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粟苗初長,居屋之憂
- 史前霸主:文明創世錄
- 節約用水電
- 2921字
- 2025-08-29 12:28:00
播種后的第五天清晨,李全一睜眼就往田地里跑——他心里一直惦記著粟種,不知道有沒有發芽。剛走到田埂邊,就看到石蛋蹲在田地里,正用小木棍輕輕撥弄著泥土,嘴里還小聲嘀咕著什么。“石蛋,看到芽了嗎?”李全輕聲問道,生怕驚擾了剛冒頭的幼苗。石蛋猛地回過頭,眼睛亮得像星星:“李全!你看!發芽了!真的發芽了!”他指著面前的土地,只見濕潤的黑土里,冒出了點點嫩綠的芽尖,像一個個害羞的小腦袋,怯生生地探出地面,在晨光中泛著鮮活的光澤。李全蹲下身,仔細觀察著這些粟苗——芽尖頂著細小的種殼,莖稈纖細卻挺拔,根系雖然還沒完全舒展,卻已經牢牢扎進了土里。他心里一陣歡喜,這意味著播種成功了第一步。“別用木棍撥了,”李全輕輕按住石蛋的手,“粟苗剛長出來,根還很弱,碰多了容易斷。我們只要看著它們,別讓小鳥啄,別讓雜草搶營養就行。”很快,族人們也都圍了過來,看到田地里的粟苗,都忍不住發出驚嘆。阿石伸手想摸,又趕緊縮了回去,生怕碰壞了幼苗:“這么小的芽,真能長出粟米來?”“能!”李全肯定地說,“只要我們好好照顧,按時澆水、除草,等它們長得比人高,就能結出金黃的穗子了。從今天起,我們每天安排兩個人守著田地,一是防小鳥和野獸,二是觀察粟苗的長勢,要是土干了,就從河谷里挑水來澆。”石老立刻安排了人手,每天由兩個族人輪流值守田地。接下來的日子里,粟苗長得飛快,短短十天,就從幾厘米長到了半尺高,嫩綠的葉片舒展開來,像一把把小小的綠扇子,整齊地排列在田地里,遠遠看去,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意,讓整個營地都多了幾分活力。可隨著粟苗生長,新的問題也漸漸出現了。這天下了一場大雨,雨勢不算大,卻下了整整一個下午。雨后,李全去田地查看時,發現靠近營地一側的幾株粟苗被泥水沖倒了——營地的獸皮帳篷地勢較低,雨水順著帳篷邊緣的泥土流下來,匯成小水流,沖到了田地里,把靠近的粟苗沖得東倒西歪。“這樣不行。”李全皺著眉,看著被沖倒的粟苗,又看了看營地的帳篷,“現在只是小雨,要是下大雨,不僅粟苗會被沖壞,帳篷里也會進水,到時候大家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他的話很快得到了驗證。當天晚上,又下起了雨,這次的雨比下午更大,還夾雜著風。李全躺在帳篷里,聽著雨水“噠噠”地打在獸皮上,帳篷的角落已經開始滲水,滴落在鋪在地上的干草上,把干草浸濕了一片。他只能往中間挪了挪,卻還是能感受到刺骨的潮氣——這獸皮帳篷是用幾根木桿支撐,再蓋上獸皮做成的,既不防雨,也不防風,遇到下雨天,里面總是又濕又冷。“阿嚏!”旁邊傳來一聲噴嚏,是跟李全住一個帳篷的石蛋。李全摸了摸石蛋的額頭,有些發燙——顯然是晚上睡在濕草上,著涼了。“你先靠在篝火旁暖和暖和,我去煮點熱粥。”李全起身,走到帳篷外,只見其他帳篷也都在滲水,幾個族人正拿著陶罐在帳篷里接雨水,臉上滿是無奈。花的帳篷更是漏得厲害,她只能抱著孩子,坐在篝火臺旁,一夜沒敢回去睡覺。“這樣的帳篷,根本沒法過冬。”李全心里暗暗想道。現在是春天,下雨還不算冷,可到了夏天,暴雨和雷電會更頻繁,獸皮帳篷擋不住雨,也避雷;到了冬天,寒風一吹,帳篷里跟外面差不多冷,族人就算裹著獸皮,也容易凍病。第二天一早,雨停了。李全召集族人們,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我們現在住的獸皮帳篷,又漏雨又不擋風,不僅住著不舒服,還容易讓人生病。我想,我們能不能建一種更結實的房子,既能防雨,又能保暖,還能保護我們和粟米不被野獸襲擊。”“建房子?”石老愣了一下,“我們一直住帳篷,從來沒建過房子。用什么建啊?建起來能比帳篷好嗎?”族人們也紛紛議論起來,有的好奇,有的懷疑——在他們的認知里,住帳篷是天經地義的事,從來沒想過還能“建房子”。李全沒有急著解釋,而是帶著大家走到營地附近的一片樹林里,指著一棵粗壯的橡樹說:“我們可以用木頭當架子,用泥土和茅草當墻壁和屋頂。這樣建出來的房子,比帳篷結實多了,下雨不會漏,刮風也不會冷。”他一邊說,一邊用石斧在樹干上比劃,“我們先做幾個‘樣板房’,試試效果,要是好,再給每個人都建一座。”為了讓大家更明白,李全還在地上畫了一個簡單的房子草圖:一個長方形的輪廓,中間畫著木桿,上面畫著傾斜的屋頂,旁邊標注著“木頭”“泥土”“茅草”。雖然畫得簡單,但族人們還是看明白了——這是一個“固定的帳篷”,卻比帳篷更結實。阿石看著草圖,眼睛一亮:“要是真能建成這樣,下雨的時候我們就不用在帳篷里接水了!冬天也不用凍得發抖了!”“不止這些。”李全補充道,“我們還可以把房子建在地勢高的地方,避免雨水淹到;房子周圍可以挖一條小溝,把雨水引走,這樣我們的粟米田也不會被泥水沖壞了。”石老看著草圖,又看了看漏雨的帳篷,點了點頭:“李全,你說怎么干,我們就怎么干!建房子是好事,既能讓大家住得舒服,也能讓部落越來越好。”接下來的幾天,李全就開始籌備建房子的材料。他帶著阿石和木,在樹林里挑選合適的木頭——要選粗壯、筆直的樹干,還要沒有蟲蛀,這樣建出來的房子才結實。他們用改良后的石斧(李全指導大家把石斧的刃口磨得更鋒利,還在木柄上纏了藤蔓,握起來更穩)砍樹,雖然還是費力,但比之前快了不少。女人們則跟著花,去河邊采集茅草和黏土——茅草可以鋪在屋頂,擋住雨水;黏土和上稻草,能做成結實的墻壁。石蛋和其他孩子也沒閑著,他們幫著搬運細小的樹枝和茅草,雖然力氣小,卻跑得格外勤快。李全還特意選了營地東側一塊地勢較高、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建房地點——這里離粟米田不遠,方便照看;地勢高,下雨不會積水;而且靠近樹林和河谷,取材和取水都方便。他在地上用石頭畫出幾個長方形的輪廓,每個輪廓大約有一丈長、八尺寬,足夠兩到三個人住。“我們先建兩座試試,”李全對大家說,“一座用來住人,一座用來存放粟米和工具。等建好了,大家看看效果,要是好,我們再繼續建。”族人們都干勁十足,男人們忙著搭建木架,把粗壯的木頭埋在土里當柱子,再用藤蔓把橫木綁在柱子上,形成房子的框架;女人們則把黏土和稻草混合在一起,糊在木架之間,做成厚厚的墻壁;孩子們則幫著把茅草鋪在屋頂上,用藤蔓固定好。雖然大家都是第一次建房子,動作有些生疏,經常出錯——比如木架綁得不牢固,黏土糊得不均勻,茅草鋪得太稀——但沒人放棄,李全也耐心地指導大家,哪里錯了就改哪里,一點點完善房子的結構。傍晚時分,第一座房子的框架終于搭建好了。看著眼前這個“奇怪的帳篷”——有木柱支撐,有泥土墻壁,還有傾斜的茅草屋頂——族人們都圍了過來,好奇地摸了摸墻壁,又抬頭看了看屋頂,眼里滿是期待。“等把墻壁和屋頂做好,我們就能住進去了。”李全看著大家,“到時候,我們再也不用怕漏雨和刮風了。”夕陽灑在未完工的房子上,木架和泥土在余暉中泛著溫暖的光澤。族人們看著這座正在建造的房子,又看了看旁邊生機勃勃的粟米田,心里滿是憧憬——他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他們知道,跟著李全,他們會住上結實的房子,吃上充足的粟米,過上比以前好一百倍的日子。李全也看著未完工的房子,心里默默想道:建房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要建倉庫、建作坊,讓部落越來越完善。總有一天,這里會變成一個真正的“家園”,而不是一個臨時的營地。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