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夏商司法制度

中國是古代文明起源最早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社會早期法制文明比較發達的國度。從炎黃時代起,由于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和農業、手工業、商業等社會分工的日益擴大,在黃河流域已開始出現古代文明的曙光。我們的先祖們,通過遷徙流動與社會交往,在部族之間的戰爭沖突和聯盟戰爭中,相繼建立了眾多分散并立的宗族部落制早期國家,原始的平等的氏族部落制社會隨即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之后,歷經堯、舜、禹時代的發展,到公元前21世紀,夏禹之子夏啟奪得王位,建立了以夏后氏為核心的夏政權。公元前17世紀,商湯推翻夏桀的殘暴統治,建立了商政權。公元前11世紀,商政權被西周所滅。

夏商是中原地區先后建立的兩個相對集中統一的宗族城邦制國家。在其內部,仍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族與宗族制結構,但它在此時已經擺脫了原始氏族的性質,進入了分層對立的階級社會和政治國家。因此可以說,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歷史進程,也是中國從分散的宗族部落制早期國家向集中統一的宗族城邦制國家發展過渡的社會進程。

隨著氏族制度的瓦解和早期國家的形成,法制文明也開始浮出人類歷史的地平線。中國的法制文明最早來源于原始社會末期,其法律制度以源于原始習慣習俗的習慣法為主,包括“禮”與“刑”兩部分。禮最初是由祭祀崇拜和宗教禁忌等禮儀規則及倫理道德習慣演變而成的,而刑最初是從復仇懲戒或軍事戰爭等暴力手段及其相關行為規范發展而來的。因此才有了“刑起于兵”和“禮源于祭祀”的說法。所以,中國早期的法律制度從一產生就具有注重宗法倫理、宣揚道德教化、強調禮刑并重的特點,并且始終以維護家族、宗族、國家、政權的根本利益為宗旨,形成了重公權輕私權、重集體輕個體、重義務輕利益的基本特征,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夏商兩代處于古代社會的早期發展階段,是中國早期法律制度的初步發展時期。該時期的法律制度體系還不完備,并且還具有濃厚的“天討”“天罰”的神權思想。

這一時期的司法制度相對比較簡陋,基本上是一種行政、軍事、司法不分的體制。不僅夏王、商王作為最高統治者擁有最高的司法審判權,而且各級貴族、官吏也同時兼掌行政、軍事和司法權。當時的中國是宗族制、家族制國家,其社會結構以家族和宗族制度為基礎。因此,各級司法權實際掌握在各級宗主手中。如商代已實行宗族分封制,商王將其勢力范圍劃分為王畿地區(“內服”,由商王及卿大夫直接管轄)和畿外地區(“外服”,由受封諸侯進行管轄)兩部分。但無論是商王、卿大夫,還是諸侯,都是各支宗族的世襲宗主。他們作為封國、封地或封邑的主人,既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又握有生殺予奪的司法大權。在這種司法體制下,盡管夏商兩代也設置了一些司法官員,如士、士師、大理、司寇等,但司法權始終受到行政、軍事權力的控制和干預。

夏商兩代處于神權法時代,其司法制度具有濃厚的“天罰”“神判”色彩。當時的統治者不僅以“大刑用甲兵”的軍事討伐“行天之罰”,而且商代還通過占卜活動領受神意,以“神判”的形式決定司法裁判和定罪量刑,從而決定是否對人施用懲罰。監獄在這一時期也已經出現。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圜(同“圓”)土即是夏商兩代關押罪犯的監獄。暴君夏桀曾經在夏臺(又叫均臺)囚禁商湯,商紂王也曾經在羑里關押過周文王(即《封神演義》中的姬昌,據說《周易》就是他被關押在此處時寫成的)。當然,這只是兩座臨時作為軟禁場所的宮池或城池,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監獄。在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有關于監獄、囚禁等的記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醴陵市| 阳山县| 上思县| 三门县| 依兰县| 剑河县| 聂荣县| 称多县| 沙田区| 紫阳县| 健康| 友谊县| 新平| 昆明市| 台北县| 乌兰察布市| 孝义市| 万源市| 西华县| 天镇县| 邯郸市| 长沙县| 武威市| 平原县| 民和| 白河县| 永泰县| 新蔡县| 呈贡县| 桓仁| 武穴市| 紫云| 昌图县| 江西省| 汽车| 靖安县| 砚山县| 西乌| 乌拉特后旗|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