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認知 思考,他們曾發出聲音》:易中天:道路曲折我走不完

張九七

2023年,慶祝武漢大學建校一百三十周年大會,易中天作為杰出校友代表,登臺講演。

隨后,“易中天獻詩換百萬捐贈”登上網絡熱搜。

久未露面的易中天,一身正裝整飭有度,面帶紅光精神矍鑠,妙語連珠。臺下掌聲如潮,笑聲陣陣。

從他緩沉有力的聲調、習慣性的手勢、凌厲的眼神中透著一絲熟悉的狡黠,人們確信,眼前這位七十六歲的演講者,和多年前公眾印象中風度翩翩的明星教授并無兩樣。

從少年時寒窗夜讀,到百家講壇上的談笑風生,舌戰“群儒”,再到十年前的著書論史,轟然隱退,易中天的四十年轉瞬即逝。

追隨者奉其為人生導師,只因敢講真話反權威,百姓喜聞樂見;反對者則視其為學術“土匪”,罵其丑化歷史,釣譽沽名誤人子弟。

時至今日,在如何看待易中天這個問題上,學界和網友的評價都極其不同。熒幕之外的易中天,究竟是毀是譽,是狷才還是大儒?

這一切還須從頭梳理。

01 苦難

1947年春,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長沙。

祖父易思麟曾擔任湖南地方長官,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代會計學專家易庭源,姑姑是民國前總理熊希齡之妻,母親周樹奇是燕大畢業生,易中天的家族稱得上標準的書香門第。

易中天六歲那年,由于父親教職變動,易家遷居武漢。在漢水之濱,易中天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快樂的少年時光。

在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氛圍中長大,易中天從小耳濡目染,機敏過人。即便他幼年調皮好斗,但在長輩的教導熏陶下,其知識儲備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同齡人。

易思麟早先畢業于湖南法政學堂,熟稔古今歷史。易中天少年時,祖父常常給他講演歷史人物故事,買帶畫兒的小人書和白話書。易中天對古代歷史的興趣啟蒙,大抵來源于此。

易中天高中畢業時,恰逢“上山下鄉”運動興起。由于受蘇聯小說《勇敢》主人公的影響,易中天不顧家人勸阻,毅然報名支援新疆,跟隨朋友遠赴三千公里外的天山地區支援邊疆建設。

從1965年算起,易中天在石河子農八師一五〇團農場工作生活了整整十年。十年青春,淚灑北疆。石河子地區氣候條件惡劣,有小西伯利亞之稱。

從18歲到28歲,沒人知道易中天在這里吃了多少苦,捱過多少寒冷的日子。易中天自己說,那段時間沒想過生活的意義,無非就是活著。

這段下鄉經歷,對易中天的人生意義極大,不僅磨煉了他堅韌的意志,也讓他在這里收獲了愛情的果實。

1975年,由于表現出眾,易中天被推薦至烏魯木齊子弟學校教授語文,就此告別摘棉花建堤壩的農墾生活。

如果不出意外,易中天大概會聽從組織安排,在北疆安家立業,安安分分做一輩子中學教師,業余時間帶帶孩子,寫點詩歌和應景散文發表。但命運的轉折往往會在一些不經意的時刻出現。1977年底,高考恢復。已經中斷學業十二年的易中天決定返回湖北,全力備考。

次年,全國高校恢復研究生招生,易中天決定跨考研究生。憑借扎實的文史底子,最終他從數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順利考入武漢大學文學系,師從詩詞專家胡國瑞,攻讀魏晉文學和唐宋詩詞。

這一年,易中天三十一歲,剛剛成家不久。他回內地讀書,妻子李華獨自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留守新疆農場。失去收入來源后,李華平常還需外出務工以補貼家用。

那個年代大學百廢待興,學生補貼很少。每每易中天缺生活費了,李華就再從娘家借些錢寄給他用。

每逢寒暑假,易中天從漢口搭火車回北疆和妻兒團聚,這種情況一直堅持到易中天研究生畢業。

02 清貧

由于課題表現優異,研究生畢業后,易中天被導師胡國瑞推薦給校長劉道玉。

劉校長慧眼識珠,委任其留校任教。

于是,自1981年起,易中天在武漢大學漢文系開始教書。由此開始了他長達三十年的教學生涯。

武大十年,是易中天教書生涯中意氣風發的十年,也是他學術路上遭挫頗多的十年。他講課幽默詼諧,說理深入淺出,觀點新穎又能貼合時事,反對PPT式的念稿式教學,因此在校園里很受學生們歡迎。

每每易中天上課,各級學生總要提前半小時去教室占位,后面踩點來聽課的同學,只能搬上小板凳坐在走廊一側聽老師娓娓而談。

然而,木秀于林必有風摧。講臺之上,大家恭儉謙讓禮貌客氣貌似一團和氣;講臺之下,詆毀譏刺中傷一樣不少。由于生性耿直,不懂得曲意逢迎,同時自恃才高,不搞請客送禮之術,學校內外,易中天也得罪了不少領導和同僚。

即便教書十余載,教學成績突出,易中天卻一直沒能評上正高職稱,直到離開武大前夕,教銜才提上了副教授。

80年代,大學老師的報酬與今天不能同日而語,講師與教授的待遇天差地別。最困難的時候,易中天連一塊錢的黃鶴樓紙煙都不舍得抽,一家人蝸居在三十平方米的小家中。女兒稍稍長大后,還要被送到稍微寬敞的父母家中寄養。

但逆境往往能磨煉人的心志。在一個個夜晚,易中天挑燈奮筆,寫下了一篇又一篇論文和講義,為后來的成績建樹積蓄力量。

由于長期受到排擠,1992年初,易中天思量再三,決定離開武漢,攜全家到廈門大學任職。在廈大,他得以迅速“轉正”,并得到了比以往高得多的待遇。

廈門是易中天的福地。臺海之濱,風景宜人。易家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根本改善。明朗的環境,也讓他能沉下心來鉆研學術,寫書講學。

后來,有記者問及為什么選擇離開武大時,易中天沉默許久,只說了一句話:

“武漢天氣太熱。”

03 驚喜

廈門教書十年后,易中天終于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2005年,央視節目組到廈大遴選優秀教師錄制講演,學校順勢推薦了易中天。

經過幾個月籌備,易中天正式登臺CCTV 10開播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開講“漢代風云人物”系列。從劉邦到項羽,從韓信到晁錯,易教授侃侃道來如數家珍。

由于其風趣幽默的講話風格,標志性的湘式發音,以及對歷史人物犀利的點評,通俗化的演繹,讓他受到了眾多觀眾的追捧。

第二年,《品三國》出爐。“以人講事,以事說人”,古今人事都付笑談中。

因其對人性的分析鞭辟入里,加之受到電影和電視劇宣傳效果的影響,彼時,全國上下都興起了一股“三國熱”。節目之外,易中天收到了來自更多民眾的掌聲。

眾所周知,《百家講壇》作為一檔經典文史科普節目,捧紅了王立群、酈波、于丹、蒙曼、曾仕強、閻崇年、康震、紀連海等一批明星學者。

錄制節目本是無心插柳,沒想到卻成了易中天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場“及時雨”。與其他教授的“小規模出圈”相比較,易中天則掀起了更大范圍的討論熱潮。

其本人乃至其講義內容,在學術圈內與網絡論壇都曾引發過熱烈討論。贊譽者有之,批評者有之,捧殺者有之。

從《百家講壇》走紅后,易中天的“漢代風云”“品三國”等系列順勢成書。其中《品三國》起印數達到了驚人的五十五萬部,據傳上海文藝出版社作價五百萬購買版權。

十年間,《易中天品三國》系列銷量超過五百萬冊,創造了當時歷史類通俗讀物的正版銷售紀錄。

易中天成名后,各大衛視、高校、出版社邀約不斷。2007年,易中天奔走于各地簽售會和演講現場,最多的時候一天簽斷了九支筆,其紀錄僅亞于另一位正當紅的國學女教授。

有書迷總結當年的盛況:“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易中天。”這一年,易中天已經六十歲了。

少壯工夫老始成,功名來得更晚一些,或許要比年輕時候更容易把握得當。

然而,光環之下,陰影重重。從“學術超男”到“過氣教授”,各界對于當事人的輿論爭議,至今仍未達成一致。

04 勇氣

2012年,易中天臨近退休,對外放出消息將會撰寫一部中國通史。

從女媧造人開始講起,直至改革開放結束,計劃創作三十六卷本的中華史,大有一覽上下五千年的野心。2013年,《易中天中華史》首卷經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面世,內容從華夏文明起源寫至春秋戰國。

次年,《秦漢魏晉南北朝》上市,再度引發學術界與媒體討論熱潮。對于這位半路出家的“程咬金”,除了部分媒體贊賞易中天有一梳史脈的勇氣,史學界對其文章則多有微詞。

歷史學雖然小眾封閉,但經過上千年的傳承接續,自有其嚴格的篩選系統和評價標尺。想要在前人的匯總上再添新意,立一家之言,并非易事。

面對兩千余年的斷代史和浩如煙海的史料考證,從錢穆到陳寅恪,從田余慶到許倬云,幾乎全都望而卻步。自夏、梁以后,通史類書籍基本改由集體編撰。

但易中天的不凡之處就在于他有比肩前人的勇氣,揆諸今古,坐得住冷板凳。在資料搜尋更加便捷的時代,為后人寫一部私人化的通史讀物也未嘗不可。

2022年,最后一卷《命運和選擇》收尾,《易中天中華史》系列宣告完結。與當初設想不同的是,原計劃的三十六卷被壓縮到了二十四卷,時間線也從當代中國提前到了清朝初年。書籍倉促收筆,這對書迷來說確實是一個遺憾。

其實,原因也不難解釋。

其一,身體因素。隨著年紀漸長,無論是體力還是心力上,易中天都大不如從前。要啃下數百萬字的大部頭,非常人之力所能為也。

其二,易中天的專長在美學和文學上面。雖然他學識博雜,但知識背景畢竟比不了田余慶、閻步克這些學術大家。蹚過了熟悉的兩漢、隋唐,越往后走,他寫作受到的阻力也越大。

前朝史料尚有遺漏,著書品評還有發揮的空間。但到了明清兩朝乃至近代中國,各類歷史實錄筆記多如牛毛,而史學家對于上述朝代的人事更替早有定論,當代百姓對于帝王家事也多有耳聞。

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從史觀還是史料入手,都很難再講出新意。

其三,易中天向來對帝制深惡痛絕,對后世儒學唾之如敝屣。尤其到了高度專制的明清兩朝,他對兩朝皇帝的厭惡情緒已經溢于言表。

經過秦漢的興盛,唐宋的頂峰時刻,再到明清的急速衰落,歷史的走向似乎和書寫者的期待并不一致。從結果反饋來看,這項浩大的學術工程顯然“爛尾”了。

歷史學是頭龐然大物。易中天著史,大有堂吉訶德戰風車的意思。《品三國》中,談到劉備戰敗寄投劉表時,易中天曾忍不住感慨:“前途光明我看不見,道路曲折我走不完吶。”

這話既是給“創業維艱”的劉備鳴不平,也是借古說自己。雖然外界對其寫史的態度褒貶不一,但對易中天來說,身后有一套像樣的作品“墊枕頭”,已經勝過身邊一大群人的吹捧了。

人性是復雜且深微的,毀譽加身的易中天,也非一言所能蔽之。

從躊躇滿志的少年到步履蹣跚的老年,易中天見證了新中國滄桑巨變的成長歷程。或許,他在學術上的諸多言論仍有待世人商榷,但在教育上的建樹確實是無可指摘的。

如同哲學家鄧曉芒先生的評價:“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但他為大眾普及了一些常識。”

普及常識,啟蒙當世。將歷史的真相直接曬到臺面上,或許要比一小撮人的高談闊論來得更有意義。

作家精彩名句與段落摘錄

名句

1.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品三國》)

2.事實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強,正如剛毅的人往往豁達。(《品人錄》)

3.敗不敗,在自己。勝不勝,在敵人。(《易中天帶你讀懂中國》)

4.勝利者總是屬于那些洞悉人性的人。(《品三國》)

5.一個人,如果后來成了個人物,則他小時候的優點固然是優點,即便是缺點也無妨看作優點。(《易中天帶你讀懂中國》)

段落

1.曹操確實會用人。我們甚至可以用這樣八句話來概括他的用人之術:一、真心實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誠待人;三、開誠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設身處地,以寬容人;七、揚人責己,以功歸人;八、論功行賞,以獎勵人。(《品三國》)

2.再完善再健全的制度,也是靠人來執行的。人不變,制度再好也沒有用。最后的結果,恐怕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不勝防。中國人在這方面,可是積累了上千年的經驗。因此,根本的問題在于改造社會,改造國民性,這可是比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重要得多,也艱難得多的事情,正可謂任重而道遠。(《帝國的惆悵》)

3.所謂“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才可能從理想變成現實。這里說的“優”,是優裕的優,不是優秀的優。也就是說,做學問而時間精力有余,就去做官;做官而時間精力有余,就去做學問。在這一點上,做得最漂亮最出色的是宋代文人。你看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哪一個不是做官、治學兩不誤?蘇東坡雖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官也是做得極好的,文章就更不用說了。(《帝國的惆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滁州市| 剑阁县| 青田县| 肥东县| 宽甸| 杂多县| 遂溪县| 余干县| 东台市| 普陀区| 固阳县| 南漳县| 平江县| 万宁市| 明星| 句容市| 铜山县| 汽车| 彰化县| 循化| 曲周县| 边坝县| 龙江县| 丰原市| 靖江市| 滕州市| 涿州市| 淮阳县| 兴隆县| 嘉黎县| 秦安县| 宁远县| 肇东市| 温州市| 长岭县| 沅陵县| 桂平市| 盈江县| 黄骅市|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