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5章 骨鑄銅魂

  • 涅槃之洗冤新錄
  • 溫言文
  • 3914字
  • 2025-08-29 19:21:16

白露時節的西部銅器村,被一層厚重的金屬氣息包裹。村口的鍛銅坊前,巨大的熔爐正冒著橙紅色的火焰,熔化的銅水在坩堝中泛著流動的金光,匠人握著長柄勺將銅水倒入模具,冷卻后敲開砂型,一尊憨態可掬的銅獅雛形便顯露出來,風一吹,鍛錘敲擊銅器的“叮叮當當”聲與熔爐的“呼呼”聲交織,像一曲雄渾的工業歌謠。我們的車剛停在“銅藝村”的巷口,副駕的“骨生花”就輕輕顫動,第三十九朵花的花瓣在銅銹香中舒展,上面浮現出幅厚重的圖景——老匠人掄著鍛錘敲打銅坯,突然停下手,用另一只手揉著酸痛的肩關節,掌心還沾著未冷卻的銅屑,圖景下方“銅藝村,鑄骨病(銅器)”的字樣被銅霧虛影環繞,格外醒目。

“‘鑄骨病(銅器)’是銅器匠人的專屬職業病。”謝硯翻著銅藝協會的健康檔案,指尖劃過屏幕里的匠人體檢報告,“銅藝村的匠人世代以制作銅器為生,每天熔銅時需搬運幾十斤的銅料、鍛打時要反復掄起十幾斤的鍛錘、鏨刻時需手指精細發力按壓鏨子,大多得了肩關節勞損、腰肌勞損和指關節變形,嚴重的連鍛錘都舉不起來,只能看著未鍛打的銅坯堆在工坊里。”

我打開錦盒,《骨經》骨簡在銅器的金屬光澤中泛出溫潤的光,簡身內側從未顯形的字跡緩緩浮現:“銅器者骨疾,當以銅纖維混合骨瓷粉制護肩護指,輔以銅銹汁調膏敷之,可通絡護肩、固指強骨。”這是謝臨淵當年尋訪西部銅器部落時,專為匠人記錄的療愈法,如今正好能解銅藝村的困境。

出發前,船模村的匠人們寄來了包裹——里面是用樟木纖維混合骨瓷粉縫制的護腰,表面繡著小小的銅器圖案;李會長的附信里寫著:“樟木纖維透氣,骨瓷護腰,希望這護腰能像船模的護指一樣,為匠人護住彎腰鍛打的腰椎。”

馬鞍村的匠人們也特意準備了禮物,是用皮革纖維和骨瓷片編織的鍛錘握柄套,防滑且隔熱,能減少掄錘時手掌的磨損和燙傷;張會長在視頻里笑著說:“皮革纖維耐磨,骨瓷護掌,讓匠人們鍛銅時,也能感受到馬鞍的厚重。”

我們的車停在村頭的“老銅坊”前時,正趕上匠人們午后鍛銅。坊內的鐵砧旁,幾位匠人赤著胳膊,有的揉著僵硬的肩膀,有的捶著酸痛的腰桿,最年長的銅爺爺,正用浸了冷水的毛巾反復敷著肩關節,眼里滿是焦慮。

“你們可算來了!”銅藝協會的王會長快步迎上來,他的肩關節向外側嚴重變形,抬臂時只能舉到胸前,“再這么下去,我們村的千年銅器技藝要斷代了——年輕匠人大多得了‘肩周炎’,老匠人的手指更是腫得像銅錠,連鏨子都握不住啊!”

銅爺爺是銅藝村的制銅泰斗,他鏨刻的“銅胎雙生蝶紋鼎”曾作為非遺珍品被博物館收藏,鼎身上的蝶紋用細如發絲的銅絲編織,還鑲嵌著綠松石,可現在,他連舉起鍛錘敲打銅坯都要花比往常多一倍的時間。“我這雙手,握了六十年的鍛錘,”他伸出布滿老繭的手,指關節腫得像凸起的銅珠,“要是連銅器都做不了,我這一輩子的手藝,可就白費了……”

我蹲下身,用銀質探針輕輕觸碰銅爺爺的肩關節——是長期掄錘鍛打引發的關節勞損,再結合指關節 X光片,確認是典型的“鑄骨病(銅器)”重癥。“銅爺爺您放心,”我從背包里拿出馬鞍村匠人做的握柄套,幫他套在鍛錘上,“這握柄套能保護您的手掌,再配合護肩、護腰和藥膏,不出一個月就能重新鍛銅。”

謝硯則按照《骨經》的方法,用銅纖維混合骨瓷粉,為銅爺爺制作護肩和護指。護肩剛貼合肩膀、護指剛套上手指,銅爺爺就驚喜地喊:“不沉!還涼涼的!胳膊能抬起來了!”周圍的匠人紛紛圍過來,眼里滿是好奇:“這瓷粉真這么管用?我們以前也用棉布纏肩膀,可鍛打時一沾銅屑就硬,還影響手臂活動。”

“這是唐代傳下來的療愈法,”我一邊調配銅銹汁藥膏,一邊解釋,“骨瓷能分散錘擊壓力,銅纖維能導熱防燙,再加上銅銹汁的消炎鎮痛效果,既能修復受損的肩關節,又能減少銅料碎屑對皮膚的劃傷,不影響鏨刻的精細操作。”說話間,我突然注意到坊內角落的舊鍛錘,錘柄上刻著個模糊的“謝”字,與謝臨淵驗尸筆記上的簽名筆跡極為相似。

“這個鍛錘,”我指著錘柄,“是老銅坊的傳家寶嗎?”

王會長愣了愣,隨即點頭:“是我們坊的‘鎮坊鍛錘’,傳了十幾代人,據說當年有位穿緋色官袍的先生路過村子,幫匠人們治好了骨疾,臨走時留下了這個鍛錘,說上面的字能保匠人平安、銅器傳世。”

我連忙翻開謝臨淵的驗尸筆記,翻到唐代天寶年間的記錄頁——上面果然有“銅藝村護匠記”,還附著幅簡筆畫:謝臨淵站在鐵砧旁,手里拿著骨瓷片,正在為匠人敷藥,旁邊放著的鍛錘,正是老銅坊的這一個!“那位先生是唐代的謝臨淵,”我指著筆記里的畫像,“他是《骨經》的合著者,我們這次來,就是要把他的療愈方法,傳給更多銅器匠人。”

銅爺爺激動得眼眶通紅,用帶著金屬質感的方言高聲喊著感謝,周圍的匠人也跟著鼓掌歡呼。他立刻召集坊內的匠人,在鐵砧旁搭起臨時療愈區,還讓大家把家里的銅纖維和銅銹都拿出來,幫忙準備療愈物資。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每天都在老銅坊為匠人治療。謝硯負責用銅纖維和骨瓷粉制作護肩護指,我則教大家調配銅銹汁藥膏;王會長還組織匠人們學習《骨經》里的“護骨操”,每天鍛銅前在坊內練習,既能活動肩關節、指關節和腰椎,又能放松肌肉,減少長期制作銅器的勞損。

有天上午,老銅坊突然傳來緊急消息——位年輕匠人在鏨刻“銅胎雙生蝶紋鼎”時,因肩關節劇痛突然摔下鍛錘,剛鏨好的銅鼎表面被砸出個凹痕,情況危急。“這是要參加國際金屬工藝展的作品,要是毀了,孩子的心血就白費了!”來求助的匠人師傅急得聲音發顫。

我和謝硯立刻收拾好急救箱,跟著匠人往銅坊深處趕。鍛銅車間里滿是銅屑,年輕匠人正趴在鐵砧旁,捂著肩膀疼得說不出話,眼淚滴在受損的銅鼎上。我迅速用骨瓷護肩固定住他的肩關節,謝硯則將調好的銅銹汁藥膏敷在他的指關節處,同時用銅纖維混合骨瓷粉為他按摩肩膀。一個時辰后,年輕匠人終于能慢慢舉起手臂,他握著我們的手哽咽道:“謝謝你們……我還以為,再也完成不了這幅《銅魂鑄骨蝶》了……”

這件事之后,周邊銅器村落的匠人都趕來銅藝村求醫。王會長提議,在銅器村建一座“骨善堂”分堂,選址就在老銅坊旁的舊銅庫——這里曾是謝臨淵當年停留過的地方,庫前的熔爐旁,還保留著他當年坐過的石凳。

分堂建成那天,正好是銅藝村的“銅器文化節”。匠人們穿著傳統的粗布衫,在分堂前的空地上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熔爐旁豎起了塊銅纖維混合骨瓷粉制成的牌匾,上面刻著“骨鑄銅魂”四個大字,是用謝臨淵筆記上的“謝”字筆跡復刻而成,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我們將《骨經》骨簡、船模村的樟木纖維護腰和馬鞍村的皮革纖維護掌供奉在堂內,旁邊還放著那把舊鍛錘,作為跨越時空善意的見證。

揭牌儀式上,銅爺爺穿著新做的粗布衫,手里捧著剛完成的“骨瓷銅器合璧作品”,站在分堂前高聲說:“從唐代的謝大人、沈姑娘,到現在的林醫生、謝先生,‘骨善’的溫暖終于傳到了銅藝村!以后我們不僅要自己用好這些療愈方法,還要教給周邊的銅器匠人,讓‘鑄骨病(銅器)’再也不耽誤手藝傳承!”

銅坊的學徒們也捧著自己做的禮物跑過來——是用銅屑和骨瓷粉捏成的小鍛錘模型,上面刻著“傳承”二字。最小的學徒舉著模型喊道:“等我長大了,也要像林姐姐、謝哥哥一樣,幫師傅們治肩膀!”

來采購銅器的客商們也圍了過來,手里拿著匠人贈送的小型銅器作品,有銅制鎮紙、銅制掛件,每個作品的背面都刻著“骨善”二字。其中一位戴著金絲眼鏡的客商,把自己收藏的清代銅爐遞給我們,輕聲說:“這銅爐陪伴我收藏多年,現在看到傳統銅藝能在你們的幫助下好好傳承,還能守護匠人的健康,真是金屬工藝之幸。”

我展開“骨語善錄”,在新的一頁寫下銅藝村的故事。筆尖落下時,“骨生花”的花瓣突然飄落在紙上,化作幅銅器圖景,圖案中映出謝臨淵和沈清辭的虛影——他們站在鐵砧旁,對著匠人們微笑,手里分別拿著骨瓷片和鍛錘,與我們手中的“骨語善錄”重疊在一起。

離開銅藝村時,匠人和客商們送了我們很遠。銅爺爺將那件“骨瓷銅器合璧作品”塞到我們手里,作品上的銅胎雙生蝶與骨瓷底座相互映襯,銅綠與瓷白的色彩格外厚重:“這是用銅料和骨瓷一起做的,代表著銅與骨的緣分!你們帶著,就像帶著銅藝村的匠心。”王會長則把那把舊鍛錘復刻下來,送給我們作為紀念,背面寫著“銅藝村的鍛錘,永遠記得你們的好”。

回程的車上,“骨生花”的葉片上再次浮現出新的光紋,這次指向的是東部的木雕村(與之前中部木雕鎮不同,以根雕為特色),標注著“雕骨病(根雕),待解”。“看來,‘骨善’的路還在繼續,”我靠在謝硯肩上,看著窗外漸漸遠去的銅器村,“從江南花田到西南高原,從東海漁港到東部根雕村,從西北戈壁到北方古城,從中部梯田到西部礦區,從東部林場到南部茶園,再到中部木雕鎮、東部陶村、南部竹村、東部鳶村、西部影村、南部糖村、東部刻村、西部面村、東部草村、西部黑陶村、東部竹刻村、西部銀飾村、東部漆器村、西部刺繡村、東部年畫村、西部唐卡村、東部竹紙村、西部地毯村、東部折扇村、西部馬鞍村、東部船模村、西部銅器村,下一站,就是根雕村了。”

謝硯握緊我的手,掌心的溫度與“骨生花”的光絲融合:“無論要去多少地方,只要還有人需要幫助,只要‘骨善’的理念還能傳遞,我們就會一直走下去。因為我們知道,每一雙重新舉起鍛錘的手,每一件完成的銅器,都是‘骨善’最好的見證。”

車窗外的銅器村漸漸變成平原,夕陽將熔爐的火焰染成金紅色。我知道,“骨善”的故事,還在繼續。在根雕村,在手工坊,在每一個需要溫暖的角落,“以骨傳善、以善傳情”的理念,正像銅器的金屬質感一樣,堅定地傳遞著善意,將溫暖送到更多人的身邊。

畢竟,善意能護肩,愛可鑄銅魂。

畢竟,這世間最動人的,莫過于讓不同手藝、不同傳承的人們,因一份跨越千年的善意而相連,因一份執著的堅守而溫暖。

畢竟,當“骨生花”的花開滿銅器村落時,就是人間最厚重的風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梓潼县| 绥阳县| 吉安县| 荆州市| 朝阳市| 宝兴县| 白水县| 沁源县| 岳普湖县| 农安县| 嵊泗县| 怀远县| 德惠市| 洛川县| 应城市| 资阳市| 抚远县| 芜湖县| 洛扎县| 饶平县| 兴城市| 特克斯县| 盐亭县| 东乡族自治县| 康定县| 临泽县| 咸丰县| 永德县| 留坝县| 广宁县| 苗栗县| 宣化县| 临高县| 南靖县| 陆丰市| 柳州市| 丹巴县| 新津县| 洪湖市|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