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周易》概述
- 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周易》
- 金開誠
- 3296字
- 2015-03-23 17:32:58
《周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作。不僅給人以知識,而且給人以智慧?,F在,越來越多的人愛《周易》,學《周易》,用《周易》。然而,由于《周易》圖文深奧難懂,又沒有一本合適的注釋,許多人讀得一知半解,在《周易》這座“神秘殿堂”的外圍徘徊而始終難以真正入門。
本書將《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識介紹給讀者,力求能引導讀者對《周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一)《周易》的起源
《周易》又稱《易經》,在我國和世界的影響都極為深遠,是秦漢后直至今日仍無人能真正通曉的上古典籍。
據傳,《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世界遺產城市安陽市,它的起源為“河圖”“洛書”。傳說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辭。
《周易》為什么叫“周易”?我們所說的《周易》,是指今天所見到的傳本。而在周代,《易經》有三種本子,一名為《連山》,二名為《歸藏》,三名為《周易》。前兩種在漢代已經失傳,只有《周易》在民間流傳。簡單地說,“周”代表著兩種意思:一種是代表著朝代,夏朝的《易〉叫《連山》,殷商時期的《易》叫《歸藏》,所以,周朝的《易》就叫《周易》;另一種是周普、完備的意思,前人所說的“……《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就是普遍、包容一切的意思,指《易》這部書所講的道理無所不包。
什么是“易”?“易”的含義有三種。一是“蜥蜴”?!墩f文解字》上說“易”是蜥蜴,象形字,古稱“易”,俗稱四角蛇,其外表可以隨每天的十二時辰而變化成十二種顏色。蜥蜴的變化說明《周易》的精神在于守恒而知變。二是“日月”?!耙住笔菚庾郑耙住焙汀懊鳌边@兩個字都是日和月組成的,一年的十二個月是“易”的運行規律變化,是陰陽永遠交替變化、日月互為照應,相輔相成?!耙住焙汀懊鳌倍?,說明人對天文的認識:日月行天,一來一往,一升一落,永遠交替運行。三是“龍”?!吨芤住肥且徊魁埥?,通過龍的運動,闡述事物的運動,乾卦就是龍卦。因為“易”即蜴,而蜥蜴是龍的一個稍遠分支?!吨芤住防锏牡谝回郧裕褪峭ㄟ^龍的運動規律——潛、見、惕、躍、飛、亢六種運動形式反映事物的盛衰規律。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書。它最早的用途即是占卜。但是,它的內容又十分豐富,無所不包,涉及到哲學、占筮、術數(陰陽五行)、天文、地理、兵法等等。但由于時代的局限,它被蒙上了一層卜筮的外衣?!吨芤住吩谡俭咧腥谌肓藨n患意識,甚至包括最早的心理疏導,啟發了人們觀象及推測、判斷的能力,是古代預測學的鼻祖。
(二)《周易》的作者
《周易》究竟是誰寫的?這是數千年來人們爭論不休的謎題。有學者認為,它是一部集體性著作,《周易》的內容本身不成于一時一地一人之手?!吨芤住窔v經幾個朝代得以不斷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長期以來,《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誰一直沒有定論。一說《周易》中《易經》與《經傳》兩部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孔子世家》堅持孔子說,他們認為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這是定論。繼承和拓展這一說法的是馬融和陸續,他們認為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只是他們把傳說中的伏羲剔除了。與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認為《易經》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讀《易》的時候,必須把這三個人的《易》區別對待,不能混為一談。
孔說還是非孔說這一問題,爭論時間很長且十分激烈。一派認定《周易》中的一部的作者非孔子莫屬;另一派則斷言《周易》與孔子毫不相干。 這種爭論起源于漢代。在當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背景下,孔門傳人認定《易經》為孔圣人所著是有其特定歷史條件的。所以,這一派的人都喜在此書中冠以“子曰”字樣。這一派即后人所稱的“今文學家”。
但是,以先秦時代留下的篆書書寫的經本為正宗經典的“古文學家”則認為,以《易經》為首的“五經”都是周代的舊典,是先王留傳下來的典章制度的匯編,孔子未出,何以作經?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撰寫的《易意子問》中說,《易經》中的《文言》《系辭》《雜卦》等篇與孔子根本毫無關系。清代學者龔自珍則進一步論說:仲尼(孔子)未出生,就先有“六經”了,怎么能說是他(孔子)作的呢?
近代以來,這種爭論愈演愈烈。堅持孔說“今文學家”觀點的學者皮錫瑞認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經。康有為則一錘定音:“凡‘六經’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刪述者,誤也?!彼J為孔子就是《周易》的作者,連是合著者的說法都概不承認。
持非孔說的“古文學家”以錢玄同為代表,他的結論是:孔子無刪改或制作“六經”之事。在這場爭論中,郭沫若更是旗幟鮮明,他認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連讀也沒有讀過《周易》。他說,《論語》中關于孔子“五十以學易”的話,魯語“易”字也作“亦”,不足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現的“子曰”非孔子而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斷《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門人之手,并認為《周易》可能是戰國前楚人馯臂弓匯編成冊的。
而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漢帛書周易》,書中記載了孔子對《易經》的研究。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孔子研究了《周易》,并作了《易傳》。
總之,《周易》作者和成書年代問題,是易學史上的重大問題,也是當今學習和研究《周易》的人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梢钥隙ǖ氖牵吨芤住凡皇浅捎谝粋€年代,亦非一人所著,是從伏羲到堯舜禹經夏商周歷春秋戰國,跨越千年,集眾多先賢哲人的智慧之大成的作品。
(三)《周易》的流傳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一種文化。它畫卦于伏羲時代,演卦于文王時期,作爻辭于周公時代,撰寫《易傳》于春秋戰國時代。更重要的是,隨著易著三千年的形成及易學的發展,又吸收了中國商周至今三千年的智慧,所以,《周易》是中國五六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
《周易》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的范圍很廣,它上論天文,下講地理,中談人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社會生產到社會生活,從帝王將相如何治國到老百姓如何處世做人等等,都有詳細的論述,真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根源一脈相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把握息息相關的。
《周易》是我國預測學和信息科學的起源與基礎。《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不僅系統地記載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體科學和醫學方面反映出來的、潛藏的,以及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信息,同時還有預測信息的寶貴方法?!吨芤住肥且园素詾橹黧w,以六十四卦為經書,以信息預測而聞名,以其寶貴的科學價值而流傳至今,以其深奧的科學理論而為世人所重視,以其對人類的重大貢獻而為世人所欽佩和崇拜。
幾乎在中國的每一個歷史時期,《周易》都是文化的主流。先秦時期,孔子把《周易》列為“六經”之一,在中國文化長河中開始進入主體地位。在漢代,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獨尊儒術的意見后,易學被列為儒學經典,隨著儒學地位的提高,《周易》也從“六經”之一奉為“六經”之首。魏晉時期,《周易》被列為“三玄之冠”。隋唐時期,《周易》被定為十三經之首,從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尤其在唐朝,當外來宗教文化潮水般涌入中國時,《周易》捍衛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不愧為傳統文化的中流砥柱。宋元時期,朱熹創立了理學,把《周易》奉為理學的經典,《周易》一時間更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主干。明清時期,乾隆時期修纂的《四庫全書》將易著(三百部)列為諸經之首、開卷之文,更確立了易學在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梢?,《周易》在中國每一個歷史時期,在傳統文化思想中,都起著主干作用。
中華易學文化不僅在中國源遠流長,在世界也影響極廣。易學與儒學早在2世紀(我國西漢時代)即已超越國界、跨越時空,傳到朝鮮、日本,之后又傳到新加坡、越南等地?!吨芤住芳啊八臅保ā墩撜Z》《孟子》《中庸》《大學》)在亞洲國家曾一度盛行。15世紀,《周易》及“四書”經意大利傳教士傳到歐洲,之后又被譯為拉丁文及法文版傳入西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17世紀,《周易》及“四書”被譯為俄文傳到俄國,在中俄的文化交流上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