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星光下的回響
- 艾笑xiao
- 2415字
- 2025-08-30 18:51:44
第二十九篇桂花樹下的約定
小星上初中那年,學校要辦“家風故事展”。他抱著櫸木箱子去了學校,在展板前鋪開藍印花布,把那些舊物一一擺好:《繁星》詩集、泛黃的信紙、磨圓的鵝卵石,還有那團歪歪扭扭的毛線。
“這是我太爺爺給太奶奶寫的信,”他指著最上面的一封,給圍過來的同學講解,“太爺爺在國外時,每天都寫一封,雖然寄不了,卻攢了整整一箱子。”
有同學好奇地問:“那你太奶奶怎么收到的呀?”
小星低頭笑了,指尖輕輕拂過信紙上“實驗室的月光”幾個字:“太爺爺說,思念會自己長腿,不管隔多遠,都會跑到心里去。就像太奶奶煮桂花粥時,太爺爺在國外聞到桂花香,就知道她在想他了。”
那天放學,小星特意繞去老街的“星衍書齋”。老先生遞給他一個牛皮紙包:“你爸爸昨天送來的,說是給你的。”拆開一看,是本新的筆記本,封面上印著淡淡的星軌圖案,扉頁上是丈夫的字跡:“愿你如星,衍續溫柔。”
“這是太爺爺的名字和太奶奶的名字嗎?”小星摩挲著“星”和“衍”兩個字,突然想起奶奶相冊里,太爺爺給太奶奶寫的情書末尾,總愛畫一顆小小的星星。
回家路上,他路過小區的桂花樹,突然停下來摘了一小把桂花。秋天的桂花金黃金黃的,香氣濃得像化不開的蜜。他想起太爺爺煮的桂花粥,想起奶奶說的“帶著月光味道的甜”,腳步不由得加快了些。
推開家門時,念星正在廚房忙碌。“媽媽,我想學煮桂花粥!”小星舉著手里的桂花跑過去,像極了當年爸爸第一次給媽媽煮粥時,笨拙又認真的模樣。
念星笑著點頭,從櫥柜里拿出那只砂鍋——正是當年顧時衍用的那只,鍋底結著層淺淺的粥垢,是歲月留下的印記。“要先把米泡一個小時,”她手把手教小星淘米,“太奶奶說,好粥要等,就像好的感情,要慢慢熬。”
砂鍋咕嘟作響時,小星突然說:“媽媽,明年太爺爺太奶奶的忌日,我們來這里擺攤吧,就賣桂花粥,告訴大家他們的故事。”
念星看著兒子被蒸汽熏得發紅的臉頰,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媽媽也是這樣站在廚房,看著爸爸攪動砂鍋,眼里的笑意像粥面的桂花一樣,溫柔地漾開。
第三十篇時光里的接力
又是一個春天,念星帶著小星去給父母掃墓。墓碑前的梔子花剛澆過水,花瓣上的水珠在陽光下閃著光,像太奶奶當年眼里的星星。
“太爺爺太奶奶,我學會煮桂花粥了,”小星把帶來的粥碗輕輕放下,粥面上撒著新摘的桂花,“同學們都說,有太奶奶說的‘月光味道’呢。”
風拂過墓園的松柏,沙沙作響,像太爺爺在回應。念星想起媽媽臨終前,拉著她的手說:“以后每年春天,記得給你爸爸的實驗室窗臺放盆梔子花,他說那是‘帶著晚星氣息的花’。”
今年她去了,物理系大樓頂層的實驗室窗臺上,果然擺著一盆梔子花,是丈夫提前安排好的。護工說,每天清晨,陽光都會穿過花瓣,在實驗臺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極了當年太爺爺說的“比數據溫暖的月光”。
從墓園回來,小星拉著念星去了“星衍書齋”。老先生笑著遞給他一個木盒:“你爸爸讓我轉交的,說是太爺爺的遺物。”打開一看,是副老花鏡,鏡腿上刻著個小小的“星”字。
“這是太爺爺晚年戴的,”念星把眼鏡拿起來,對著光看了看,鏡片上還留著淡淡的指紋,“他說戴著它看太奶奶寫的教案,字里行間都像撒了金粉。”
小星小心翼翼地把眼鏡放進櫸木箱子,和那本《繁星》放在一起。“媽媽,我發現太爺爺太奶奶的故事里,全是小事情呀。”他突然說,“煮粥、寫信、看星星……”
念星蹲下來,看著兒子清澈的眼睛:“大事情都是小事情堆起來的呀。就像天上的星星,一顆一顆湊在一起,才成了銀河。太爺爺太奶奶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了,就湊成了一輩子的幸福。”
小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突然指著書架上的《天體演化簡史》說:“那本太爺爺看過的書,我可以借走嗎?我想看看,太爺爺眼里的星空,是什么樣子的。”
念星看著那本封面磨損的書,突然想起太爺爺說的“遇見你之前,我的人生只有公式和數據”。原來那些冰冷的公式里,早已藏滿了溫柔——是給太奶奶剝雞蛋時的耐心,是等太奶奶下課的執著,是把所有思念,都熬成桂花粥的甜。
離開書齋時,夕陽正濃。小星抱著借來的書,腳步輕快地走在前面,背影像極了當年的太爺爺,挺拔又堅定。念星和丈夫并肩走在后面,看著兒子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突然覺得,時光真的很奇妙。
它會帶走很多東西,卻帶不走那些藏在粥香里的牽掛,藏在書頁間的思念,藏在血脈里的溫柔。就像桂花會年年盛開,星星會夜夜閃亮,而愛,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里,繼續發光,繼續溫暖,成為時光里,最動人的接力。
第三十一篇永不落幕的星光
小星上大學那年,選擇了中文系,像太奶奶一樣。開學那天,他背著書包走進校園,陽光落在圖書館的玻璃窗上,像撒了一層金粉——和太奶奶說的一模一樣。
他特意去了當年太爺爺太奶奶常去的自習室,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的梧桐樹長得枝繁葉茂,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像太奶奶念詩的聲音。
有天晚上,小星給念星打電話,興奮地說:“媽媽,我在圖書館撿到一本《繁星》!扉頁上也有題字,雖然不是太爺爺的筆跡,卻寫著‘愿你眼里有光’!”
念星笑著聽著,仿佛看見當年的太奶奶,也是這樣抱著《繁星》,在圖書館里遇見了太爺爺。時光兜兜轉轉,有些緣分,總會以不同的方式,再次上演。
寒假回家時,小星帶回來一個女孩。女孩穿著白裙子,笑起來有兩個淺淺的梨渦,像極了照片里的太奶奶。“她叫林溪,”小星介紹說,“也喜歡看星星,說以后想和我一起開家書店,就叫‘星溪書齋’。”
念星看著兩個年輕人并肩坐在陽臺,小星給林溪講太爺爺太奶奶的故事,林溪聽得眼睛亮晶晶的,像盛著星光。陽臺上的星星燈亮了起來,暖黃色的光落在他們身上,像太爺爺太奶奶當年的目光,溫柔地注視著。
春節煮桂花粥時,小星主動接過了砂鍋。“要先放米,再加水,”他一邊攪動一邊說,“太爺爺說,水要加剛好沒過米一個指節,這樣煮出來的粥才綿密。”
林溪站在旁邊看著,突然說:“我外婆也會煮桂花粥,說她年輕時,有個物理系的老師總愛給她送桂花。”
念星愣了一下,隨即笑了。原來世界這么小,緣分這么巧。那些藏在時光里的牽掛,早已像桂花的香氣,彌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