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極廣,不少人喜歡在家里自己泡制藥酒。健康藥酒,自配藥材,不僅經濟實惠,而且物美價廉。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就能隨心所欲地泡制了,在制作各種藥酒的過程中,還是有不少需要注意的。
材料選用有講究
酒的選用
用來泡制藥酒的酒比較講究,如果是選用黃酒,最好選用紹興酒;如果是白酒,一定要選用50度或以上的飲用酒為佳,這樣不僅能有利于藥效的發揮更全面的藥效,而且在浸泡的過程中還能殺滅中草藥材中黏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對于那些不善飲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或黃酒。
藥材的選用
購買藥材時應到正規藥店,而不要在街頭攤點上購買,以防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們不認識藥物,或者急于購買,或貪圖便宜等心理,偽造假藥,或以次充好,進行欺騙。
不論何種浸酒的藥材應較為干燥,才能保證藥酒的效能。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藥均應棄之不用。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藥,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藥均不能用來浸酒。
藥材的加工處理
動物藥除去內臟及污物,清水洗凈(毒蛇應去頭),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的過程中,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并同時可以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濃度。還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受。
植物藥應最大程度地除凈藥材中的雜質、污泥。
此外,制備藥酒的中藥材,制作前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狀。凡堅硬的皮、根、莖等植物藥材可切成3毫米厚的薄片;草質莖、根可切成3厘米長碎段;種子類藥材可以用棒擊碎。
工具的選用
配制藥酒要用一些非金屬的容器,諸如砂鍋、瓦壇、瓷甕、玻璃器皿等。一些金屬如鐵、銅、錫之類的器皿不宜選用。因為煎煮藥物時容易發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藥物及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性的正常發揮。
泡制方法有講究
藥酒的常用制備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熱浸法、滲漉法及釀制法。
冷浸法:將藥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壇或其他適宜的容器中,加規定量白酒,密封浸漬,每日攪拌1~2次。一周后,每周攪拌1次,共浸漬30天,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適量糖或蜂蜜,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4日以上,濾清,灌裝即得。
熱浸法:取藥材飲片,用布包裹,吊懸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沒包裹之上;加蓋,將容器浸入水液中,文火緩緩加熱,溫浸3~7晝夜,取出,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藥渣壓榨,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冰糖或蜂蜜溶解靜置至少2天以上,濾清,灌裝即得。此法稱為懸浸法。此法后來改革為隔水加熱至沸后,立即取出,傾入缸中,加糖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閉,浸漬30天,收取澄清液,與藥渣壓榨液合并,靜置適宜時間后,濾清,灌裝即得。
滲漉法:將藥材碎成粗粉,放在有蓋容器內,再加入藥材粗粉量60~70%的浸出溶媒均勻濕潤后,密閉,放置15分鐘至數小時,使藥材充分膨脹后備用。另取脫脂棉一團,用浸出液濕潤后,輕輕墊鋪在滲漉筒(一種圓柱形或圓錐形漏斗,底部有流出口,以活塞控制液體流出)的底部,然后將已濕潤膨脹的藥粉分次裝人滲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要壓平。裝完后,用濾紙或紗布將上面覆蓋。向滲漉筒中緩緩加入溶媒時,應先打開滲漉筒流出口的活塞,排除筒內剩余空氣,待溶液自出口流出時,關閉活塞。繼續添加溶媒至高出藥粉數厘米,加蓋放置24~48小時,使溶媒充分滲透擴散。然后打開活塞,使漉液緩緩流出。如果要提高漉液的濃度,也可以將初次漉液再次用作新藥粉的溶媒進行第二次或多次滲漉。收集滲漉液,靜置,濾清,灌裝即得。
釀制法:即以藥材為釀酒原料,加曲釀造藥酒。如《千金翼方》記載的白術酒、枸杞酒等,都是用此方法釀造。不過,由于此法制作難度較大,步驟繁復,現在一般家庭較少選用。
自制藥酒的要點
正確把握好原料酒的濃度和用量。一般來說,滋補類藥酒所用的原料酒濃度低一些。但是也有例外,如祛風濕類藥酒因祛風活血的需要,所用原料酒可以高一些。根據各種藥酒的性能,把握好酒的濃度,十分重要。如酒的濃度過低,一些中藥的苦味及雜質等易溶出,影響到藥酒的氣味。而且藥料吸水多時,體積膨脹,難于去滓,損失較大;如酒的濃度過高,則藥料中的少量水分被酒吸收,質變堅實,有效成分反難溶出,刺激性亦強,故宜掌握適度。
藥酒浸泡的時間。一些堅實的中藥如金、石、蚌、殼之類的,泡的時間要長一點。相對來說,果實類,像枸杞之類的,泡的時間短一點。如想快速把藥酒泡成,不妨把中藥剪碎,或者切成飲片,這樣藥酒的有效成分容易浸泡出來,需要的浸泡時間相對也較短。另外氣溫對藥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藥酒的貯藏。一般應選用深色玻璃酒器為佳。藥酒制作完成后,應及時裝瓶或盛壇,容器口要密封,勿使酒氣外泄,防止空氣與藥酒接觸,以免造成藥物氧化和污染。封好瓶口的藥酒應放置在陰涼干燥和避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