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光之所向

  • 雙軌星光
  • 天下無新事
  • 3627字
  • 2025-08-27 10:18:17

夏末的波士頓依舊炎熱,但哈佛醫學院的氣氛卻比天氣更加熾熱。林晴的突破性發現引起了整個學術界的關注,她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各大醫學論壇和期刊上。

一個周一的清晨,林晴剛踏入實驗室,就被同事們圍住了。

“晴,你看今天的《自然》新聞版塊了嗎?”丹尼爾舉著平板電腦,臉上寫滿興奮。

林晴接過平板,屏幕上赫然顯示著她的照片和研究成果報道,標題是“華裔科學家林晴團隊開辟癌癥治療新路徑”。

“這...”林晴一時語塞,“我完全不知道會有這樣的報道。”

威爾遜教授笑著走過來:“我昨晚接到《自然》編輯的電話,他們想做這個專題。恭喜你,晴,這是對你工作的極大認可。”

祝賀郵件和消息如潮水般涌來,林晴花了整整一上午才回復完重要的部分。令她驚訝的是,許多郵件來自她根本沒想到的人——高中老師、大學同學、甚至夏令營時認識的伙伴。

中午,她收到了傅延哲的郵件,只有簡單一句話:

“一直都知道你會改變世界。為你驕傲。——延哲”

這句話讓林晴的眼眶微微發熱。她回復道:“謝謝。改變世界還遠,但正在努力改變一個小角落。”

下午,林晴受邀參加醫學院的新聞發布會。面對鏡頭和記者,她從容地介紹自己的研究,回答專業問題。當被問及是什么激勵她取得這樣的成就時,她思考片刻,給出了真誠的回答:

“高中時,有人告訴我,每個人都有潛力發光,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點亮自己。這些年來,我遇到了很多幫助我找到那份勇氣的人——家人、老師、同事,還有那個最初相信我潛力的人。這份成果屬于所有給予我光和熱的人。”

發布會結束后,林晴收到了一條陌生號碼的短信:

“在直播中看到了你的演講。說得真好。希望有一天能當面祝賀你。——李澤涵”

林晴驚訝地回復:“李學長?你怎么有我的號碼?”

“從教授那里要來的。我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經常聽到你的消息。真的很為你高興。”

這段小插曲讓林晴感到溫暖。人生路上,有些人雖然漸行漸遠,但曾經的交集和善意卻永遠留在記憶中。

隨著名聲的增長,林晴面臨著新的挑戰。多家制藥公司尋求合作,學術會議邀請紛至沓來,媒體采訪應接不暇。如何在保持研究進度的同時應對這些關注,成了她需要平衡的藝術。

一個周日的下午,林晴在辦公室整理郵件,突然接到一個視頻通話請求——來自傅延哲。她驚訝地接聽,屏幕上出現了傅延哲和他身邊的一位長者。

“林晴,這位是王院士,中科院經濟學院的院長。”傅延哲介紹道,“王院士看了你的研究報道,非常欣賞。”

王院士和藹地微笑:“林博士,久仰。你的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不知是否有興趣參與我們正在籌劃的一個跨學科項目?關于醫療經濟政策的評估與優化。”

這個意外的邀請讓林晴既驚訝又感興趣。她與王院士聊了將近一小時,討論可能的合作方向。傅延哲在一旁偶爾補充,但大部分時間只是安靜地聽著。

通話結束后,傅延哲單獨留了下來:“希望你不介意我這樣做。王院士的項目確實很有價值,我覺得你會感興趣。”

“一點也不介意,謝謝你想到了我。”林晴真誠地說,“這確實是個很好的機會。”

傅延哲笑了笑:“知道你一定會這么想。哦對了,下個月我會來波士頓參加一個會議,如果你有時間...”

“真巧,我下個月也要在那里做個報告。”林晴說,“也許可以見一面。”

這次巧合讓兩人都笑了起來。似乎命運總是以這種微妙的方式將他們聯系在一起。

次月,在波士頓的經濟論壇上,林晴作為特邀嘉賓做了關于醫學研究經濟評估的報告。臺下,傅延哲專注地聽著,偶爾點頭表示認同。

報告結束后,傅延哲來到后臺:“精彩的表現。你把這些復雜的概念講得很清晰。”

“得益于曾經有個經濟學高手幫我補課。”林晴微笑道。

晚餐時,他們討論了王院士項目的細節,以及可能的合作方式。傅延哲已經調到了新的崗位,負責國家醫療經濟政策的制定和評估。

“沒想到我們會以這種方式合作。”傅延哲感慨道,“高中時,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與你在專業領域平等合作。”

林晴注視著他:“你覺得遺憾嗎?我們沒能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樣在一起?”

傅延哲沉默片刻,緩緩搖頭:“不遺憾。因為現在我們以更好的樣子相遇——不再是需要彼此認可的年輕人,而是能夠互相欣賞、互相支持的同行。”

這句話讓林晴豁然開朗。她一直糾結于兩人未能成為情侶的“遺憾”,卻忽略了這種跨越距離和專業的精神連接或許更加珍貴。

回到波士頓后,林晴全身心投入到與王院士項目的合作中。這個跨學科項目挑戰很大,需要她同時運用醫學和經濟學的知識,但收獲也很大。她與傅延哲每周會有固定的視頻會議,討論項目進展。

在這些專業交流中,他們找到了新的平衡點:不再是青春期的曖昧與試探,而是成熟的專業合作與精神支持。

十月,林晴受邀回國參加一個國際醫學峰會。在會上,她不僅做了學術報告,還參與了多個政策討論圓桌會。傅延哲作為經濟政策專家也參加了部分會議。

會議最后一天晚上,主辦方舉辦了晚宴。林晴穿著晚禮服出現時,引起了不小關注。她從容地與各國專家交流,流利的多國語言和專業素養令人印象深刻。

傅延哲在一旁看著她,眼中充滿欣賞。當林晴終于有空閑時,他走上前:“看到你在自己的領域如此閃耀,感覺很奇妙。”

林晴微笑回應:“你也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啊。”

晚宴結束后,他們沿著酒店外的花園小徑散步。秋夜的BJ,空氣涼爽宜人。

“有時候我會想,”傅延哲突然說,“如果高中時的我們看到現在的自己,會怎么想?”

林晴思考了一下:“可能會驚訝,但也不會太意外。因為我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不是嗎?”

傅延哲點頭:“是啊。雖然道路曲折,但方向從未改變。”

走到花園中央的噴泉旁,傅延哲停下腳步:“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訴你...艾米麗上周結婚了。”

林晴驚訝地看著他:“你們還有聯系?”

“項目合作過幾次。”傅延哲平靜地說,“她給我發了請柬,但我因為工作沒去成。在郵件里,她為過去的一些行為道歉,說現在很幸福。”

“那就好。”林晴輕聲說。

傅延哲轉向她,眼神認真:“我也終于明白,有些執念應該放下,才能看到眼前真正重要的東西。”

林晴的心跳微微加速,但她保持平靜:“比如呢?”

“比如珍惜現在的連接,而不是糾結于過去的可能。”傅延哲微笑,“比如欣賞你作為林晴博士的光芒,而不只是記憶中的那個同桌女孩。”

這句話如同秋夜的清風,吹散了林晴心中最后的迷霧。她終于完全釋然,不再為過去的“如果”和“可能”而感到遺憾。

回波士頓的前一天,林晴受邀到傅延哲家做客。傅教授和夫人熱情地招待了她,驕傲地展示傅延哲獲得的各項榮譽。

飯后,傅教授私下對林晴說:“延哲經常提起你的成就。我們知道你對他影響很大,高中時幫助他成為了更好的人。”

林晴驚訝地回應:“實際上,是他幫助了我很多。”

傅教授微笑:“最好的關系不就是互相成就嗎?”

機場送別時,傅延哲遞給林晴一個文件袋:“這是王院士項目下一階段的資料,你在飛機上可以看看。”

林晴接過文件袋,會心一笑:“真是工作狂啊,傅博士。”

傅延哲笑了:“彼此彼此,林博士。”

登機前,傅延哲突然說:“知道嗎?我為你感到驕傲,不只是因為你的成就,更因為你始終保持著那份初心和善良。”

林晴感動地回應:“你也一樣,延哲。謝謝你這束光,一直照亮我前行的路。”

飛機起飛后,林晴打開文件袋,發現里面除了項目資料,還有一本小小的筆記本。翻開第一頁,是傅延哲熟悉的筆跡:

“給永遠的光之追尋者:愿我們都在自己的領域發光,同時不忘相互照耀。期待下一次合作。——延哲”

林晴撫摸那些字跡,心中充滿平靜的喜悅。有些關系不需要被定義,不需要符合他人的期待。它們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和發展,就像不同的光源,在不同的地方發光,卻共同照亮世界。

回到波士頓后,林晴繼續投入到研究和項目中。她的團隊又有了新的突破,開始籌備臨床試驗。同時,與王院士的合作項目也取得了初步成果,為國家醫療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十二月,林晴被評為“年度醫學創新人物”,再次登上各大媒體。但這次,她更加從容,知道榮譽只是副產品,真正的價值在于研究本身能帶來的改變。

圣誕前夜,林晴收到傅延哲寄來的禮物——一架精致的天文望遠鏡。附帶的卡片上寫著:

“給最喜歡仰望星空的人:愿這架望遠鏡幫助你看到更遠的星光,也提醒你,地球上永遠有人為你的光芒喝彩。——延哲”

林晴把望遠鏡放在辦公室窗前,常常在深夜研究間隙用它仰望星空。那些遙遠的光芒提醒她,宇宙浩瀚,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可以跨越一切距離。

新年第一天,林晴在日記本上寫下:

“這一年,我學會了不再用‘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來定義一段關系。有些連接超越形式,存在于相互欣賞和支持中。就像星星之間,看似孤立,實則通過引力相互聯系,共同構成璀璨的星空。

我不再是那個仰望他人的女孩,而是成為了能夠發光發熱的存在。但這不意味著孤獨,因為光芒的意義在于照亮彼此,共同前行。

感謝所有給予我光和熱的人,特別是你,延哲。無論未來如何,你都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寫完后,林晴拍下這一頁,發給了傅延哲。幾分鐘后,他回復:

“很美。也很榮幸成為你星空中的一顆星。新年快樂,晴。繼續發光,繼續照耀。”

放下手機,林晴望向窗外的曙光。新的一天,新的一年,新的征程。

光之所向,心之所往。而她,正朝著光的方向,堅定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敦化市| 乌恰县| 滕州市| 连江县| 漾濞| 石河子市| 榆林市| 雷山县| 六安市| 凯里市| 泰顺县| 广平县| 沅江市| 凌源市| 奉节县| 古田县| 甘泉县| 福州市| 湘潭县| 同德县| 甘孜县| 延长县| 北川| 股票| 禹州市| 阿尔山市| 盈江县| 望都县| 固阳县| 西平县| 弋阳县| 铅山县| 青田县| 上虞市| 安吉县| 峨眉山市| 藁城市| 香港| 万山特区|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