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青少年的黨史(精編版)
- 邵維正主編
- 2126字
- 2025-08-27 15:17:46
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19世紀末,幾乎在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發動的同時,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了以推翻清王朝專制統治為目標的革命斗爭。
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第一次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戊戌變法的失敗,使孫中山等革命黨人認識到,寄希望于清政府體制內的自我改革是不可取的。因此,怎樣喚醒民眾起來反抗,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就成為當時革命志士苦苦探索的問題。
1905年,孫中山明確提出以民族、民權、民生為核心內容的“三民主義”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反映了當時中國民眾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迫切愿望。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與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以湖北新軍為主力,發動武昌起義,并迅速取得成功。各省紛紛響應,進而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革命風暴。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民國紀年由此開始。
新政府制定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了一系列廢除封建陋習的新措施,如改用陽歷、男子剪辮、女子放足、下級對上級官員不再行跪拜禮等,反映出除舊布新、矢志共和的精神。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大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偉大的意義。
辛亥革命爆發后,由于當時國內外形勢復雜,南方革命派與清政府進入和談階段。掌握清政府軍政大權的袁世凱先是以“君主立憲”為名,一方面扮演朝廷的“忠臣”,以換取清政府的信任;一方面對革命派施加壓力,以奪取大總統之位。待確定孫中山會在清帝退位后將大總統之位讓給他時,袁世凱又立即致電南京臨時政府稱“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之公認”,表示堅決擁護民主共和。
由于帝國主義的干預,革命力量與北洋軍閥相比處于劣勢,加上革命派內部的動搖,在袁世凱表示擁護共和并逼迫清帝退位后,孫中山辭職。

孫中山(1866—1925),廣東香山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篡奪,中國從此進入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后,很快就背棄了先前的種種承諾,實行獨裁專制,做出了一系列破壞民主共和的舉動,向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刀,鎮壓了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并最終于1915年12月12日上演了一幕稱帝的丑劇。
1916年,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死后,中華民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和軍閥混戰局面,封建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仍然占據著統治地位。

武昌起義軍攻破湖廣總督衙門。
北洋軍閥分化為直、皖、奉三系。
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以日本帝國主義為靠山,掌握北京中央政權,并統治山東、河南、安徽、福建、浙江等省。
以馮國璋和他的繼承人曹錕、吳佩孚為首的直系,則以英、美帝國主義為后臺,統治直隸、江蘇、江西、湖北等省,并同皖系爭奪對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權。
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統治東北三省,并在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扶植下,逐漸把勢力擴張到關內,同直、皖兩系爭奪北京中央政權。
為了鞏固和擴大地盤,爭奪對北京政府的控制權,各派軍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進行頻繁的爭奪乃至戰爭。軍閥混戰使中國陷入長期的分裂和動亂之中,而且為了支撐戰爭,各派軍閥不斷通過出賣國家利益向列強借款,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愈陷愈深。
當時的人們這樣描述軍閥的所作所為:“這些人,什么事也不做,只曉得坐坐汽車,借借外債。他們的第一件事是賣國,一點一點地賣給外國強盜;他們的第二件事是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把自己賣給外國強盜。”孫中山沉痛地說:當時的中國“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為此,以孫中山為領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繼續堅持革命斗爭,并在廣州建立了南方革命政府,但力量相對較弱,難以結束軍閥割據、混戰不斷的局面。
毛澤東指出:“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你們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趕跑,這不是勝利了嗎?說它失敗,是說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
辛亥革命后的一系列歷史事實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不可能在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買辦統治下的中國實現,中華民國只剩下了一塊招牌而已。這種局面使中國的先進分子和對資產階級革命充滿期待的人們深受打擊,沉浸在苦悶和彷徨中。
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之中,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所面臨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更加迫切地擺在中國人民的面前。
讀黨史·長智慧
歷史進程猶如大浪淘沙,中國救亡圖存的責任歷史性地落到了新興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肩上。
青少年朋友們,你們正處在追逐夢想的美好年華,滿懷著改變世界的強烈愿望。這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但你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抵達夢想的彼岸,不可能輕而易舉,道路難免曲折坎坷,要經歷反復考驗,最關鍵的就是要堅信——失敗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堅忍不拔、不懈奮斗,才能創造無愧于時代的壯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