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曹操獻刀:智勇脫身
- 三國天下亂世
- 作家HF468e
- 3908字
- 2025-08-30 09:04:11
袁紹正屯兵于渤海。聽聞董卓在朝中肆意弄權、欺天廢主,其惡行令人發指,袁紹心中憤懣難平。于是,他差人帶著一封密書,星夜兼程前往拜見王允。
密書中寫道:“董卓這奸賊,欺天罔上,廢黜天子,其行徑令人不忍直視;而您卻任由他如此跋扈,若對此不聞不問,又怎能稱得上是報國效忠之臣呢?我如今已在渤海集結兵馬、訓練士卒,一心想要掃清王室中的奸佞,只是不敢貿然行動。您若有心,當尋機圖謀此事。若有需要我效力的地方,我定當奉命而行。”
王允收到密書后,反復思索,卻一時想不出良策。一日,在侍班閣子內,王允見舊臣們都在,便說道:“今日乃老夫賤降之日,晚間敢請眾位到舍下小酌一番。”眾官聽聞,紛紛應道:“必來為您祝壽。”
當晚,王允在后堂設宴,公卿們皆如約而至。酒過數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起來。眾官見狀,皆驚問:“司徒大人貴誕之日,為何如此悲傷?”王允長嘆一聲,說道:“今日并非我的生日,只是欲與眾位一敘。因擔心董卓起疑,故而托言祝壽。如今董卓欺主弄權,社稷危在旦夕,朝不保夕。遙想高祖皇帝誅滅秦朝、消滅楚國,一統天下,何等威風;誰曾想傳至今日,大漢江山竟要喪于董卓之手,此乃我痛哭之因啊。”眾官聽聞,皆感同身受,不禁悲從中來,紛紛痛哭。
這時,坐中一人突然撫掌大笑,說道:“滿朝公卿,若只是從夜哭到明,又從明哭到夜,難道還能哭死董卓不成?”王允定睛一看,原來是驍騎校尉曹操。王允頓時怒目而視,斥責道:“你祖宗也曾在漢朝享受俸祿,如今不思報國,反而在此發笑,是何道理?”
曹操卻不慌不忙,說道:“我并非笑別的事,只是笑眾位沒有一人能想出殺董卓的計策罷了。我曹操雖不才,卻愿即刻取下董卓的頭顱,懸于都門之上,以謝天下。”王允聽聞,連忙離開座位,恭敬地問道:“孟德有何高見?”
曹操說道:“近日我屈身侍奉董卓,實則是想尋機圖謀他。如今董卓頗為信任我,我也因此得以時常接近他。我聽說司徒大人有一口七寶刀,愿借與我一用,我定要入相府刺殺董卓,即便為此而死,也毫無怨恨。”
王允聽后,大喜道:“孟德果真有此心意,乃是天下之幸啊!”說罷,便親自為曹操斟酒。曹操接過酒杯,瀝酒設誓,王允隨即取來寶刀交給曹操。曹操將寶刀藏于懷中,飲完酒后,便起身辭別眾官而去。眾官也紛紛散去。
次日清晨,曹操懷揣著那把寒光凜冽的七寶刀,神色鎮定卻又暗藏殺機,一路來到相府。他徑直走向府內,向守衛問道:“丞相此刻在何處?”守衛忙答:“丞相正在小閣之中。”曹操微微點頭,腳步不停,徑直朝著小閣走去。
待他踏入小閣,只見董卓正大模大樣地坐在床上,呂布則如一尊威嚴的雕像,侍立在旁。董卓抬眼瞧見曹操,眉頭一皺,問道:“孟德,你今日為何來得這般遲?”曹操心中一緊,面上卻強裝鎮定,拱手答道:“回丞相,只因馬匹羸弱,行路遲緩,故而來遲。”董卓聽后,略一思索,轉頭對呂布說道:“吾有從西涼進來的好馬,奉先,你且親自去挑選一匹,賜予孟德。”呂布領命,轉身大步而出。
曹操見呂布離去,心中暗喜,暗忖道:“此賊合該一死!”當下便欲拔刀刺向董卓。然而,他轉念一想,董卓身強力壯,力大無窮,自己貿然動手,恐怕難以成功,于是又強壓下心中的沖動。
此時,董卓因身體肥胖,不耐久坐,竟倒身臥在床上,轉面向內。曹操見此情景,心中再次涌起一股決絕之意,暗道:“此賊當休矣!”他急忙從懷中掣出寶刀,雙手緊握,恰待要刺向董卓。
可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董卓不知為何,突然仰面看向衣鏡,鏡中正好映出曹操在背后拔刀的景象。董卓心中一驚,急忙回身,大聲喝問道:“孟德,你這是何為?”而此時,呂布已牽著馬來到閣外,局勢瞬間變得萬分危急。
曹操見事情敗露,心中惶遽不已,但他畢竟心智過人,瞬間便想出了應對之策。他連忙持刀跪下,恭恭敬敬地說道:“操有寶刀一口,特來獻上恩相。”董卓接過寶刀,仔細端詳,只見此刀長尺余,刀身上七寶嵌飾,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刀刃鋒利無比,果然是一把難得的寶刀。董卓微微點頭,便將寶刀遞與呂布收了,曹操又解下刀鞘,一并付與呂布。
隨后,董卓引著曹操出閣看馬。曹操心中暗自盤算脫身之計,見馬后,忙謝道:“愿借丞相此馬一試騎。”董卓倒也爽快,當即教人送上鞍轡。曹操牽過馬匹,翻身上馬,而后加鞭揚塵,朝著東南方向疾馳而去,瞬間消失在茫茫塵煙之中。
呂布望著曹操遠去的背影,心中疑慮頓生,轉頭對董卓說道:“適才曹操的神情舉動,似有行刺之狀,只是被丞相喝破后,才推說是獻刀。”董卓聽后,眉頭緊鎖,沉聲道:“吾亦疑之。”
正說話間,恰逢李儒前來求見。董卓趕忙將曹操獻刀一事原原本本地告知李儒。李儒聽后,眉頭一皺,思索片刻后說道:“曹操在京城并無妻小,獨自居住在寓所之中。如今可差人前往召喚,倘若他毫無疑慮,欣然前來,那便是真心獻刀;若他推托不來,則必定是心懷行刺之意,屆時便可將其擒獲審問。”董卓聽后,覺得此計甚妙,當即點頭稱是,隨即差遣四名獄卒前往曹操寓所傳喚。
過了許久,獄卒匆匆返回,向董卓回報:“曹操并未回到寓所,而是騎馬飛奔出東門而去。門吏詢問時,他聲稱‘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便縱馬疾馳離開了。”李儒聽聞,冷冷一笑,說道:“曹操這賊子定是心虛,畏罪潛逃,行刺之事無疑了。”董卓聽后,頓時暴跳如雷,怒吼道:“我如此重用他,他竟反欲害我!”李儒忙勸道:“此事背后必有同謀者,待拿住曹操,便可真相大白。”董卓怒不可遏,當即下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全力捉拿曹操,并許下重賞:凡擒獲曹操并獻上者,賞千金,封萬戶侯;若有人窩藏,則與曹操同罪。
再說曹操,一路逃出城外,快馬加鞭朝著譙郡飛奔而去。途中,路經中牟縣,不慎被守關的軍士擒獲,隨后被押送到縣令面前。曹操心中暗叫不好,卻強作鎮定,說道:“我是客商,復姓皇甫。”縣令聽后,并未立刻表態,而是仔細端詳曹操許久,沉吟半晌后,緩緩說道:“吾前在洛陽求官時,曾認得你便是曹操,如今又何必隱諱!暫且將你監禁起來,明日便解往京師請賞。”說罷,便吩咐把關軍士賜以酒食,讓他們退下。
夜深人靜之時,縣令悄悄喚來親隨之人,暗中將曹操帶至后院中審問。縣令目光犀利,盯著曹操問道:“我聽說丞相待你不薄,你為何要自取其禍,做出這等行刺之事?”曹操聽后,昂首挺胸,大聲說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你既已拿住我,便當解往京師請賞,又何必多問!”縣令聽后,微微一笑,屏退左右,輕聲對曹操說道:“汝休小覷我。我并非尋常俗吏,只是尚未遇到明主罷了。”
曹操聽聞此言,心中一動,說道:“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我屈身事奉董卓,實則是想尋機將其鏟除,為國除害。如今事不成,乃是天意使然!”
縣令問:“孟德此次出行,意欲前往何處?”曹操道:“我打算返回故里,發布一道偽造的詔書,召集天下諸侯共同起兵討伐董卓,此乃我平生之愿。”縣令聽聞此言,便親自為曹操解開繩索,道:“您真是天下間難得的忠義之士啊!”
曹操詢問縣令的姓名。縣令道:“我姓陳,名宮,字公臺。家中老母與妻兒,皆在東郡安居。我愿舍棄這縣令之職,隨您一同逃亡。”曹操聽后,心中大喜。
當夜,陳宮便收拾好盤纏,與曹操換上便裝,各自背負一口寶劍,騎上馬匹,。
行了三日,二人抵達成皋之地,此時天色已晚。曹操用馬鞭指著樹林深處,對陳宮說道:“此處有一人姓呂,名伯奢,乃是我父親的結義兄弟。我們不妨前去探問家中近況,順便借宿一晚,你覺得如何?”陳宮應道:“甚好。”
二人來到莊前下馬,步入莊內拜見呂伯奢。伯奢見狀,說道:“我聽說朝廷四處張貼文書,捉拿你甚急,你父親已經避往陳留去了。你怎會來到這里?”曹操便將之前的事情一一道來,說道:“若非陳縣令相救,我早已粉身碎骨了。”伯奢聽后,向陳宮拜謝道:“若非使君相助,我曹家恐怕就要遭滅門之禍了。使君請放寬心,安心在此歇息,今晚便可留宿寒舍。”說罷,伯奢便起身入內。過了許久,他才出來,對陳宮說道:“老夫家中沒有好酒,容我前往西村買一樽好酒來款待二位。”言罷,便匆匆騎上驢子離去了。
曹操與陳宮久坐之后,忽聞莊后傳來陣陣磨刀之聲。曹操眉頭一皺,低聲道:“呂伯奢與我并非至親,此番舉動實在可疑,我們不妨悄悄過去聽個究竟。”二人躡手躡腳地潛入草堂之后,只聽得里面有人低語:“把他綁起來殺了,怎么樣?”曹操聞言,臉色驟變,低聲道:“果然如此!如今若不先下手為強,我們定會遭其毒手。”言罷,他與陳宮拔劍而出,直闖入內,不問男女老少,一概揮劍斬殺,轉眼間便連斃八人。待他們搜至廚房,卻見一頭肥豬被綁在地上,正待宰殺。陳宮見狀,驚呼道:“孟德,你太多疑了,竟誤殺了這么多好人!”二人急忙出莊,跨上馬背疾馳而去。
行未及二里,只見呂伯奢騎著驢子,驢鞍前掛著兩瓶酒,手里還提著些果菜,遠遠地便喊道:“賢侄與使君為何如此匆忙就要離去?”曹操答道:“我等乃有罪之人,不敢在此久留。”呂伯奢笑道:“我已吩咐家人宰殺一頭肥豬來款待二位,賢侄、使君何必如此見外,連一宿都不愿多留?快請轉回,騎上馬再回去吧。”曹操卻充耳不聞,策馬便行。剛走出幾步,他忽然又拔劍回馬,高聲問道:“此來者何人?”呂伯奢回頭一看,曹操已揮劍而下,將他砍落驢下。陳宮見狀,大驚失色,問道:“剛才只是誤殺,如今你為何又要如此?”曹操冷冷地道:“伯奢回到家,見這么多人被殺,怎肯善罷甘休?若他率眾追來,我們必遭其禍。”陳宮搖頭道:“你明知如此,卻還故意殺他,此乃大不義之舉啊!”曹操卻冷笑道:“寧可我負天下人,也絕不讓天下人負我。”陳宮聞言,默然不語。
二人又行了數里,月色皎潔之下,敲開了一家客店的門投宿。喂飽了馬匹曹操便先自睡下。陳宮躺在床上心中翻騰不已:“我本以為曹操是個好人,才棄官跟隨他;哪知他竟是個狼心狗肺之徒!今日若留他在身邊,日后必成大患。”想到此處,他便悄悄拔出劍來,欲要斬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