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顯赫出身
- 王莽改制
- 金開誠
- 1349字
- 2015-03-23 17:00:04
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剛剛即位四年的漢元帝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祭天大典和祭祀地神后土的儀式,用以證明他是一個慈悲為懷、敬天子民的好皇帝,以便得到天地神靈的保佑。
但是,在這一年,宮廷史官漏記了一件頭等大事,那就是王莽的降生。不過,誰又會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小生靈,竟在以后西漢帝國的政治舞臺上,大書特書了一段極其精彩的歷史篇章呢?作為第一個用“篡弒”而不是以流血的方式登上皇位的帝王,王莽是如何一步步掌控大權篡漢稱帝的呢?這還要從他的出身說起。
(一)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是一個古老而又顯赫的家族,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田齊王族。王莽稱帝后,曾追述自己的世系。
他說:黃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媯汭,以媯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媯滿于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子敬重,奔齊。齊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齊國,世稱王,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起,封建孫安為濟北王。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
在這里,王莽列出王氏是齊國田氏后裔這一點沒有疑義,但田氏之前的那個虛無縹緲的世系就沒有多少真實的歷史依據了。王莽之所以把傳說與真實的世系捏合在一起,就是為了給自己篡漢找到一個神圣的依據。劉邦曾自詡為堯的后代,那么,按照“五德終始”和“三統”“三正”的理論,王莽作為舜的后代,取代堯后的劉氏皇朝就是命中注定、天理昭然的事了。
王莽的姑姑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在漢元帝還是皇太子的時候,王政君有幸為皇家生下了嫡皇孫劉驁(后來的漢成帝)。漢元帝即位后,封劉驁為皇太子,王政君被封為皇后,其父王禁被授“特進”(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的一種加銜)的榮耀職位,連王禁的弟弟王弘也被任為長樂衛尉(長樂宮的衛戍司令)。王家開始得道。
竟寧一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駕崩,太子劉驁即位,史稱漢成帝。王政君被尊為皇太后,王氏外戚迅速勃興,成帝封舅父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封舅父王崇為安成侯,其他幾位舅父王譚、王商、王根、王逢時為關內侯。王家“家凡九侯,五大司馬”,壟斷了西漢帝國的最高權力,聲勢顯赫,不可一世。
(二)貴族寒士
王氏一族倚仗太后王政君的勢力,享受榮華富貴,并且奢侈浪費,為非作歹。但是王莽的父親王曼死得早,沒有受封,因此,與王氏其他子孫相比,王莽顯得很寒酸。少年時代的王莽與寡居的母親過著節儉的生活。
王莽所在的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已深入人心,知識界和政界都是儒家一統天下的局面。在這種氛圍中,王莽致力于研究“經學”,并且曾向陳參學習《禮經》。他勤奮好學,對儒學的研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他與同時代的許多儒生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這些儒生在后來他代漢稱帝時,成為了一支重要的擁戴力量。而他在制訂新朝政策時,也能嫻熟地運用儒家經典,可見儒學修養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王莽為人謹慎謙虛,還盡心侍候母親和寡嫂,養育長兄遺孤。在一群浪蕩的王氏紈绔子弟中,王莽顯得安分守己,受到王商、王譚的稱頌。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大將軍王鳳病倒了,王莽以子侄的身份守候在病榻旁,親侍湯藥,寸步不離。這讓王鳳十分感動,臨終前,他向成帝推薦王莽。王鳳去世后,皇太后封王莽為黃門郎,不久又遷射聲校尉,這一官職是武帝設立的八校尉之一,秩為二千石。而這一年,王莽只有24歲。
由此,王莽踏上了角逐權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