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兵家知識
- 開心學國學:不可不知的1000個國學常識
- 汪建民編著
- 2015字
- 2025-08-29 13:25:29
兵家
兵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諸子百家之一。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春秋戰國時期主要有孫武、孫臏、吳起、司馬穰苴、尉繚、公孫鞅、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兵家的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呂尚(即史上著名的姜太公)。兵家著作《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后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
其中孫武是世界公認的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思想家之一,其偉大著作《孫子兵法》于古今中外都影響深遠。
孫子
孫子即孫武(約前535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或廣饒)人。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后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是齊國貴族、將門之后,孫憑之子,孫書之孫。孫武年輕時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勝四帝的作戰經驗以及古代名相伊尹、姜尚、管仲的用兵策略。約公元前517年,孫武因不堪齊國戰爭頻仍,于是離開故鄉千乘,南下吳國,并在吳國結識了因避難而來的伍子胥,自此二人成為莫逆之交。
孫武到達吳國后,便隱居于吳國都城姑蘇城郊的穹窿山,以務農為樂,并在此時著成了曠世巨著《孫子兵法》。
孫臏
孫臏(?—前316年),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本名不傳,(另有一說:其本名孫賓)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臏,生于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他是孫武的后人。戰國時期曾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山東省臨沂銀雀山出土殘簡,有一萬一千余字。
吳起
吳起(前440—前381年),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一說曹縣東北)人。吳起曾經拜魯國曾子為師,學習儒術。敢于改革,善于用兵。后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孫子》
《孫子》,又稱《孫子兵法》《孫武兵法》和《吳孫子》,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年的孫武。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于專諸刺吳王僚之后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年至前512年,全書為13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此書主要論述了軍事學的主要問題,對當時和現在的戰爭經驗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革命性軍事命題,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被尊為中國第一兵書、兵學圣典、兵學經典之首,被定為武學的教范。后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兵書之一,約為戰國中期齊國孫臏的弟子所述(其間似亦有孫臏自著)。
《孫臏兵法》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東漢以后就失傳了。因此,后人曾推測孫臏就是孫武,認為《孫臏兵法》就是《孫子兵法》。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竹簡本的《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才改變了學界的認識,但是仍然有人持不同意見。竹簡本是漢初抄本,其中孫臏不以第一人稱出現,所以學界普遍認為此書是由孫臏弟子記錄而成。現在分上下兩編,共30篇。
《孫臏兵法》進一步發展了《孫子》和《吳子》的軍事思想,是一部具有豐富的軍事思想的著作。
《吳子》
《吳子》又稱《吳子兵法》《吳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相傳為戰國時衛國人吳起所作。《吳子》提出以治為勝、賞罰嚴明,主張在軍隊實行“進有重賞,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嚴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為先”,主張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使士卒掌握各種作戰本領,提高整個軍隊的戰斗力。強調“簡募良材”,根據士卒體力、技能等條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編組,實現軍隊的優化組合。要求統軍將領“總文武”“兼剛柔”,具備理、備、果、戒、約的“五慎”條件,掌握氣機、地機、事機、力機四個關鍵的因素。提出“審敵虛實而趨其危”,主張先弄清敵人的虛實,選擇有利時機進攻,以奪取勝利。
今本《吳子》共六篇,與《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記載的48篇相差甚遠。明清以來,許多學者懷疑此書是西漢或六朝時人的偽托之作。現在一般認為是經后人整理的吳起的軍事思想的記錄。也有人認為是由于在流傳過程中亡佚了許多篇章。
《吳子》主要總結了戰國時期的實戰經驗,與《孫子》一起并稱“孫吳兵法”。非常受到歷代軍事家的重視。《吳子》一書雖僅五千字左右,但內容十分豐富,是繼《孫子》以后又一部體系完備、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兵學論著,在中國古代兵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