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去無歷書(日歷、月歷之類),年畫作坊入冬先印“春牛圖”,圖下畫一芒神(一童子模樣者手持一短鞭,俗稱句芒,象征春臨)依一臥牛身旁,手托一“春”字。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節氣月日表,及“地母經”等。供農民耕作時,按圖上節氣務農。
(2)戲出燈畫
民間以農歷正月十五日為燈節,城市街上懸燈結彩,慶賀佳節。農村則以秫秸扎一方形燈架,外糊木版印制的“燈方子”紙畫。這類燈畫以四張為一幅,印有各種地方戲曲一出。如河北武強畫店印的《打金枝》一幅,畫的乃是唐肅宗時郭暖怒打開平公主,圖上還刻有謎語各一則,如“小人無用”(藥名一)謎底為“使君子”。
(3)老鼠娶親
《北京歲華記》記載:“二十五日人家市豕牛羊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盡飽而去,謂之填倉?!北狈绞侨沼小袄鲜笕⒂H”之說,南方謂“老鼠嫁女”,上海一帶于正月十六日為老鼠婚期。民間年畫產地,如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四川綿竹、湖南隆回、福建漳州等年畫作坊,都有這一題材的作品印制,而且還影響到東南亞等國家。如越南的年畫中有一幅《老鼠娶親》,就與湖南隆回楚南灘頭印制的相仿。舊時以“老鼠娶親”為題材的年畫,各地作坊都有印制,每到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的前夜,老人們常將墻上貼的這幅畫講給孩子們聽,哄孩子們早入睡,以誘鼠出洞,放貓擒拿。
(4)天師符
《清嘉錄》:“五月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貽天師符貼廳事以鎮惡,而小戶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畫姜太公財神及聚寶盆、搖錢樹之類?!薄肚G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曝床蘆席,及忌蓋屋”。所以廣東佛山、陜西鳳翔、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上海舊校場等年畫作坊,都刻印多種形式的“天師符”以備五月供人們采購。
(5)鎮宅鐘馗
鐘馗是民間木版年畫中較早出現的一個題材。北宋時已有印賣鐘馗的文獻記載,不過當時是在除夕懸掛。葉夢得《石林燕語》:“元豐元年(1089年)除日,神宗(趙頊)禁中忽得吳道子畫鐘馗像,因使鏤板賜二府?!狈从吵鏊未娯甘呛烷T神一樣,都是新年出現在墻壁或門上。明代以后,除夕懸掛鐘馗的風俗漸漸移到五月端午,懸于堂中“掛鐘馗圖畫一月,以祛邪魅”(見《清嘉錄》)。蘇州桃花塢和上海舊校場清代刻印的鐘馗,右手舉劍,左手抓一腰遮虎皮裙之鬼,旁刻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上有“消除五毒”、“驅邪降福”方印和一“八卦圖”,可見清以前除夕懸掛鐘馗的風俗,已演化變成了五月五日時提醒人們注意夏天已到、蛇蝎毒蟲活動,要防范兒童勿被蟲咬的招貼畫了。
(6)月宮符像
八月十五日正當三秋恰半,俗稱中秋。明朝劉侗等著《帝京景物略》,其中有祭月之說:“八月十五日祭月……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ㄏ略螺喒鸬?,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月光紙”,至今尚有收藏。但系清代后印,形式確如劉侗所記:月光紙上刻印一菩薩趺坐一蓮座上,下有龍女、善財童子,空上韋馱抱杵立于云端,下有一圓光象征滿月,內刻一兔搗藥于桂樹下,后有繡窗畫棟,玉石欄桿之宮殿,圓光外上刻一佛二菩薩坐像,旁列四天王站立兩側,下有海水龍王朝月宮。構圖勻滿,刻工細密,是北京木刻年畫作坊上乘之品,其他各地,如河南開封、福建泉州、云南保山、以及山西大同等地作坊均刻印有“月宮符像”。開封朱仙鎮年畫作坊印制的《月光菩薩》之像別具一格,附繪有桂殿玉兔外,還畫一后妃宮妝之像,宛如一幅仕女圖畫。
(7)斗香
蘇州桃花塢年畫中,有“齋月宮”的全份彩印畫,蘇州一帶民俗,中秋拜月不設月宮符像,拜月時院中案上設一“斗香”。斗香是以線香作斗形,外粘以彩畫,斗內納香屑于其中。香斗內放一彩印之宮殿,形如三間四柱之牌樓,和印有三國演義故事(如“灞橋桃袍”“三英戰呂布”等)的三角形彩旗,“僧俗咸買下,焚于月下,謂之燒斗香”。
(8)九九消寒圖
《九九消寒圖》是屬民間年畫中歷畫之一種,它也是早期出現的年畫形式之一。現存較早的一幅是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陜西刻印的《九九消寒之圖》。此圖中畫一蒜頭形寶瓶,上插一枝折梅花,花瓣共有八十一瓣。梅瓶四周,畫自一九到九九由冷轉暖的不同征候和人們耕種聚飲的各種風俗活動。如“二九”一圖,畫寒林蕭索,白雪滿山,華樓上有人對飲賞景,樓下游子徘徊于途,上題:“凜凜寒風刮地來,冰花妝就玉樓臺;銀瓶注酒歌金鏤,誰嘆征人尚未回?!庇帧鞍司拧保嬣r人鞭牛犁田,上題:“積潤統消景物鮮,桃花未吐柳含煙,農人自此知春及,南佃耕開百畝田。”畫出寒冬與初春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古代冬至節日猶如新年一樣受到重視。《武林舊事》記載,宋代冬至日,“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并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作節?!薄K员狈侥景婺戤嬛小毒啪畔畧D》出現較早,形式尤多。
(9)灶君馬
民俗臘月二十三日家家戶戶皆祭灶,祭畢將圖像焚化,謂之“上天”。除夕再從市上買一新灶君像,以待來年焚化。民間祭灶風俗之衍變,已有千年之久,灶君紙馬印刻作坊遍及全國,遠至云南的納西族、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都有大小不同彩印或墨線灶君紙馬之圖像。
(10)“大過新年”
過去木版年畫中最受歡迎的題材,是以除夕包餃子為內容的《同慶新年》了。此畫流行于北方和東北廣大農村,圖中畫有八個場面:一、“風調雨順”,畫老人們拜天地三界眾神;二、“辭灶王”,一老一少跪在灶前禮灶王;三、“國泰民安”,全家在拜財神;四、除夕吃餃子,又有兩個兒童在放鞭炮;五、“敬祖先”,夫婦和一兒童拜于祖宗牌位之前;六、“花炮連天”,仿佛是元夕兒童放焰火之景;七、“兄友弟恭”,畫兄弟拜年;八、“夫婦拜節”。
(三)年畫的體裁形式
古代社會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組成,又有天圓地方之說,“四合院”便成了我國傳統的住宅格局之一。四合院是以屋墻建成一方形院落,堂屋、廚房、雜房、廁所都在一院內。臨街傍巷設大門,房屋內室設門戶,地主官宦之家院內又分里院、外院和多個四合院組成一大第宅。且有影壁、院門(垂花門)等布局。民間年畫是以裝飾門窗、居室、庭院和祈福祭神為主的新年點綴品,其體裁形式也多據此而設計。
1.門畫
年畫最常見的一種用途,也就是前文所說的“門神”,含有“御兇”的意思。舊時農歷新年,在兩扇門上貼一對門神,以祈平安吉祥;同時,也為裝飾門板,多成對出現,畫中多為秦瓊、尉遲敬德、關羽、張飛等武將,有的門畫繪戲曲故事、武財神和雞、貓等動物,其寓意都在于驅邪納福。
2.斗方
斗方是指一市尺見方左右的一幅小方幅年畫。有單幅,亦有雙幅對稱的。這類形式的年畫,張貼于窗戶或箱、柜上居多。 現在的年畫中仍然有斗方的體式,多用于室內裝飾。
3.中堂
中國舊式房屋樓板很高,人們常在客廳(堂屋)中間墻壁上掛上一幅巨大的字畫,稱為中堂畫,又稱板屏、立宮間,通常用整張紙,畫中人物多為福祿壽三星或關公,專門張掛于客廳北墻居中設置香燭案的墻上。更換中堂畫多在農歷除夕,因此中堂畫也是年畫的一種。
4.屏條
屏條是指將整張紙以橫裁對開成狹長條幅,畫面表現花鳥、山水或人物故事,以雙屏條、四屏條、六屏條或八屏條形式,以對稱的方式張貼于客廳左右墻上的年畫。內容有八仙、二十四孝等。
5.三裁、四裁
即把整張紙分裁成三幅、四幅作畫面的年畫。許多小型的單幅年畫,一般都采用這類形式。這類形式的年畫張貼的范圍較廣,客廳、廂房、穿堂、臥室等房間的墻壁都可張貼。
6.“橫披”、“豎披”
“橫披”、“豎披”又叫“橫匹”“豎匹”,是指一般偏于狹長開型的一種單幅年畫。橫長方構圖的年畫叫“橫披”,直長方構圖的年畫稱“豎披”。這類形式的年畫,一般張貼于面積較小的穿堂間、雜用間的墻上。
7.房門對
專門貼于臥室門上的對式年畫,其幅面一般長二市尺,高一市尺。
8.月光
一種以圓月形構圖,左右兩幅對稱的年畫。畫面的大小,一般在一市尺半直徑的范圍內。這類形式的年畫,一般張貼于衣柜的兩扇門上,亦有貼于臥室的門上、床口兩側的欄板上以及臥室內的墻上。
此外,民間尚有“窗頂”“掛箋”“桌圍”“缸畫”“官尖”等十數種表現形式,令人嘆為觀止。可見我們的老祖宗們,也是挖空了心思,在一切能用來裝飾美化的空間里,都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慶。
(四)年畫的印制工序
年畫的制作一般都要經過畫稿、刻版、套印三道工序,個別還需要人工著色、敷粉、掃金、掃銀和裝裱等手續,工序繁多復雜,是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下面以最具民間特色和中國風味的木版彩色年畫為例大致介紹下年畫的印制工序。
1.畫稿
首先由畫師確立設計主題,畫出富有年畫特點的圖稿,用白描法畫在毛邊或薄棉紙上。
2.勾線
勾出線版稿用于刻版,要求用濃墨勾勒清楚,不能像寫意畫那樣隨意發揮,造成刻版上的困難,且線條不宜過密也不宜過疏,筆法上忌輕佻轉折,這樣不僅刻出來效果不好,否則易造成印刷時的困難。
3.制線版
刻工將畫師定稿用粉糊或特定的蟬衣紙反粘在刨平的梨木或杜木板上,留畫稿墨線剔去空白處,完成墨線版。
4.套色版
畫師在線版的畫樣上點出顏色,刻工再按點出的不同顏色,分刻出彩色套印版,一般不超過五塊。
5.印刷
刷工將每幅年畫的墨線版和套色版準備齊全后,把數百張紙整齊壓在印臺的撓棍上,再把畫版仰放在紙的左邊,用手翻紙,蒙在涂勻顏料的畫版上,右手用刷帚刷畫版上的紙,刷帚刷版時,應防止由于顏色用得過多而溢成“色邊”(即在版面邊沿或溢到邊外,或者淤塞成塊);更應防止棕絲脫落而污染畫面??傊龅疆嬅嫔仙实膭?、準、潔、鮮四字的要求。印刷時先印線版再刷色版,刷完線版需先夾水20分鐘左右讓墨色固定,并去掉一些水分。印刷一般先用墨線,再用黃、金黃、紫色、桃紅(即水紅)、大紅、綠、藍、二墨,有的最后套印金粉銀粉,這樣依次套印。一般每次印完一色后可撐畫后上架子陰晾到八成干,取下壓平再印第二色,這樣印的年畫由于每次壓平去印,可套色正確且不易弄臟,保持畫面干凈。
6.人工敷彩
年畫在完成套色后,還要由畫工上相粉(打粉底),開相(即將人物的頭臉用七八道手工敷粉填紅,勾眉畫眼)和補空(沒套印的衣飾等物),才算完活。有些講究的作坊填染得極為細致,如陜西寶雞西鳳世興畫局的“金三裁”年畫就是工筆重彩印金描銀,在套完色的基礎上再套銀、套金、染手、刷天、地景,顯得格外金碧輝煌、富麗動人。
7.裝裱
一些精致高檔的年畫在印制完成后,還要裝裱起來防止潮蛀,尤其是中堂、屏風、斗方等一些用于醒目位置的大型年畫。
以上還只是對整個過程的粗略介紹,至于真正的印制過程,其中細節之多,工藝之繁瑣,單是刻版用的工具之多、印制時各色顏料之調制,就夠外行人記上幾日幾夜的了。一張木版年畫的完成則多為繪,刻印集體創作的結晶,要求“刀味”(木版上刀刻的功力),“木味”(雕刻后木質的版跡),“印味”(拓印后的挺整效果),“繪味”(手工填染的逼真魅力)俱全??偠灾?,不要小看一紙薄薄的年畫,它的背后,不知凝聚了先輩們多少汗水和智慧,歷經了多少代人的積累和探索,這其中有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