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原之女的回歸
- 職場愛戀之越過信仰擁抱你
- 向日巷子口
- 3114字
- 2025-08-30 04:21:01
飛機剛落貢嘎機場,倉嘉頓珠就湊到舷窗旁。高原的陽光潑在地上,遠山連綿著鋪向天邊,那抹藍深得發沉——是她在BJ少見的顏色。
“各位乘客,已抵達LS,氣溫15攝氏度……”廣播里的聲音剛落,頓珠輕輕吸了口氣,空氣里飄著家鄉獨有的味道:陽光、塵土,還有一絲淡淡的柏枝香。她開機,妹妹央金的消息立刻彈出來:“姐,到了沒?阿爸一早就念叨你!”后面跟著個吐舌頭的表情包。
頓珠彎了彎嘴角,回:“剛落地,取完行李就回。”
出了到達廳,滿耳都是熟悉的鄉音。她拖著行李箱往機場大巴售票處走,擺擺手拒絕了幾個攬客的黑車司機——在BJ待再久,節儉的習慣也沒改,何況這是回了家。
大巴沿著LS河開,河面在陽光下閃著碎金。遠處布達拉宮的輪廓慢慢清晰,紅山上的宮殿依舊巍峨,守著這座日光之城。頓珠心里忽然踏實下來,像漂泊的船終于靠了岸。
一個多小時后到了市區終點站,剛下車就聽見清脆的喊聲:“姐!這里!”
央金穿著牛仔褲和繡花襯衫,蹦跳著跑過來抱她:“可算回來了!這次待多久?”
“看情況,可能長住。”頓珠捏了捏妹妹的臉,“又瘦了,是不是偷偷減肥?”
“才沒有!”央金撅著嘴搶過行李,“是阿爸總讓我去工坊幫忙,累的!”
姐妹倆笑著走向路邊的舊越野車。央金24歲,比頓珠小五歲,性子活泛,大學學設計,畢業后回了LS,一邊幫父親打理工坊,一邊搞自己的小設計工作室。
“阿爸身體怎么樣?”頓珠坐上車問。
“老樣子,泡在工坊里就忘了吃飯。”央金發動車子,熟練地拐進車道,“勸不動的。前幾天腰疼犯了,還是姆媽逼著歇了兩天。”
頓珠輕輕嘆口氣。父親倉嘉諾布55歲,是當地有名的藏式建筑老匠人,非遺傳承人。一輩子鉆在傳統技藝里,對藏式建筑的愛近乎執拗。他一直盼著頓珠能全心繼承家業,守著純傳統的建筑修繕,可頓珠偏要走“現代與傳統結合”的路。
車子扎進老城區,八廓街周圍人擠人,朝圣者轉著經筒,順著千年的路順時針走。藏式建筑挨挨擠擠,白墻黑窗,彩色檐口,在陽光下湊成一幅妥帖的畫。
“對了,有個事得說。”央金忽然開口,“前幾天有個房地產公司找我,想托我找你,說有大項目請你當顧問。”
頓珠皺了皺眉:“哪家?”
“叫‘嶼光地產’,聽說挺有名,老板是內地人。”央金瞥了她一眼,“我給拒了,說你忙。我知道你最煩那些拿‘民族文化’當噱頭賺錢的開發商。”
頓珠點點頭,目光落在窗外一棟正在修的老建筑上:“做得對。他們大多只想著快賺錢,對文化的尊重都是表面功夫。最后做出來的東西四不像,既毀了傳統,又算不上真現代。”
她想起在BJ的一個研討會,有個開發商大談“藏式度假村”,卻連藏式建筑的空間秩序都說不明白,滿腦子只想著用民族元素包裝漲價。那種淺薄的功利心,當時就讓她喘不過氣。
車子停在一處藏式大院前,門楣上掛著“倉嘉工坊”的匾,藏漢兩種字。白墻黑窗是典型的藏式風格,可湊近看,窗楣上的彩繪和木雕精得很,一看就是老手藝人的活。
還沒進門,就聽見里面的敲打聲和工匠的說話聲。“阿爸肯定在工坊。”央金停好車,“姆媽去舅舅家了,晚上才回。”
頓珠提著行李走進院子——典型的藏式四合院,中間是天井,四周是二層小樓。院里堆著木材石材,幾個工匠正忙活著。西側工坊里,一個身影彎腰盯著剛雕好的木窗欞。
“阿爸。”頓珠輕聲喊。
倉嘉諾布直起身轉頭,臉膛黝黑,眼角皺紋深得很,可眼神亮得銳利。看見大女兒,嚴肅的臉上才透出點笑:“回來了。”
頓珠上前抱了抱父親,諾布拍了拍她的背,又推開她上下打量:“瘦了,BJ飯菜不合口?”
“就是想家里的糌粑和酥油茶了。”頓珠笑著指那扇木窗,“這是給哪個寺做的?”
“大昭寺北廂房的修繕,政府指定我們工坊做。”諾布語氣里帶著自豪。
頓珠湊過去看,傳統的八吉祥圖案,雕得細到極致,每一刀都透著功夫。她嘆道:“真美,是多吉大叔的手藝吧?”
諾布點頭:“整個LS,能雕出這水平的不超過三個。”頓了頓,他看向女兒:“這次回來,能多待陣子吧?工坊接了幾個大活,多吉年紀大了,缺人手。”
頓珠猶豫了:“我確實打算長住,但可能沒法全職在工坊幫忙……我有自己的計劃。”
諾布的眉頭立刻皺起來:“又是你那些‘現代和傳統結合’的想法?”語氣里滿是不贊同,“傳統是傳統,現代是現代,硬揉在一起,只會兩不像。”
“可傳統得創新才能活下去……”頓珠想解釋。
“我們工坊做了四代傳統建筑,沒搞過創新,不也好好的?”諾布打斷她,聲音高了點,“現在年輕人不愿學手藝,就是覺得老傳統過時了,總想搞新花樣。殊不知最金貴的就是這些‘老東西’!”
這時里間走出個老師傅,笑著打圓場:“頓珠回來是喜事,父女倆剛見面就爭?”是多吉大叔,工坊里最老的匠人,看著頓珠長大的。
頓珠趕緊轉移話題,從包里掏出個紙盒:“多吉大叔,給您帶的BJ茯苓餅,說對關節好。”
多吉樂呵呵接了,又對諾布說:“剛才寺里來電話,問那批木材啥時候送,你得去回個話。”
諾布看了女兒一眼,似有話說,最終還是點點頭,轉身去了辦公室。
多吉這才壓低聲音:“別往心里去,你阿爸就這脾氣。他天天念叨你,其實可驕傲了——上次自治區領導來,他特地把你得的獎牌擺最顯眼的地方。”
頓珠心里一暖:“我知道。就是希望他能明白,我走的路不一樣,但不是不尊重傳統。”
多吉嘆口氣:“你阿爸現在這么犟......”
頓珠默默點頭。她懂父親的擔憂,可也認死了自己的選擇——傳統得和現代對話,老手藝得在新時代找到用處,才能真的傳下去。
傍晚,頓珠在自己的舊房間整理行李。房間還是她上大學前的樣子,書架上堆著建筑書和獲獎證書,墻上貼滿了年輕時畫的草圖。
手機響了,是個陌生號。頓珠猶豫了一下,接了。
“您好,是倉嘉頓珠女士嗎?”電話里的男聲沉穩,“我是嶼光地產的岑嶼。冒昧打擾,我們在LS做一個文化商業綜合體,想請您當建筑文化顧問。”
頓珠愣了——沒想到對方會直接打電話來:“抱歉,我最近日程滿了,可能……”
“請先別拒絕。”岑嶼的聲音很誠懇,“我們知道您可能對商業項目有顧慮,但我保證,我們是真心想做個尊重、融合藏族文化的作品,不是堆符號。”
頓珠走到窗邊,看著院子里父親正在教年輕工匠的身影:“您知道嗎?我父親常說,現在很多新建筑,就像穿藏裝的漢族模特——表面是藏式元素,骨子里沒有半點藏族建筑的魂和智慧。”
電話那頭靜了幾秒,然后岑嶼說:“您父親說得對。這正是我們找您的原因——幫我們找到那些‘魂’,而不只是貼裝飾。”
這個回答讓頓珠意外。通常開發商聽見這話會急著辯解,而不是坦然認賬。
“我們的初步方案確實淺了。”岑嶼接著說,“所以才需要專家指點。就算您最后不愿參與,也想聽聽您的批評和建議。”
頓珠猶豫了。從專業上講,她確實想試試把藏式建筑智慧用在現代項目里;可感情上,對商業項目總有戒心。
“這樣吧,”她說,“您先把項目資料發我看看。但我不承諾什么。”
“當然,謝謝您給機會。”岑嶼的語氣里透著點松快,“資料馬上發您郵箱。期待您的指教。”
掛了電話,頓珠站在窗前沒動。夕陽把院子的石板染成金色,父親正手把手教學徒握刻刀。那一刻,傳統與現代、守護與創新的事,變得特別具體。
她打開電腦,岑嶼的郵件已經到了。附件是“LS之光”的初步方案,果然如她所料——現代玻璃幕墻上硬貼了些藏式紋樣和顏色,典型的“貼標簽”。
頓珠嘆口氣,正想關掉,目光掃到項目愿景:“打造一個既能面向未來,又能扎根傳統;既能服務游客,又能滋養本地社區的文化地標。”
這句話讓她頓了頓。或許,這個項目真的不一樣?或許,這是個實踐自己想法的機會?
她寫了封短郵件:“已收到,容我研究。下周可安排簡短會面,僅限技術交流。——倉嘉頓珠”
點發送后,頓珠望向窗外。夜幕落下來,星星在高遠的天上亮起來。她不知道這個決定會帶她去哪里,但心里深處,那種久違的專業勁兒,悄悄醒了。
在LS的星空下,兩條原本平行的軌跡,慢慢轉了方向,要碰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