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風險對沖與信息資產
- 人神體驗
- 作家3LSjoN
- 1625字
- 2025-08-20 04:22:41
背靠著冰冷的防盜門,地板的寒意透過布料滲入皮膚,但這感覺異常清晰,像一根探針,將我與這個剛剛蛻變的現實牢牢釘在一起。
狂喜的潮水正在退去,留下的是被沖刷得無比銳利的思維。情緒是奢侈品,現在是生存評估時間。
首要問題:生存威脅等級判定。
那個存在(暫且稱之為“31號實體”)表現出了物理干涉能力(推搡)、認知干涉能力(無影、預知?)、以及對物理規則的局部無視(停滯電梯)。其智能程度未知,意圖高度不明。“來找你”可以意味著任何事,從傳達信息到物理吞噬。
假設其懷有惡意,我的生存概率目前無限趨近于第一章里提到的“0%概率之墻”。任何基于現有物理法則的防御(鎖門、逃跑、武器)都可能無效。恐慌無用。
結論一:與實體直接對抗是下下策,概率渺茫,必須規避。
次級問題:信息獲取。
實體透露了唯一的確切信息:“明天中午12點”。這是一個時間錨點。它具有高度的儀式感和精確性,這可能暗示了某種規則限制或運作模式。超自然存在往往受制于某種自身的邏輯,理解該邏輯是生存的關鍵。
我需要更多數據。關于它是什么,它的目的,以及它是否……可被利用。
結論二:必須將“信息收集”視為最高優先級任務,將其視為一種可分析的“數據流”。
執行方案(立即執行):
1.環境監控:我猛地起身,沖向書房,取出備用手機和一臺舊平板。開啟攝像頭錄制功能,一臺對準貓眼,拍攝樓道電梯方向;另一臺貼在陽臺玻璃上,鏡頭對準大樓外墻,試圖捕捉31樓窗戶的任何異常。充電寶滿電連接。數據必須留存。
2.自身狀態監控:我走進浴室,對著鏡子仔細檢查左肩被觸碰的位置。皮膚沒有任何痕跡,沒有淤青,沒有低溫灼傷。但這不代表沒有其他影響。我記錄下精確時間(事件發生時間點),以及此刻的所有生理感受(無異常),建立基線以供對比。
3.情報收集:我坐回電腦前,強迫自己忽略仍在微微顫抖的手指。首先,搜索本市近期的異常事件新聞,尤其是與此地或“紅衣女子”相關的,結果為空。其次,進入物業系統和業主論壇(我有一些非正規訪問權限),查詢31樓的歷史記錄、維修報備、任何投訴。記錄顯示:31樓所有單元從未售出,最近一次工程檢查是在三年前,無異常。
·發現:論壇一個三年前的冷帖,抱怨電梯偶爾會在無人按的情況下在31樓停頓。當時回復多是嘲笑他喝多了或電路故障。我將其標記為潛在相關數據點。
4.資源清點:快速盤點我的資產:這套房子的產權(可能的抵押或拋棄代價),流動資產(可觀,能支持迅速行動),物理工具(無特制武器,但有強光手電、多功能工具、急救包),知識儲備(邏輯分析、信息檢索、基礎急救)。最重要的資產:我對“異常”的確認和接受速度遠超常人,且擁有極強的目標導向思維。
初步分析:
實體的行為模式顯示出一種“契約性”或“規則性”。它進行了預告,這意味著它的行動可能并非完全隨心所欲,而是遵循某種內在邏輯或限制。這提供了一個潛在的突破口。
利益最大化可能性探討(高風險假設):
如果“31號實體”代表著一套尚未被認知的“新規則”的顯現,那么理解并適應這套規則,是否可能獲得超越現行物理法則的能力或資源?正如金融市場上,最早理解新規則的人能獲得超額回報。
下一步行動規劃:
1.短期(接下來14小時):保持監控,嘗試休息以維持認知能力(盡管可能睡不著)。絕不主動接觸或試圖前往31樓。那是最愚蠢的挑釁。
2.中期(明天12點前):進一步加固室內安全(用家具頂門?但懷疑其效果),準備記錄設備(手機錄音、錄像開啟)。設計幾個非對抗性的測試性問題或反應模式,以備交流之需。
3.核心原則:不將其視為“鬼怪”,而是視為一個高風險、高潛在回報的未知交互接口。我的目標不是驅逐它,而是理解其運行機制,并從中尋找生存乃至獲益的路徑。
死亡概率依然很高。但這不再是那個固化的、注定的世界了。
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的可能性。
我關掉房間的主燈,只留下電腦屏幕的微光。屏幕上閃爍著監控畫面和數據記錄。恐懼依舊存在,但它已被量化、被拆解,變成了一個待解決的工程學問題。
我第一次對“明天中午12點”,產生了一種冰冷的、近乎貪婪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