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毛澤東宣布“1949年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

從30年代中期紅軍由南向北的戰略轉移,到1949年解放軍由北向南的進軍,這是一幅多么威武雄壯與輝煌的歷史畫卷?。?

而“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則是毛澤東在西柏坡向中國人民宣布的又一篇偉大的戰斗檄文。

1949,“將向長江以南進軍”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嶺前,是河北省平山縣的一個只有七八十戶人家的普通村莊。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過去,這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村,人們極少知道它,但自1947年5月以后,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率領的中共中央工委來到這里,這個小山村便很快出了名。1948年5月26日,毛澤東告別山高溝深的阜平縣花山村到達西柏坡,至此,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重新聚首,中央前委、工委合在一起。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這里工作、生活,并在這里指揮了馳名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于是,西柏坡便成了革命圣地,名揚天下。后來,周恩來譽之:“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毛澤東到達西泊坡后,先在劉少奇、朱德住的院里休息吃飯,然后去看為他安排的住處?這所房子是用青石新砌的,堅固安全,大家滿以為毛澤東會高興地住進去,正準備給他搬東西。他卻說:

“我不能住這兒??偹玖钅昙o大了,跟少奇住在一起太擠,這處新房安靜些,讓他搬過來住吧!”毛澤東自己選中了另一處小院子。

戰爭歲月,領袖們就是這樣相互謙讓,團結戰斗,譜寫著充滿友誼的壯麗篇章!

毛澤東的小院有南北兩排平房。毛澤東本人住北邊,里間作臥室。相通的外間稍大一些,作為辦公的地方。辦公桌上是一摞一摞的文電,四周的墻上掛滿了地圖。

1948年12月底。蒼茫的華北大地冰封雪飄,寒意侵人,毛澤東的屋內卻煙霧繚繞、氣氛熱烈。

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指揮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同時,正在商議1949年的新年獻詞,議定請毛澤東撰寫,以新華社的名義發表。

在《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中,毛澤東回顧了兩年半來的戰爭歷程:

戰爭走過了曲折的道路。國民黨反動政府在發動反革命戰爭的時候。他們軍隊的數量約等于人民解放軍的三倍半,他們軍隊的裝備和人力物力的資源,更是遠遠地超過了人民解放軍,他們擁有人民解放軍所缺乏的現代工業和現代交通工具,他們獲得美國帝國主義在軍事上、經濟上的大量援助,并且他們是經過了長期的準備的。就是因為這樣,戰爭的第一年(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六月)表現為國民黨的進攻和人民解放軍的防御。……戰爭在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已經消滅了大量國民黨正規軍的人民解放軍,在南線和北線都由防御轉入了進攻,國民黨方面則不得不由進攻轉入防御。……戰爭第三年的頭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發生了另一個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由長期的劣勢轉入了優勢。人民解放軍不但已經能夠攻克國民黨堅固設防的城市,而且能夠一次包圍和殲滅成十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國民黨強大精銳兵團。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兵力的速度大為增加了。試看殲敵營以上正規軍的統計(包括起義的敵軍在內):

第一年,97個旅,內有46個整旅;

第二年,94個旅,內有50個整旅;

第三年的頭半年,根據不完全的統計,147個師,內有111個整師。

半年殲敵整師的數日比過去兩年殲敵整師的總數多了15個。敵人的戰略上的戰線已經全部瓦解。東北的敵人已經完全消滅,華北的敵人即將完全消滅,華東和中原的敵人只剩下少數。國民黨的主力在長江以北被消滅的結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軍今后渡江南進解放全中國的作戰。同軍事戰線上的勝利同時,中國人民在政治戰線上和經濟戰線上也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因為這樣,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的勝利,現在在全世界的輿論界,包括一切帝國主義的報紙,都完全沒有爭論了。

身為戰略家和政治家的毛澤東文思泉涌,他鮮明地提醒中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

是將革命進行到底呢,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呢?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不動搖地堅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官僚資本主義,在全國范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廢,那就是違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國侵略者和中國反動派的意志,使國民黨贏得養好創傷的機會,然后在一個早上猛撲過來,將革命扼死,使全國回到黑暗世界。

他用了一個著名的譬喻來說明這個問題:

這里用得著古代希臘的一段寓言:‘一個農夫在冬天看見一條蛇凍僵著。他很可憐它,便拿來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氣就蘇醒了,等到回復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傷。農夫臨死的時候說:我憐惜惡人,應該受這個惡報!’外國和中國的毒蛇們希望中國人民還像這個農夫一樣地死去,希望中國共產黨,中國的一切革命民主派,都像這個農夫一樣地懷有對于毒蛇的好心腸。但是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卻聽見了并且記住了這個勞動者的遺囑。況且盤踞在大部分中國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蛇,雖然它們已經感覺到冬天的威脅,但是還沒有凍僵呢!

寫完一迭文稿,毛澤東擱下筆,點燃一支香煙,又一次凝視起墻上的地圖,他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審視著整個中華大地。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長江以北已經大部獲得解放,人民解放軍下一步的主要任務,將是解放長江以南的廣袤國土。

毛澤東在獻詞里宣布:

“一九四九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偉大的勝利?!?

全局在胸,幾番想過江

渡江作戰的戰略構想,最早在1947年7月毛澤東就提出來了。1947年下半年,當他在部署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時候,就考慮到將已經進入魯南作戰的華東野戰軍第一、第四兩個縱隊(縱隊司令員分別為葉飛、陶勇,因此也叫葉縱、陶縱)渡過長江、直出閩贛地區建立根據地,以便把戰線進一步推向國民黨軍的戰略后方。

這年的7月23日,軍委在《對確保與擴大戰略主動權的軍事部署》的電文中提出,在劉鄧率部千里躍進大別山、陳謝(指陳賡、謝富治)南渡黃河挺進豫陜邊的同時,由陳毅、粟裕、譚震林率華東野戰軍主力留置山東(包括魯西南)“擔負整個內線作戰任務”,另以葉縱陶縱出閩浙贛,創立閩浙贛根據地。其步驟:第一步,進行整補和政治動員,第二步,出至皖西,建立臨時根據地;第三步相機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臨時根據地;第四步,至閩浙贛目的地。為了加強這支部隊出擊后的領導,毛澤東還提出以鄧子恢、張鼎丞、曾山組成東南分局的設想,要華東局考慮。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創新的中原解放區,是毛澤東獨具匠心地布下的棋局,它從根本上扭轉戰局,使人民解放軍由防御轉為進攻。但是,全局中最關鍵的一著棋——向大別山地區挺進的劉鄧大軍,雖有陳謝集團進入豫西從右側輔弼,力量仍嫌不足,在優勢敵人的圍追堵截下,還有被迫撤回的可能。毛澤東經過再三考慮,在8月6日致電陳毅、粟裕、譚震林和8月7日致劉鄧并告陳粟的電報中,決定由陳毅、粟裕立即赴魯西南,統一指揮包括第一、第四縱隊在內的華野六個縱隊,組成華野西線兵團,進行直接配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作戰任務。毛澤東估計,在劉鄧大軍向南躍進時,國民黨軍必然會以重兵追堵。在這種情況下,陳粟西線兵團立即尾隨敵軍南下,就可以從“反對方向鉗制敵人”,有效地掩護劉鄧大軍的挺進并在大別山地區立足生根。此電實際上暫時改變了7月23日要葉飛、陶勇率第一、第四縱隊分兵渡江南下的計劃。隨后,中央軍委正式決定:停止執行第一、第四縱隊渡江南下閩浙贛之計劃。

毛澤東對他經過縝密思慮后所下的決心,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他執著地認為,只有適時地和有步驟地把戰線向蔣介石統治區推移,使人民解放軍所需的大部人力、物力取之于對方,才能使新解放區逐漸擴展,使老解放區得到進一步鞏固,經過逐步躍進和鞏固,最終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因此,他在根據戰局的發展適當調整陳粟大軍的作戰部署后,還多次致電劉鄧、陳粟,要他們繼續準備以一部分主力在第二年的適當時機渡江南進,吸引部分國民黨軍從中原地區轉援江南,以利于中原解放區的鞏固。

1948年1月上旬,從中原前線趕赴陜北中央的陳轂,同毛澤東在楊家溝見面了。這是他們隨著抗戰勝利而在延安分手后的第一次見面。毛澤東在同陳毅談到1947年7月以來的全軍作戰行動時強調:我軍作戰的性質已不再屬于“自衛防御”,而是一種“革命的進攻”,是把戰爭的主要戰場推向蔣管區、以求解放全中國的作戰行動,所以叫“戰略進攻”。毛澤東指出:蔣介石已處于防御地位。

黃鶴一去不復返,他要回到戰爭初期那種形勢是不可能的了,今后是我們如何轉入江南、四川、兩廣的問題。

毛澤東在與陳毅的交談中,又一次說到南渡長江的問題。

當時,劉鄧、陳粟、陳謝三軍挺進中原,對蔣介石的長江防線和沿江重鎮南京、武漢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蔣介石無論如何都想把他們從自己的臥榻之旁趕走。1947年12月初,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在九江設立國防部前進指揮所,調集33個旅的兵力,對大別山地區的劉鄧大軍展開大規?!皣恕?。大別山地區的反“圍剿”斗爭,堅持了一個多月,雖然取得重大勝利,但還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國共兩軍在整個中原地區,基本上處于膠著相持的狀態。

怎樣打破這種僵持局面?毛澤東和周恩來、陳毅最初商定的南線三軍在三個月內的作戰方針,是以劉鄧軍主力位于大別山內線,“分遣堅持,多休息,多打小仗”,待正由晉冀魯豫南下的三萬新兵到達以充實部隊后,再打中等規模之仗;以粟裕所部并指揮陳謝軍在二、三、四三個月內,在中原地區尋求打幾個中等規模的殲滅戰,以配合劉鄧軍堅持大別山區的斗爭。他們還設想以山東兵團的許世友、譚震林率兩個縱隊南下蘇北、蘇中,會合原在這兩個地區活動的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形成一個重要戰場,威脅京滬”,迫使蔣介石從大別山抽調一部分力量向東?!叭齻€月后,南北配合行動,可能進入打大殲滅戰之階段?!?月26日,毛澤東以軍委的名義,把這個戰略構想傳達給劉鄧、粟裕和陳謝等。

打破大別山乃至整個中原的僵持局面,是關系全局的一篇大文章。對這樣的重大問題,毛澤東在發出電報后,仍在反復思索,并同周恩來、陳毅繼續商議。毛澤東所擔心的是,這樣的布局能不能有把握打破中原的僵持局面。是不是還有其他更積極、更大膽、更能震動敵人的方案呢?毛澤東又想到了由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三個縱隊渡江南進這一著棋。本來,他是準備在1948年秋季中原戰局基本上得到改善后再走這一步棋的,現在考慮要提前實行。周恩來、陳毅也同意這個設想。

這是1948年的1月27日。

中央軍委電示粟裕:“關于由你統率葉、王、陶三縱隊渡江南進執行寬大機動任務問題……有三個方案……渡江以后勢將迫使敵人改變部署,可能吸引敵二十至三十個旅回防江南。你們以七八萬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兩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以躍進方式分幾個階段到達閩、浙、贛,使敵人完全處于被動應付地位防不勝防?!彪妶笊线€說,渡江時間,可在二月,或五月或秋季。

閱完電報,粟裕敏銳地預感到這是中央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顯然是為了進一步把戰爭引向敵人的深遠后方,以配合正面戰場,主要是配合中原戰場我軍作戰,發展戰略進攻。這一戰略行動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對中原戰場、華東戰場和解放戰爭的全局,都會有重大影響。于是,粟裕一邊與陳士榘、唐亮等商討部署,一邊將軍委的指示迅速傳達到部隊。

時隔三天的1月31日,粟裕給軍委回電,匯報了研究貫徹軍委指示的意見和部隊的狀況,并向軍委建議兩個方案:一是即將葉、王、陶縱隊調到隴海路附近繼續休整一個半月,至3月下旬出動;二是葉、王、陶縱仍照目前部署南下參加一二個戰役,3月中旬起休整一個半月或兩個月,到5月中旬出動。

粟裕還建議:將目前在中原的三支野戰軍由劉伯承、鄧小平統一指揮,采取忽集忽散(要有突然性)的戰法,于三個地區尋機殲敵,爭取在短期內打幾個殲滅戰,取得較大勝利。如哭我軍再能在數量及技術上對敵人取得優勢,則戰局的發展可以急轉直下,也將推進政治局勢的迅速變化。

對于渡江路線,粟裕提出兩個方案;一是由武漢以西渡江,好處是江面狹小,易于渡過,易于阻擊蔣軍兵艦,缺點是到閩浙贛遠,一路去要減員一半。二是從湖口、當涂之間甚或南京至江陰之間采取寬正面的分路與分梯隊的偷渡,缺點是江面寬防御嚴,好處是江南江北我群眾基礎好,葉、王、陶縱的干部熟悉,渡江后主力向浙贛沿線及閩贛腹地挺進亦可調動敵人。

第二天,中央軍委復電粟裕并致劉、鄧,饒漱石、鄧子恢:

“(一)完全同意第一方案,葉、王、陶三縱即開隴海線附近再休整一個半月,三月下旬出動。三萬新兵中,以兩萬補充葉王陶三縱。渡江路線,爭取走湖口、當涂之間或南京至江陰之間。渡江方法采寬正面分路或分梯隊偷渡。望加緊布置水上及兩岸工作。(二)三、八、十、十一等4縱集中配合劉鄧、陳謝兩軍,由劉、鄧統一指揮,采忽集忽分戰法,機動殲敵……”

戰將粟裕,難能可貴提建議

一個重大的行動計劃決定下來了。

但是,一九四八年春季,中原戰局出現了重要變化。

第一,由于劉鄧軍實行了集結與分遣相結合的靈活戰略,加上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和陳謝部的積極作戰,不但基本上粉碎了自崇禧對大別山區的圍攻,而且開辟了桐柏、江漢和沙河淮河之間的三個新解放區,攔腰切斷了中原地區兩條交通大動脈——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攻克中原重鎮洛陽,經略中原的戰局已逐步走向穩定。

第二,中原三軍成功地保持了從豫北經過魯西南、豫皖蘇區通往大別山區和由晉南進入豫西、陜南這兩條重要通道,使晉冀魯豫解放區一部分軍需物資和三萬新兵得以補充在千里躍進大別山過程中損耗較大的劉鄧軍,使他們的戰斗力逐漸恢復,也保障了中原各軍在此后的作戰中能得到后方的支援。

第三,中原新解放區經過半年經營,特別是糾正了執行黨的二地政策、城市政策、工商業政策中某些“左”的偏向后,各項工作主步走上軌道,擁有三千萬人口的中原新區開始得到鞏固。

第四,解放軍一部分主力進入中原并吸引國民黨軍部分主力回援后,堅持在內線的解放軍乘機相繼發動攻勢,取得重大戰果,尤其是西北野戰軍在宜川戰役中一舉殲滅胡宗南集團兩個整編師近三萬人,迫使胡宗南從中原戰區抽調一個兵團回援西安;同時,由于蘇北兵團的積極作戰,也吸引了部分國民黨軍從大別山東麓調往蘇中地區,從而相繼減弱了國民黨軍在中原戰區均兵力。

總之,解放軍在中原地區已經渡過最困難的時期,逐步具備打大殲滅戰的有利條件。中原戰局的這些變化,引起執行躍進閩浙贛邊計劃的主要負責人粟裕的反復思考。

正值四十一歲的粟裕,在當時各戰略區領導人中,是一位身經百戰、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年輕將領。他根據中央軍委批準的方案,率一、四、六縱隊從平漢鐵路東側的臨潁地區北上,到達濮陽地區,準備經過一段時間整訓后執行渡江南下的任務。同時,派出先遣小分隊到預定渡江的地段先期偵察,并密切注視著不斷變化的中原戰局。以往的作戰經歷使他熟知蘇皖贛地區的地形條件,這種河流交錯、稻田密布的水網地區對裝備較重的第一、四、六縱隊的機動作戰很不利。同時,也考慮到大兵團遠離后方作戰,不僅在群眾和地方工作上難以得到較好的配合,而且在補給和傷病員安置上也有許多困難。他回憶起一九三四年紅軍抗日先遣隊在皖浙贛邊地區的失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根據地作為依托。他還具體分析了中原戰區國民黨軍各部隊的情況,認為他率領三個縱隊渡江南進后,可以調動一部分國民黨軍隊回防江南,但估計調動不了敵人在中原戰場的主力第5軍、第18軍和桂系主力第7軍、整編第48師,這樣,中原戰局會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繼續呈現僵持局面,而難以實現預定的戰略意圖。

戰爭在某種意義上說,充滿著數學的原理。粟裕算了一筆細賬,認為解放舉三個縱隊進入江南后,在沒有根據地作依托的條件下作戰,減員必大又無法得到補充;如果留在中原地區作戰,以同樣的代價可以殲敵三至五個整編師,這對打開中原戰局更為有利。

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比較和思考,粟裕逐漸形成一個主力暫不渡江南進而留在中原作戰的構想。粟裕把自己的構想首先向剛從中央回來的陳毅作了匯報。

陳毅初聽大感意外。他親身參與了渡江南進戰略方案的制定,以至一時難以接受。但是,與粟裕的一次次促膝交換意見,使陳毅進入深思。

陳毅是個善于堅持自己意見也善于放棄自己意見服從事實、服從真理的人。他開始被說服,并欣賞起粟裕的這種置個人得失于不顧、大膽直陳的勇氣。陳毅明確表示:粟裕的建議很重要,他鼓勵粟裕向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報告。

而粟裕本人哩,有時候心里也仍然陷入極大的矛盾——自己的想法會不會有局限性,對中央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提出不同看法,會不會干擾統帥部的決心?……但他又想到,作為一個戰役指揮員,在即將執行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時,應當結合戰爭的全局進行思考,從全局上考慮得失利弊,把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聯系起來。

全局是由許多局部組成的,從局部看到的問題,也許會對中央觀察全局、作出決策有參考價值。

粟裕是個思慮周密的人。他向劉伯承、鄧小平作了報告,他深知劉、鄧的意見和支持的重要。4月16日,他以電報的形式把意見陳述給劉、鄧,“請鈞座予指正”。

4月18日,粟裕又以個人名義向“中工委并請轉中央軍委”發出電報,首先說明是“斗膽直呈”。電文長近三千字,除他的主要想法外,又增加了對淮河到長江間派出數路強有力的游擊兵團,對江南蘇浙皖贛閩及湘黔派出多路堅強的遠殖游擊隊等具體意見。同時,還說明“我們對南渡準備仍積極進行,決不松懈”。

同日,如粟裕所期望的,劉、鄧發電報給軍委及陳、粟,表示:

“照現在的情況看來,我們擔心的是過江很少把握?!薄叭绻^江與自身準備尚不充分,則以遲出幾個月為好(先派多支小部隊去)。……如果粟部遲出,加入中原作戰,爭取在半后方作戰情況下多殲滅些敵人,而后再出,亦屬穩妥,亦可打開中原戰局?!?

毛澤東在接到粟裕的建議和劉鄧的電報后,立即電召陳毅和粟裕到中央去當面匯報。

1948年5月,河北阜平縣城南莊。中共中央書記處在這里召開了特別會議,除五大書記外,粟裕被特邀列席參加。會上,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親自聽取了粟裕的匯報。

敢于實事求是地大膽對中央戰略行動方案提出建議的將領,是難能可貴的;而善于實事求是地聽取部屬不同意見的最高統帥,更是大智大勇的。毛澤東聽取粟裕的意見正說明當時黨內軍內的高度民主,這是革命戰爭得以迅速勝利的重要保證。

會議在傾聽粟裕的意見后,決定:華野應繼續依托中原、華東兩解放區,會同中野作戰;同意一兵團在整訓結束以后,4到8個月內,暫不向江南作戰略機動,先加入中原作戰,以便集中力量,殲滅敵人,粉碎敵人在中原的防御體系。5月5日,中央把這一決定電告了劉、鄧和華東局,電報中說:

“將戰爭引向長江以南,使江淮河漢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逐一解決,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將戰爭引向江淮河漢,使山東、蘇北、豫北、晉南、陜北地區之敵容易被我軍解決一樣。這是正確的堅定不移的方針。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難。目前粟裕兵團(一、四、六縱)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則四個月多則八個月內,該兵團加上其他三個縱隊,在汴徐線南北地區,以殲滅五軍等部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為目標,完成準備渡江之任務?!?

從而,豫東戰役、濟南戰役的勝利藍圖從這時起開始描繪。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激戰正酣,粟裕又給中央軍委發出了一封建議電報:

“為更好地改善中原戰局,暴露津浦線,并迫使敵人退守(至少要加強)江邊及津浦沿線,以減少其機動兵力,與便于我恢復江邊工作,為將來渡江刨造有利條件,以及便于爾后華野全軍進入隴海路以南作戰,得到交通運輸供應的方便和爭取華中人力、物力對戰爭的支持,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

9月25日,軍委復電:“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

11月6日,中國革命戰爭史上規??涨暗拇鬀Q戰——淮海戰役拉開了帷幕。65天后,人民解放軍共殲敵22個軍、56個整編師,總計55.5萬余人。

粟裕同志以其過人的膽識和他實事求是、堅持原則的作風,贏得了戰場上的一個又一個勝利,體現了一代將星的風范。

作為最高統帥的毛澤東,能實事求是地重視并采納部屬的不同意見,表現了高度的智慧和勇氣。由此,我們更領略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那虛懷若谷的偉大戰略家的非凡氣度。

后來的實踐證明,“殲敵主力于長江以北”的戰略,更有利于戰局的發展。當初的暫緩渡江終于演變成了即將來臨的“百萬雄師”由靖江至湖口的全線橫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和| 皮山县| 吴忠市| 玛沁县| 和林格尔县| 峨眉山市| 汾阳市| 咸宁市| 宁强县| 韩城市| 张家川| 都江堰市| 尼木县| 三穗县| 凤翔县| 宣城市| 进贤县| 秀山| 古丈县| 临沭县| 扎鲁特旗| 天水市| 井研县| 青田县| 英山县| 藁城市| 海阳市| 温宿县| 石棉县| 泌阳县| 寿阳县| 汉源县| 卢龙县| 周宁县| 清远市| 灵台县| 林口县| 六枝特区| 鹿泉市| 阿鲁科尔沁旗|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