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侗寨建筑:鼓樓

漢族有鼓樓,侗族也有鼓樓。鼓樓和吊腳樓,同是侗族建筑藝術的代表。

侗寨鼓樓實在多,僅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就有100多座,其中獨洞鄉38個寨子,就有50座鼓樓。黔、湘、桂三省區列為省(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侗族鼓樓就有6座。

鼓樓的建筑形式多種多樣,廳堂式、樓閣式、密檐式、門闕式都有。它的平面都是偶數,常見的有正方形、六邊形、八邊形;立面則為奇數重檐,少則3層,多則15層,最高可達20多米。樓的正中以四根粗大的老杉木(底直徑近1米)為主承柱,從地面直通屋頂。周圍有12根檐柱,通過穿枋銜接組成外環柱。外環柱不同的排列,就構成形態各異的鼓樓。鼓樓的裝飾十分講究。在樓頂、翼角和封檐板下都有精美的彩雕彩畫,有飛禽走獸,有花鳥蟲魚,有人物風情,各具情態,絢麗多彩。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雄偉壯觀、結構復雜的鼓樓,在建造時竟不用半張圖紙,不費一顆鐵釘。4根主柱、12根環柱、上百根掛柱、長短各別的千多條穿枋,全以榫卯相接。4根主柱的卯眼就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枋條從不同的角度向它們斜穿直套,猶如蜘蛛網一般。鑿制時各位工匠各干各的,拼接時卻榫卯相合、不差毫厘,嚴絲合縫,堅固無比,任憑長年風吹雨打,仍巍然屹立。如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馬田鼓樓,建于清代順治年間,距今300多年,依然風雨不動安如山。

大型建筑不用圖紙,秘密就在“丈桿”上。所謂“丈桿”,就是用以丈量的半邊楠竹條。用竹筆在竹條上面寫寫畫畫,鼓樓的主要構件尺寸等數據盡列無遺,使用起來橫比豎畫,相當方便。至于尺寸匹配,工匠們心中都有祖傳口訣,可以說圖紙就在他們心中。

在侗語里,鼓樓最早只稱“樓”、“百”、“耿”、“得卡”(各地有差異)。“百”、“得卡”有堆壘、聚集之意,可能指建筑的重疊形式,也可能指村民聚集議事的地方。“耿”有遮蓋的意思,可能指鼓樓蔭庇村寨而言。后來稱“鼓樓”,是因為鼓樓上都備有一面大鼓,這鼓很特別,是用整棵粗大的桐木挖空,兩頭蒙上牛皮做成的。

鼓樓是侗寨的心臟。制定鄉規民約,整頓村寨秩序,解決民間糾紛,討論修橋補路,約集狩獵捕撈,都在鼓樓。老人閑談,鄉佬講古,歌手彈唱,青年男女集體做客,比試歌才手藝,全寨歡宴,送蘆笙匠,無不在鼓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泉市| 任丘市| 嘉祥县| 景德镇市| 翁牛特旗| 成武县| 黄石市| 乐业县| 江北区| 闽侯县| 新建县| 海南省| 盐边县| 长兴县| 南和县| 德令哈市| 来凤县| 中江县| 宣恩县| 阿荣旗| 汉沽区| 神木县| 马尔康县| 新郑市| 昌江| 维西| 嵩明县| 中超| 沽源县| 繁昌县| 凤庆县| 穆棱市| 阿图什市| 牟定县| 林芝县| 东辽县| 潜江市| 阿尔山市| 沁源县| 比如县|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