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授人以漁
- 服務與深山的鄉村醫生
- 秦澤旭
- 1409字
- 2025-08-20 22:52:49
盛夏的清晨,醫療站門前排起了長隊。今天是省城專家下鄉義診的日子,也是首批鄉村醫療員培訓結業考核。
程志遠和李秀英早早準備好診室。經過三個月的培訓,李秀英已經能熟練處理常見病、打針輸液,還會操作簡易檢驗設備。
“緊張嗎?“程志遠遞給她一杯水。
李秀英擦了擦額頭的汗:“有點。萬一考不過...“
“你肯定行。“程志遠鼓勵道,“上周那個外傷縫合,你做得比縣醫院護士都好。“
考核開始,省里來的專家們嚴格卻公正。李秀英流暢地回答了理論問題,又在模擬急救場景中表現出色。當她準確完成靜脈穿刺時,主考官滿意地點頭。
“程醫生,你們青山村培養的人才不錯啊!“主考官拍著程志遠的肩膀,“比有些衛校畢業生還規范!“
中午休息時,程志遠發現父親躲在樹蔭下偷看考核,被發現后假裝在乘涼。
“爸,您覺得秀英表現怎么樣?“
程父哼了一聲:“還湊合。比你當年第一次扎針強點,至少沒把病人扎哭。“
這是父親能給出的最高評價了。程志遠忍俊不禁。
下午義診開始,醫療站六個診室全部開放。程志遠負責內科,李秀英協助處理輕癥患者,省城專家則主攻疑難病例。林曉燕帶著學生志愿者維持秩序,幫老人填寫病歷。
突然,一陣騷動從候診區傳來。鐵柱抱著個渾身是血的年輕人沖進來:“程醫生!修路炸石頭的啞炮突然炸了,傷了好幾個!“
程志遠立刻啟動應急預案:“重傷的先送我這里,輕傷的秀英處理!林老師,打電話叫縣醫院救護車!鐵柱,帶人去抬其他傷員!“
接下來的兩小時如同戰場。程志遠處理了一例脾破裂,兩例骨折,五例不同程度的外傷。李秀英臨危不亂,獨立完成了清創縫合和包扎固定。當縣醫院救護車趕到時,最危險的傷員已經穩定。
省城專家全程旁觀,結束時感慨道:“程醫生,你們這個村級醫療站的水平,抵得上某些鄉鎮衛生院了!“
夜幕降臨,喧囂散去。程志遠癱坐在診室椅子上,累得手指都抬不起來。林曉燕輕輕推門進來,放下一碗熱騰騰的面條。
“吃吧,我親手煮的。“
程志遠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學生們都回去了?“
“嗯,今天他們見識了真正的急診救治,比課堂上生動多了。“林曉燕坐在他對面,“秀英真了不起,第一次面對這么多傷員,一點不亂。“
程志遠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等鐵柱他們這批也完成培訓,咱們村就有自己的急救小隊了。“
林曉燕突然壓低聲音:“志遠,我今天聽說...縣里有意調你去衛生局工作?“
程志遠筷子一頓:“局長是提過,我拒絕了。“
“為什么?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因為...“程志遠望向窗外星光下的青山輪廓,“我的根在這里。你看,醫療站剛建好,培訓才起步,遠程會診系統還沒安裝...“
林曉燕的眼睛在燈光下閃閃發亮:“我就知道你會這么說。“
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如共事多年的老友。
第二天清晨,程志遠被一陣鞭炮聲驚醒。醫療站門前聚集了上百村民,連久不出門的老人也來了。省衛生廳領導親自為“青山村中心醫療站“揭牌,宣布將其作為全省鄉村醫療建設示范點。
更讓程志遠驚喜的是,父親穿上了壓箱底的中山裝,站在村民最前排。當領導表揚程志遠的貢獻時,老人挺直了腰板,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儀式結束后,程父悄悄塞給兒子一個木盒。里面是一套老式聽診器,銅制的聽頭磨得發亮。
“你爺爺留下的。“程父難得地語氣柔和,“他用這個給全村人看了五十年病。現在...該你接班了。“
程志遠鄭重地接過,將聽診器掛在脖子上。冰涼的金屬貼在胸口,卻讓他感到無比溫暖。
“爸,我會讓爺爺的聽診器,繼續守護青山村的每一個生命。“
程父點點頭,轉身離去時,抬手飛快地抹了下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