赫貝勒楊吉砮的后裔。葉赫那拉部族在朝鮮邊境一帶居住繁衍,并逐漸人丁興旺起來。這一帶位于長白山區,是滿洲的發祥地。葉赫那拉部族不斷侵襲相鄰富饒的地方,統治區域不斷擴大。在不斷侵襲的過程中,楊吉砮和他的族人掌握了精良戰術,侵略欲望與貪念也與日俱增。不過,現在看來(作者寫作本書的時候),這片富饒的土地似乎要淪落到新的侵略者手中。

楊吉砮經常率部侵襲明朝的統治區域,但1583年,他不幸在一次侵襲中于奉天戰亡。楊吉砮的女兒于1588年嫁給了滿洲統治的真正奠基者,清太祖努爾哈赤。

隨著努爾哈赤勢力的不斷擴張,楊吉砮的女兒被封為皇后,他們的兒子皇太極就是后來的清太宗。

1835年11月,葉赫那拉氏出生,她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她的一生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她曾經三次垂簾聽政,掌權近半個世紀。她的父親惠征,是一位八旗世襲官員,最盛時擔任過道員,即道臺。

近些年來,流言四起,多是針對葉赫那拉氏卑微出身的無稽之談,有些簡直是荒謬可笑。它們大多出自一些八卦報紙,因為這些報紙總是喜歡靠聳人聽聞的小道消息來滿足讀者的獵奇心。毋庸置疑,部分流言純粹源于宮廷爭斗中的嫉妒、惡意乃至仇恨,部分出自鐵帽子王及皇族其他長支諸王之口。為了令葉赫那拉族“丟臉”,這些皇族權貴以詆毀慈禧及其家族為樂。由于他們身份顯赫,影響力強,這些惡意中傷的流言便肆意傳播開來。北京及南方大部分民眾幾乎信以為真。

諸多流言中,下面這一則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它出自道光第五子惇勤親王之口。惇勤親王本人雖因被過繼給惇恪親王而與皇位無緣,1875年時卻希冀自己的兒子能夠繼承皇位。然而此念頭被慈禧打破,自此他便對慈禧心存芥蒂。

據惇勤親王說,惠征去世后,慈禧的母親獨自照顧一大家人。他們住在惠征生前任職的安徽寧國縣,生活窘困不堪,幾乎無以為生。為籌得前往北京的盤纏,他們幾乎淪落至乞討的地步。幸虧在途中巧遇貴人相助。一位旅人誤將錢財送至他們的船上,本來打算收回,卻見他們生活得如此窘迫,頓生憐憫之心,執意將錢送給他們。

二十五年后,慈禧掌權攝政,當年送錢的那位官員前來覲見,慈禧念及他當年的相助之恩,親自將此人扶起,并向其言謝。

這樣的故事確實像模像樣,也挺新穎:一位地方官員逝世,他的家人生活變得困頓不堪。但有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則故事并不是真的。

惠征逝世的時候,他的家人包括妻子并沒有在他的身邊,而是早已趕赴北京,在那里等待惠征前往接任一個正白旗的新職位了。

在此,先對葉赫那拉家族與皇長子一支間的淵源稍做介紹。

這個問題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意義重大。怡親王載垣垮臺后,慈禧太后成為清朝實際的統治者,葉赫那拉氏這個強大的家族與皇室間由此產生了猜忌與摩擦。1898年戊戌政變后,兩者關系更加劍拔弩張。盡管畏于慈禧太后的“圣威”,皇室并未采取明顯的反動之舉,但是,紫禁城內實際已然禍流暗涌。以最近北京發生的事為例,直隸總督端方在慈禧太后的葬禮上大不敬遭到罷免,這昭顯了滿洲貴族之間的分歧之大,同時也昭顯了清政府失去慈禧太后強權后所面臨的內憂外患。

外國人對清廷生活以及派系紛爭甚為不解,對于族譜、通婚、皇子過繼以及宗族糾紛等復雜的問題往往感到困惑無比。

值得一提的是,皇族分為“黃帶子”和“紅帶子”,是努爾哈赤的嫡親兄弟的子孫及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叔伯兄弟的后裔。他們聲稱自己是清王朝的至尊(中國人大多贊同此種說法)。相反,慈禧并不具備皇室血統(領主間通婚以及家族中女子嫁入皇室,只能獲得尊號,并不能使其家族成為皇族血統)。

雖不具備皇族血統,但葉赫那拉氏家族實力強大,這不僅僅歸功于其家族人口眾多或是出了三位大清王朝的皇后,更重要的應歸功于葉赫那拉氏倍受寵幸而且威望極高。根據慈禧的臨終遺言,葉赫那拉氏長輩決定,當今皇太后即光緒皇帝遺孀隆裕太后,同樣應該追隨其姑姑慈禧太后的步伐,垂簾聽政掌管大清國事。慈禧治國有長遠打算,她立榮祿的外孫溥儀為皇帝,確保自己的政道和權力。

宮廷間猜疑與分歧由來已久,一個重要原因是,道光皇帝的長子輩(溥倫貝子及恭親王為代表)擔心,當朝皇帝(溥儀)抑或其父攝政王(載灃),會以皇帝謚號追封老醇親王(道光皇帝第七子),提升自己部族的地位至皇族長支。

這樣的追封在西方人看來并無大礙,但在中國人看來,是皇族小輩試圖篡奪皇帝謚號的大逆不道的行為。提升老醇親王之地位至與努爾哈赤平起平坐,意味著又生出了一位新的始祖。老醇親王早已預見此事可能發生,意識到這必然會帶來諸多惡果與麻煩。因此,他早早便采取了防范措施,這點之后會提到。

那些時刻關注清廷高層動態的觀察家發現,自宣統皇帝繼位以來,老醇親王陵墓前的祭祀品更加奢華,祭祀場面也更加壯觀了。官方文件中,老醇親王的名號是“二階”,因為其祭祀規模已經與君主相平。在此事上有話語權的人紛紛猜測,一旦皇帝成年,執掌政權,必會再次追封他的祖父謚號。如此一來,老醇親王與開國始祖有可能平起平坐,并將獲得在供奉祖先的宗廟中擺上神龕,受后世子孫祭拜的尊榮。在中國人看來,這樣做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慈禧是一個強權之人。她的一生中,其近親實際上都已經凌駕于法律之上。在她的保護傘下,她的親戚們雖盡情享樂,賺得盆滿缽滿,但依然經常惹是生非。他們與“黃帶子”、“紅帶子”之間摩擦不斷,京城茶館和市井之處也能聽聞相關傳言。慈禧樂于壓制皇室成員,她曾下諭禁止他們居住在京城商業區,理由是她聽聞他們中有人通過非正當手段斂財。所以,遭慈禧壓制的鐵帽子王(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及努爾哈赤后裔斷然不會愛戴她。盡管畏懼慈禧權威,他們對慈禧削減自己貴族特權這件事的牢騷抱怨從未停止過。

下面一個有趣的例子可以彰顯慈禧太后對付世襲貴族的手腕是何等高超。有位王公貴族斗膽在皇城附近建造私人豪華官邸,可以俯視大半個皇城。工程剛剛完工,慈禧太后便下旨訓斥此人膽大包天,竟敢建造官邸俯視皇城,并沒收此官邸,但一轉臉她就將這座俯視皇城的官邸賜給了自己的弟弟照祥(慈禧是惠征的長女,下有照祥、桂祥、福祥三個弟弟和妹妹婉貞)。

還有一例可以看出慈禧對親戚的偏袒給地方官員帶來了怎樣的難題。

1901年,兩宮從西安返京。三年后,慈禧建立了巡警部。當時,徐世昌雖為漢人,卻依然受到太后的青睞,被提升為巡警部的首任尚書。但他很快發現只要有事務牽扯到慈禧家族,工作就會異常艱難。慈禧太后的弟弟桂祥,無視法律法規,經常惹是生非。他做過的違法之事名目繁多,舉不勝舉。有一次,一個血氣方剛的巡警逮捕了桂祥手下的一個仆從。徐世昌聽說此事后,趕忙命令手下將其釋放。桂祥自認因此事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堅持要求徐世昌親自向他謝罪。但倒霉的徐世昌三次前往桂祥府宅都吃了閉門羹,最終不得不在桂祥府外庭院向桂祥叩頭謝罪。盡管徐世昌后來先后擔任了東三省總督,郵傳部尚書,并于1910年8月,被提升為軍機大臣。但就這一次而言,徐世昌很快便被慈禧免去了在軍機處的職務,后被調到奉天任職。北京人皆認為一系列的事件與此事關系重大。

慈禧的母親守寡多年,一直居住在外國使館區附近錫拉胡同的府宅。葉赫那拉氏當上太后后,便封她的母親為誥命夫人。她的母親知書達禮,德藝雙全,即使在女子才智顯著的家族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她死后與丈夫合葬。這個家族墓地位于北京城西歐洲人賽馬場附近。為盡孝道,葉赫那拉氏為父母樹起牌樓、大理石碑。

有關葉赫那拉氏童年之事,歷史記錄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少女時期的慈禧有一個朋友叫榮祿,榮祿既是她的玩伴,也是她的一位親戚。在慈禧的執政生涯中,榮祿在關鍵時刻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說,兩人還曾經定有娃娃親,但此說法并未得到證實。但可以肯定,兩人自年少便關系密切,由此榮祿對慈禧的影響遠非其家人或其他高官所能比擬。康有為及一些反對大清統治的漢族官員毫不猶豫地斷言,從逃往熱河時起,也就是在咸豐帝還沒有駕崩的時候,榮祿與葉赫那拉氏的關系就已經過于曖昧。

葉赫那拉氏接受的是傳統教育,但她與眾不同。她頭腦靈敏機警,思維異常活躍,再加上抱負非凡,向往權欲,最終成功凌駕于僵化的教育之上,在男權統治社會中擁有了一席之地。葉赫那拉氏學習了繪畫,并以此為樂。傳說16歲時,葉赫那拉氏便能夠用漢語及滿語熟讀“五經”,還通曉“二十四史”。毫無疑問,她對知識的熱愛,是其智慧的源泉。除此之外,她還深諳權術。這些都奠定了她不凡人生的根基。

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十九歲的皇四子此時算是長子,因此由他繼承皇位,年號咸豐。依照傳統,服喪期間(27個月)新帝不得婚娶。待喪期一過,咸豐皇帝便立即下旨,要求所有達到結婚年齡的滿洲少女到內務府登記造冊,等待宮廷選秀。

咸豐曾娶穆揚阿的長女為妻,但不幸的是她于咸豐即位前便去世了。穆揚阿的次女鈕鈷祿氏(后來的慈安皇太后)以及年輕的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后來的慈禧皇太后)此次都參加了選秀。

1852年6月14日,約六十名端莊典雅的滿洲貴族之女來到太后跟前,接受嚴格苛刻的遴選。太后最終選出了二十八名女子,又按照規矩將她們分為四個等級,即“妃”、“嬪”、“貴人”和“常在”。鈕鈷祿氏被封為“嬪”,葉赫那拉氏則被封為了“貴人”。通常來說,這些宮女名分上是皇帝的妻妾,但實際上更像是太后的侍女。

理論上講,后宮宮女人數最多七十,但實際遠遠不止這些。除了她們,皇宮中還有近兩千滿洲女子,或為侍女或為雜役,受太監支配。后宮家事由太后掌握大權,盡管皇帝可以審閱選上的秀女,但是在確定她們等級問題上沒有任何發言權。

就這樣,葉赫那拉氏離開了錫拉胡同的娘家,住進了紫禁城,從此與家人切斷了一切直接聯系。一位老嬤嬤從葉赫那拉氏進宮之日起便在她身旁伺候,從她那里,我們得到以下有趣的信息,有關葉赫那拉氏唯一一次省親的過程。

葉赫那拉氏誕下龍子九個月的時候,皇帝下旨恩準其離宮省親。一大早,幾個太監就被遣至葉赫那拉氏娘家,向其母親通報,葉赫那拉氏,即當時的懿貴人,將于正午歸家省親。

得到如此喜訊,她的家人及好友都格外驚喜。左鄰右舍傾巢而出,爭相觀看她乘坐的黃色轎子。葉赫那拉氏的母親及家人(包括一些長輩)依次排在院門入口兩側,恭候葉赫那拉氏乘坐的轎子進院。轎子到內院臺階前才停下,隨從的太監服侍她下轎,隨后,她進入正屋,于上座坐下。她的家人畢恭畢敬地近前行禮,除了她的母親及長輩之外,眾人皆行跪禮。

在家宴上,葉赫那拉氏坐上座,其母坐下座,以此表示她作為皇子生母的尊貴。雖然離家多年,她性情卻如往日一樣隨和,令在座的親朋好友贊嘆有加。她似乎并未被宮中繁雜的禮節與富麗堂皇的生活改變,依然如同尋常家的女兒般談笑自如,對家中事務也很是關心,尤其關心弟妹們的教育問題。

家宴一直持續到傍晚,此間,葉赫那拉氏詢問也回答了許多問題。由于時值一月,白晝很短,不久便暮色漸至。隨從太監請求準備回宮,于是葉赫那拉氏依依不舍地告別家人,慨嘆與家人分隔兩地。她一一賞賜家人后便傷心地上轎離開了。自此之后,她再也沒有歸過家,但她的母親后來時常前往紫禁城探望。

進宮伊始,葉赫那拉氏極力討太后歡心,并依靠自身勢力及人格魅力,迅速成為皇帝首寵。1856年4月,她誕下龍子,咸豐皇帝終于不再為沒有皇子而整日郁郁寡歡。母憑子貴,葉赫那拉氏在宮中的地位較之前更加穩固。

葉赫那拉氏入宮時,京城內外皆因太平天國叛亂而憂心忡忡。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葉赫那拉氏此時已經開始幫助皇帝批閱各省呈遞的奏折,并為皇帝出謀劃策。在她的強烈推薦下,曾國藩被擢升為統領,并得到了朝廷用來建立湖南團練的餉銀。曾國藩的湘軍由此迅猛發展起來,加上英國上將戈登的協助,最終平息了太平天國叛亂。

1855年8月,皇太后(道光帝的皇后)薨。由于“盡心服侍”,葉赫那拉氏被晉升為“嬪”。與此同時,鈕鈷祿氏被立為皇后。

當時,中國士人普遍認為,大清統治“天命已盡”,咸豐皇帝將成為大清的亡國之君。舉國上下,叛亂四起,咸豐皇帝孱弱淫亂,盡失民心。在士大夫眼中,他墮落無能,完全不具備諸位先皇流芳歷史的賢明風范,更不懂得效仿先祖編纂巨著典冊來贏得文人之名。二十五歲依然未得子嗣,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祥之兆。想當年,幾位先皇早在15歲前就已經有了子嗣。因此,當1856年慈禧誕下龍子,加上朝廷又將太平天國逐出了湖南和江西時,民眾認為清政府再次得到了上天的眷顧,不祥的兆頭已經煙消云散了。

此時,咸豐皇帝突患中風,全身癱瘓,一病不起。鈕鈷祿氏對國事毫無興趣,幾乎不過問朝政。作為皇位繼承者的生母,葉赫那拉氏憑借自己不凡的政治才能,一步步成為大清的真正掌權者。葉赫那拉氏此時已經被晉升為僅次于皇后的“貴妃”,在京城通常被人們稱為“懿貴妃”,“懿”字為其尊號,意為“賢德”。

這一時期,葉赫那拉氏在對外政策上屬于主戰派。考慮到她的童年、宗族優越感以及對外國的一無所知,這一點并不令人驚訝。英法聯軍攻陷大沽炮臺,耆英作為清廷特使前往夷營勸其退出大沽。然而,耆英使命未達,失敗歸京,朝廷賜其白綾自縊,高傲的葉赫那拉氏認為賜他自縊算是朝廷對他的仁慈。在她的勸說下,皇帝下諭禁止兩廣總督葉名琛與英國洽談通商事宜,此決定直接導致次年英軍武力攻占廣州。據史冊及當時日志記載,皇帝的意見及所為已無足輕重,皇城上下大小事務均由慈禧說了算。在中國這樣一個男權主宰的社會,這實在是罕見。而當時的葉赫那拉氏僅為貴妃,年僅22歲。

葉赫那拉氏有諸多名字和稱謂,極易讓人混淆。在此,有必要稍做澄清。赴京選秀前她跟娘家姓葉赫那拉。被封為皇后(又稱西皇后)時(原文如此,慈禧沒被封過皇后),她仍然使用葉赫那拉這個姓氏,但人們常稱其為“懿貴妃”。成為圣母皇太后以后,她與東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得尊號“慈禧”,之后又被加封多個尊號。但是民眾多稱其為皇太后或老佛爺。葉赫那拉氏晚年的時候,北方幾乎統一尊稱其為老佛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鄢陵县| 江孜县| 平昌县| 新和县| 南康市| 清流县| 凤庆县| 高要市| 濉溪县| 华安县| 上饶县| 乐安县| 蒙阴县| 襄樊市| 巴林左旗| 宣城市| 河西区| 焦作市| 东源县| 红安县| 胶南市| 寿宁县| 定陶县| 梓潼县| 商河县| 贵德县| 阜康市| 右玉县| 洪泽县| 武功县| 平阴县| 广灵县| 容城县| 葫芦岛市| 抚宁县| 资兴市| 娄底市| 陈巴尔虎旗| 当涂县| 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