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中國建筑藝術的不同點

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在《中國建筑史·緒論》中說:“建筑之規模、形體、工程、藝術之嬗遞演變,乃其民族特殊文化興衰潮汐之映影;一國一族之建筑,適反鑒其物質精神繼往開來之面目。”由于我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在黃河中下游及迤南一帶,當地盛產木材,遂自然成為主要建材。由此,以木構柱梁為承重骨架,以其他材料作圍護物的木構架建筑體系,在3000多年的歷史中,便逐步發展起來并成為中國建筑的主流,使中國的建筑藝術迥然有別于埃及、西亞、波斯、希臘和羅馬等西方國家,在世界建筑史上風格獨具,成就卓越,占有非常突出和十分重要的地位。

具體來說,以木結構為主體的中國古代建筑藝術與西方有下列不同:1材料選用不同。西方古建筑大都取石料為主要建筑材料,而我國則主要選用木材。2結構發展不同。西方多為磚石結構,梁柱粗壯,墻壁厚實,如古希臘、古羅馬,均用石料壘砌法。而我國則取構架制結構原則(或稱梁柱式建筑構架制),即以柱上架梁,梁上疊梁,梁端架檁的抬梁為主要方式。這種結構有梁柱式、穿斗式、井干式之分,其顯著特征是: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載均由構架負擔,承重者為其主柱和梁枋,不藉力于高墻厚壁,磚石之墻只作分隔房間用,而非負重部分。由于取此特殊結構原則,木構架建筑有很大彈性,具有良好抗震性能。我國建筑又以斗拱為結構之關鍵并作為度量單位。斗拱的使用,不僅可以承托一定距離的出挑重量,而且也是屋頂梁架與柱壁間在結構和外觀上的過渡構件。更由于斗拱的標準化,其組織與比例大小,歷代不同,每可藉其結構演變規律,鑒定該建筑物之確切年代。3平面布局處理不同。我國建筑注重群體組合,形成以“院”為單位的組合體,與西方建筑獨立空曠者異趣。“院”的尺度、空間形式常常形成變化序列,有主從,有韻律,既有宮殿建筑等嚴整的絕對對稱的平面布局,亦有園林和住宅建筑等自由靈活的非對稱布局。4外觀和藝術造型不同。西方建筑大都風格粗壯厚實,宏大雄偉,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我國建筑外觀玲瓏纖巧,群體組合則氣度恢宏。階基崇厚,飛椽脊吻,雕梁畫棟,碧瓦粉墻,欞格花窗,凡此構成了中國建筑特異的外部輪廓和鮮明的外部特征,氣象莊嚴,色彩濃麗,雍容華貴,巧奪天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额济纳旗| 赫章县| 五台县| 淮安市| 苍溪县| 隆子县| 临夏市| 民丰县| 察隅县| 吴堡县| 南木林县| 吴堡县| 三河市| 龙口市| 东乡族自治县| 施甸县| 阿拉善盟| 乐清市| 长垣县| 扬州市| 南部县| 湖州市| 涞水县| 巫溪县| 临邑县| 东台市| 剑河县| 松溪县| 监利县| 哈巴河县| 平原县| 瑞金市| 鄂温| 田阳县| 伽师县| 平江县| 个旧市| 交城县| 海伦市|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