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董卓弄權廢帝

董卓見袁紹公然抗命,頓時怒從心頭起,欲拔劍將其斬殺。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謀士李儒趕忙上前制止,說道:“主公,此事尚未塵埃落定,不可妄動殺念。”袁紹手提寶劍,神色凜然,向百官拱手作別后,大步邁出宴席。他來到東門,將象征身份的符節懸掛于此,而后毅然決然地奔向冀州。

董卓望著袁紹離去的方向,轉而面向太傅袁隗,冷冷說道:“你侄兒如此無禮,若非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定不饒他。如今這廢立之事,你意下如何?”袁隗心中雖驚懼萬分,卻也只能強作鎮定,說道:“太尉所言極是。”董卓聽后,目光掃過群臣,厲聲道:“若有人膽敢阻撓此大議,一律以軍法處置!”此言一出,群臣皆嚇得面色慘白,紛紛表示一切聽從董卓尊命。

宴罷,董卓仍心存疑慮,便喚來侍中周毖、校尉伍瓊,問道:“袁紹此去,會生出什么變故?”周毖沉思片刻,說道:“袁紹憤然離去,若我們急于懸賞捉拿他,他勢必會鋌而走險,引發變故。況且袁氏四代以來廣施恩德,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倘若他收羅豪杰,聚集徒眾,各地英雄豪杰定會紛紛響應,那時崤山以東之地便不再為公所擁有了。不如赦免他的罪過,封他為一郡太守,如此一來,袁紹因免罪而心喜,便不會再有后患了。”伍瓊也附和道:“袁紹雖好謀無斷,但也不足為慮;確實不如封他為一郡太守,以收攏民心。”董卓聽后,覺得有理,便依從了他們的建議,當日即差人前往,拜袁紹為渤海太守。

時光流轉,到了九月初一這一天,董卓精心策劃,請皇帝登上嘉德殿,召集文武百官齊聚一堂。董卓拔劍在手,目光冷峻地掃視眾人,大聲說道:“天子暗弱,難堪君臨天下之重任。今日有一道策文,宜當宣讀。”說罷,便命李儒宣讀策文。

李儒接過策文,神情肅穆,高聲誦讀道:“孝靈皇帝,過早離棄臣民而去;當今皇帝承嗣大統,天下人皆滿懷期望。然而皇帝天資輕佻,威儀不端,居喪期間怠惰懈怠;其品德缺失,已然彰顯,實在有愧于帝王之位。皇太后教導無方,缺乏母儀之范,統領朝政荒亂無序。永樂太后突然暴崩,眾說紛紜,令人疑惑。三綱之道,乃天地之綱紀,如今卻似有缺失。陳留王劉協,圣德崇高,行為規矩,肅然起敬;居喪之時哀傷悲戚,言談不涉邪僻;其美名遠揚,天下皆聞,理應繼承帝業,成為萬世之統。今特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于朝,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此乃應天順人之舉,以慰天下生靈之望。”

李儒讀罷策文,董卓立刻叱喝左右侍從,將皇帝扶下殿去,解下他的璽綬。皇帝無奈,只得面向北面長跪不起,稱臣聽命。董卓又呼喊太后除去華服,等候旨意。皇帝與太后皆悲號痛哭,群臣見此情景,無不心中悲慘,卻又敢怒不敢言。

忽然傳來一聲憤怒的高叫,如驚雷般炸響:“賊臣董卓,竟敢行這欺天罔上之謀,吾定當以頸血濺你!”只見一位大臣滿臉激憤,揮動手中的象簡,如利劍般直直朝著董卓擊去。董卓頓時暴跳如雷,大聲喝令武士將其拿下。此人正是尚書丁管。

董卓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將丁管牽出斬首。丁管一路上罵聲不絕。后人有詩為此悲嘆:“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逼走少帝后,隨即請陳留王登殿。群臣紛紛朝賀完畢,董卓又命人將何太后、弘農王以及帝妃唐氏扶至永安宮閑住,封鎖宮門,嚴禁群臣擅自進入。可憐那少帝,四月方才登基,至九月便被廢黜,從此失去了帝王之尊。

董卓所立的陳留王劉協,表字伯和,乃是靈帝的中子,也就是后來的獻帝,當時年僅九歲。董卓改元初平,自封為相國,贊拜時不必稱名,入朝時無需快步而行,還可佩劍穿鞋上殿,其威勢與福澤無人能及,儼然成了朝廷的實際掌控者。

此時,謀士李儒向董卓進言,勸他擢用名流,以收攬人心、博取聲望,并舉薦了蔡邕的才華。董卓當即下令征召蔡邕,然而蔡邕卻不愿赴任。董卓勃然大怒,派人威脅蔡邕道:“如若不來,當滅你全族。”蔡邕心中恐懼,只得應命前往。董卓見到蔡邕后大喜過望,一個月內三次晉升他的官職,拜為侍中,對他極為親厚。

再說那少帝與何太后、唐妃被困于永安宮中,日子愈發艱難,衣服飲食漸漸短缺。少帝整日以淚洗面,愁苦不堪。一日,他偶然看到雙燕在庭中飛舞,心中感慨萬千,遂吟詩一首:“嫩草綠凝煙,裊裊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云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

董卓時常派人探聽永安宮中的動靜。這一日,探子獲得了少帝所吟之詩,趕忙呈給董卓。董卓看后,冷冷說道:“心懷怨望而作詩,殺他便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于是,他立刻命李儒帶領十名武士,入宮弒帝。

彼時,少帝與何太后、唐妃正于樓閣之上,氣氛壓抑而沉悶。忽有宮女神色慌張地來報,稱李儒已至宮門。少帝聞此,如遭雷擊,頓時大驚失色。

未幾,李儒大步邁入樓中,手中捧著一杯鴆酒,面色陰冷地奉至少帝面前。少帝心中驚惶,強作鎮定問道:“此為何故?”李儒嘴角一勾,露出一抹虛偽的笑意,說道:“春日融和,董相國特命我獻上壽酒,以表敬意。”

何太后在一旁,目光如炬,冷冷說道:“既云是壽酒,汝可先飲,以證此酒無虞。”李儒聽聞,頓時怒目圓睜,厲聲道:“汝不飲耶?”言罷,一揮手,左右侍從立刻持短刀與白練上前,置于眾人面前,聲色俱厲道:“壽酒若不飲,便領此二物!”

唐妃見狀,心中悲戚,慌忙跪地,苦苦哀告道:“妾身愿代帝飲酒,還望公能存母子性命。”李儒卻冷笑一聲,喝道:“汝何人,竟可代王死?”說罷,又將酒杯舉至何太后面前,說道:“汝可先飲?”

何太后此時悲憤交加,不禁大罵道:“何進那無謀之徒,引賊入京,才致有今日之禍!”李儒卻毫不理會,一味催逼少帝。少帝心中絕望,說道:“容我與太后作別。”言罷,悲從中來,不禁放聲大慟,同時作歌一曲,其歌曰:“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歌聲凄慘,如泣如訴,道盡了他身為帝王的無奈與悲哀。

唐妃見少帝如此,亦悲從中來,作歌應和道:“皇天將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歌聲婉轉,卻透著無盡的絕望。歌罷,二人相抱而哭,淚如雨下。

李儒卻在一旁不耐煩地叱道:“相國立等回報,汝等如此拖延,望誰救耶?”何太后聽聞,怒從心頭起,大罵道:“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惡為虐,必當滅族!”

李儒聞言,頓時惱羞成怒,雙手如鐵鉗般扯住太后,猛力將她直攛下樓。太后一聲慘叫,跌落樓下。緊接著,李儒又叱喝武士,將唐妃絞死。最后,他手持鴆酒,強行灌入少帝口中。少帝掙扎無果,終被鴆殺。一時間,樓閣之中,血腥彌漫,慘狀令人不忍直視。

李儒將少帝、太后與唐妃的死訊回報董卓,董卓聽聞,冷漠地吩咐將他們葬于城外。自此之后,董卓愈發肆無忌憚,每夜都潛入宮中,如惡狼闖入羊群,肆意奸淫宮女,甚至堂而皇之地夜宿在象征皇權的龍床之上,將皇家尊嚴踐踏得粉碎。

一日,董卓率領軍隊出城,行至陽城之地。此時正值二月,村民們正在舉行熱鬧的社賽活動,男女老少皆歡聚于此,處處洋溢著歡快的氛圍。然而,這祥和的景象在董卓眼中卻成了可肆意掠奪的“肥肉”。他惡狠狠地命令軍士將村民們團團圍住,緊接著,一場慘絕人寰的屠殺開始了。軍士們如兇神惡煞般沖入人群,揮刀亂砍,男女老少皆未能幸免。一時間,鮮血四濺,慘叫連連,村民們紛紛倒在血泊之中。

董卓的軍士們不僅大肆殺戮,還瘋狂掠奪婦女和財物,將搶來的東西裝滿一輛輛馬車。隨后,他們竟將千余顆村民的頭顱懸掛在車下,一輛輛馬車首尾相連,浩浩蕩蕩地返回都城。回到都城后,董卓還大肆宣揚,謊稱是殺賊大勝而歸。他命人在城門外焚燒那些無辜村民的人頭,將掠奪來的婦女和財物分散給眾軍士,以此犒賞他們。

越騎校尉伍孚,字德瑜,目睹董卓的種種殘暴行徑,心中憤恨不已,如烈火般燃燒。他常常暗自思忖,誓要除掉這個禍國殃民的奸賊。他暗中在朝服內披上小鎧,藏好短刀,時刻尋找著刺殺董卓的機會。

終于,一日董卓入朝,伍孚覺得時機已到。他早早地守候在閣下,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當董卓走近時,伍孚如猛虎般沖上前去,拔刀直刺董卓。然而,董卓畢竟身強力壯,氣力頗大,他迅速反應過來,兩手死死地摳住伍孚持刀的手臂。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呂布聞聲趕來,他身手矯健,一下子揪倒伍孚。

董卓怒目圓睜,惡狠狠地問道:“誰教汝反?”伍孚瞪大雙眼,聲如洪鐘,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盈天,人人皆欲得而誅之!吾恨不能車裂汝以謝天下!”董卓聽聞,暴跳如雷,當即命令將伍孚牽出剖剮。伍孚至死仍罵不絕口。

后人有詩贊之曰:“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經此一事,董卓深知自己樹敵眾多,自此出入時常帶著甲士護衛。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毕节市| 鄂尔多斯市| 阿克| 潼南县| 永吉县| 开化县| 华容县| 武汉市| 清水县| 三穗县| 白银市| 刚察县| 黄陵县| 嘉黎县| 旺苍县| 濉溪县| 肇东市| 泾川县| 綦江县| 墨江| 衡阳市| 浠水县| 望都县| 虞城县| 保亭| 铁岭县| 峨山| 抚宁县| 额尔古纳市| 洪江市| 甘孜| 华池县| 深水埗区| 临安市| 德兴市| 河池市| 永靖县| 荃湾区| 晋宁县| 通海县| 隆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