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雪融春至,種田籌備
- 史前霸主:文明創世錄
- 節約用水電
- 2295字
- 2025-08-29 12:27:08
積雪消融的速度比想象中快。暴雪停后的第三天,營地周圍的雪就化得只剩零星幾堆,露出了下面濕潤的黑土。清晨的風里少了冬日的刺骨寒意,多了幾分溫潤,偶爾還能聽到遠處山林里傳來的鳥鳴——那是蟄伏了一冬的鳥兒,終于開始活動了。李全一早就在營地附近轉悠,手里拿著一根削尖的木棍,時不時蹲下身,撥開地上的枯草,查看土壤的情況。黑土濕潤松軟,用木棍輕輕一戳就能扎進去,指尖觸碰到泥土時,還能感受到一絲微弱的暖意。“春天真的來了!”跟在身后的石蛋興奮地喊道,他撿起一根剛冒芽的草莖,舉在手里晃了晃,“李全,你看!草都發芽了!”李全看著那根帶著嫩綠芽尖的草莖,眼里也泛起了光——這正是啟動種植計劃的最佳時機。他站起身,朝著營地中央喊道:“石老!木!阿石!大家都到篝火臺這邊來,有重要的事要說!”族人們很快圍了過來,有的手里還拿著剛砍回來的柴火,有的正晾曬著受潮的獸皮。石老走到李全身邊,看到他手里的木棍和地上的泥土,立刻猜到了幾分:“你是要開始種粟米了?”“對!”李全點頭,指著營地外的一片空地,“雪化了,土也松了,現在正好準備種田。我們得先把地翻好,選最好的種子,再做些好用的工具,這樣粟米才能長得好。”“翻地?”木皺了皺眉,“用石斧翻嗎?之前砍樹用的石斧太沉了,翻地恐怕不方便。”李全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他轉身走到工具堆旁,拿起一塊扁平的青石板,又找了一根粗壯的木桿,對木和阿石說:“我們做‘木耒’——把木桿的一端削成尖,再把青石板綁在木桿側面,這樣用腳踩著木桿,就能把土翻起來,比石斧省力多了。”說著,他就示范起來:先用石斧把木桿削出斜面,再用藤蔓將青石板牢牢綁在木桿下方,形成一個“L”形的工具。做好后,李全拿起木耒,雙腳踩在木桿的橫檔上,用力向下一踩,青石板瞬間扎進土里,再輕輕向上一撬,一塊松軟的黑土就被翻了起來。“哇!這東西真好用!”阿石湊上前,一把搶過木耒試了試,不用費多大勁就翻起了一塊土,比用石斧挖地輕松太多,“有了這個,翻地就快多了!”石老也忍不住拿起木耒試了試,臉上滿是驚喜:“李全,你總能想出好辦法!有了這‘木耒’,我們用不了幾天就能把地翻好。”接下來的幾天,部落的重心徹底放在了種田籌備上。男人們分成兩組,一組跟著木和阿石做木耒、打磨石犁(用堅硬的花崗巖磨成犁頭形狀,綁在木桿上,用于深耕),另一組則跟著李全去翻地——他們選的是營地東側的一片空地,地勢平坦,靠近河谷,澆水方便,而且土壤肥沃,是最適合種粟米的地方。翻地的過程并不輕松。雖然有了木耒,但土地里還藏著不少草根和小石子,需要一邊翻地一邊清理。李全教大家把翻出來的草根集中堆在一起,以后可以當柴火燒;小石子則扔到空地邊緣,圍成一道簡易的田埂,既能劃分田地,又能防止水土流失。女人們也沒閑著,她們跟著花和葉,從儲存的粟米里挑選種子。李全教她們選種的標準:顆粒要飽滿,顏色要金黃,沒有蟲蛀和破損的痕跡。“好種子才能長出好粟米,”李全拿著兩顆粟米給大家看,“這顆飽滿的種子,長出來的粟米會比這顆干癟的多結穗子,所以我們要把最好的種子挑出來,單獨存放。”花和葉學得很認真,她們把粟米倒在一塊平整的石板上,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顆顆仔細挑選。石蛋的母親云,還特意用陶罐把挑好的種子裝起來,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每天都要去查看好幾遍,生怕種子受潮發霉。王婆婆的身體也漸漸好了起來,她雖然不能參與翻地和選種,但每天都會坐在篝火臺旁,給大家講山林里的故事,偶爾還會提醒李全:“以前我跟著老人們采野粟米時,看到長得好的粟米,都長在向陽的地方,你選的那塊地,陽光足,肯定能種好。”李全很重視王婆婆的經驗——這些口口相傳的生存智慧,雖然沒有科學理論支撐,卻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的觀察。他特意在選好的田地里插了幾根木棍,標記出向陽和背陰的區域,打算先在向陽的地方試種,看看粟米的生長情況。這天傍晚,翻地的工作終于完成了。整片空地被翻得松軟平整,分成了十塊小田,每塊田之間都留著窄窄的田埂,方便澆水和管理。夕陽灑在黑土地上,泛著溫潤的光澤,遠遠看去,像一塊精心打理過的黑絲絨。族人們都圍在田邊,看著這片翻好的土地,眼里滿是期待。阿石蹲下身,抓了一把黑土,放在鼻尖聞了聞,笑著說:“這土聞著就香,肯定能長出好粟米!等粟米熟了,我們就能天天喝粟米粥,再也不用餓肚子了!”石老看著這片田地,又看了看身邊的族人,突然對著李全鞠了一躬。這一下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李全趕緊扶住他:“石老,您這是干什么?”“我代表整個石部落,謝謝你!”石老的聲音有些哽咽,“以前我們靠天吃飯,冬天怕餓肚子,夏天怕野獸,從來沒想過還能自己種糧食。是你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以后部落再也不用過擔驚受怕的日子了。”族人們也紛紛對著李全鞠躬,連年紀最小的孩子都學著大人的樣子,彎了彎腰。李全看著眼前的場景,心里又暖又沉——他知道,這片田地不僅是粟米的生長之地,更是部落文明的新起點。他拿起一把挑好的粟米種子,撒了幾顆在翻好的土地上,輕聲說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明天,我們就把種子種下去,等秋天收獲的時候,我們的部落一定會越來越好。”夕陽漸漸落下,余暉把田地、族人的身影拉得很長。篝火臺旁,女人們已經煮好了熱騰騰的粟米粥,男人們則在討論著明天播種的細節。遠處的河谷里,水流潺潺,鳥兒的鳴叫聲不時傳來,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希望。李全知道,播種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澆水、除草、防蟲害,但他有信心——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依靠智慧和汗水,一定能在這片土地上種出沉甸甸的粟米,讓石部落徹底告別“靠天吃飯”的日子,真正邁入農耕文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