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的水仙開花時,小城剛過了正月十五。
鵝黃色的花蕊裹在白色花瓣里,湊在陽臺的陽光下,連帶著空氣里都飄著淡淡的香。她蹲在花盆旁,用手機(jī)拍了張照片,想了想,還是沒發(fā)給任何人——這些日子的安穩(wěn),讓她漸漸習(xí)慣了把美好藏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聲張,也不慌張。
書店開春后多了項(xiàng)新活動,每周六下午會開繪本共讀課,來的大多是附近幼兒園的孩子。蘇晚負(fù)責(zé)給孩子們讀故事,有時讀著讀著,會被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問題逗笑,比如“櫻花落下的時候,是不是在跟春天說再見呀?”“壞人后悔的時候,眼睛會變紅嗎?”
每次回答這些問題,她都會想起去年在櫻花園的那個下午,想起夢里遞熱牛奶的陸承澤。只是現(xiàn)在再想起,心里已經(jīng)沒了波瀾,就像想起一本讀過很久的舊書,記得大概情節(jié),卻沒了當(dāng)初翻頁時的緊張。
三月初的一個周末,陳老師來書店時,手里多了幅畫——畫的是小城的櫻花園,粉白的花簇下,站著個穿淺藍(lán)裙子的姑娘,背影很像蘇晚。
“上次看你總?cè)鸦▓@,就畫了這個。”陳老師把畫遞過來時,耳尖有點(diǎn)紅,“要是不喜歡,我就……”
“很喜歡。”蘇晚接過畫,指尖碰到畫紙的紋理,暖得發(fā)燙。她把畫掛在書店的收銀臺后面,每天整理書籍時抬眼就能看見,畫里的櫻花好像總帶著陽光的溫度,讓整個小角落都亮了起來。
日子就這么不緊不慢地過著,直到四月的一個傍晚,蘇晚收到了一封來自監(jiān)獄的信。信封上的字跡很陌生,拆開才發(fā)現(xiàn),是陸承澤寫的。
信里沒有辯解,也沒有祈求,只寫了兩件事:一是他在獄中申請了法律援助,幫同監(jiān)區(qū)的犯人寫申訴材料,算是“贖罪”;二是他終于敢承認(rèn),當(dāng)年對蘇晚的好里,有過真的心動,只是被父親的威脅和對蘇晴的愧疚裹住,最后走了歪路。信的末尾,他寫:“蘇晚,別再想起我了,好好過你的日子。”
蘇晚把信讀了兩遍,然后放進(jìn)了抽屜最底層,和那本舊相冊放在一起。她沒有恨,也沒有原諒,只是覺得,這個人終于說了句真話,也算給那段荒唐的過去,畫了個潦草的句號。
入夏后,蘇晚回了一次原來的城市。不是為了見誰,只是想把爸媽留在老宅的東西,搬到小城來——她想在自己的小家里,擺上爸媽的照片,放上他們喜歡的老唱片,讓他們“陪著”自己過以后的日子。
老宅還是老樣子,只是院子里的雜草長了半人高。蘇晚清理儲藏室時,在老柜子的夾層里,找到了一個沒拆封的小盒子,上面寫著“給晚晚的成年禮”,是爸媽的字跡。
拆開盒子,里面是一條銀項(xiàng)鏈,吊墜是小小的櫻花形狀,還有一張字條:“晚晚,成年后要學(xué)會愛自己,也要敢愛別人,別怕受傷,我們永遠(yuǎn)在你身后。”
蘇晚把項(xiàng)鏈戴在脖子上,吊墜貼在鎖骨處,涼得像爸媽的手。她坐在老宅的院子里,看著夕陽落在墻上的全家福上,第一次沒有哭——她知道,爸媽從來沒離開過,他們一直在看著她,看著她從寒冬里走出來,走到了滿是櫻花的春天。
回小城的那天,陳老師來車站接她。他手里拿著束茉莉,和蘇晚陽臺那盆開得一樣好。“聽說你去了原來的城市,怕你回來孤單。”他把花遞過來,又遞了個保溫桶,“熬了蓮子羹,路上肯定沒好好吃飯。”
蘇晚抱著花,手里提著裝滿爸媽舊物的箱子,跟著陳老師往家走。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疊在一起,像一對分不開的剪影。路過櫻花園時,她抬頭看了看,花已經(jīng)謝了,卻長出了嫩綠的葉子,生機(jī)勃勃的,比開花時更有力量。
她忽然明白,真正的春天,不是櫻花盛開的瞬間,而是花謝后還能長出新葉,是受傷后還敢相信溫暖,是無論經(jīng)歷過多少寒冬,都愿意抱著希望往前走。
回到小城的那個晚上,蘇晚把爸媽的照片擺在客廳的書架上,把老唱片放進(jìn)唱片機(jī)。當(dāng)舒緩的音樂流出來時,她摸了摸脖子上的櫻花項(xiàng)鏈,又看了看收銀臺后面的畫,心里滿得快要溢出來。
窗外的月光很好,落在陽臺的水仙上,花瓣上的露珠閃著光。蘇晚坐在沙發(fā)上,給自己倒了杯溫水,慢慢喝著。她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或許還會有想起過去的時候,或許還會有偶爾的難過,但她再也不會害怕了。
因?yàn)樗K于找到了自己的歸處——不是某座城市,不是某個人,而是心里的平靜和勇氣,是敢愛敢恨、敢放下也敢重新開始的自己。
就像雪會融化,花會重開,她的人生,也終于在歷經(jīng)寒冬后,迎來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永遠(yuǎn)溫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