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煙雨蒙蒙》:爭民主針鋒相對和敵斗
- 解放戰爭紀實:解放開封
- 林可行
- 10718字
- 2025-08-25 10:09:36
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于奪取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在中國人民同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基本解決之后,在美國政府支持下的國民黨反動集團,同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廣大人民之間的矛盾就尖銳起來,上升為主要矛盾。經過8年抗戰的中國人民,渴望有一個和平環境,休養生息,重建家園,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完全不顧全國人民的強烈愿望,堅持獨裁、內戰的方針,欲獨霸中國人民的勝利果實,蓄謀發動全國規模的內戰,恢復其在全國的反動統治。因而,開始了爭取和平與民主,反對獨裁與內戰的斗爭,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開封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8年浴血奮戰,參與創建了水東、水西和魯西南抗日根據地,從日軍手中奪回了通許、杞縣等縣城,英勇抗擊了開封及附近地區的日偽軍。日本投降后,蔣介石調動大批軍隊,以受降為名,迅速搶占了開封地區,并對抗日根據地大舉進攻,搶奪勝利果實。
1945年8月,侵豫日軍向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在開封舉行投降簽字儀式。為搶占開封,國民黨將原駐開封的偽軍龐炳勛部收編為華北地區第一路先遣軍。龐部在開封張貼布告宣稱:開封治安由日軍與國軍共同維持,不許其他武裝染指。并命令市民保護日僑一切生命財產,如有損失,唯市民是問。國民黨軍隊從接管開封伊始,就將日本侵略者的利益,擺在開封人民之上。
國民黨軍隊搶占開封不久,國民黨河南省政府重新遷回開封辦公,日偽時期的鐵路、銀行、廣播電臺等,統歸國民黨河南省當局接管。抗日勝利后的開封人民,又重新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中國共產黨通過土地革命戰爭,特別是8年抗日戰爭,已經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真正面目,對于蔣介石反動集團將要發動內戰的陰謀認識也是清楚的。毛澤東在1945年8月13日就指出:“對于蔣介石發動內戰的陰謀,我黨所采取的方針是明確的和一貫的,這就是堅決反對內戰,不贊成內戰,要阻止內戰。”同時指出:“內戰危險是十分嚴重的。”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中央還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
根據國內形勢和斗爭的需要,中央決定撤銷中共冀魯豫分局,建立新的冀魯豫和冀南邊區。新的冀魯豫邊區建立后,原冀魯豫第十二地委、專署和軍分區改稱第六地委、專署和軍分區。
為了保證“向北發展,向南防御”戰略方針的實施,冀魯豫區黨委撤銷了豫東指揮部,并調十五團回華北。同時,水東根據地的部分黨政軍干部也調回了華北。分區司令員余克勤回到了華北,由分區政治部主任金紹山接任司令員。十五團和部分黨政軍領導干部調回華北后,水東根據地的武裝力量相對有所減弱。
在8年抗戰中,開封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除創建了以杞縣為中心的水東抗日根據地,在開封市內,恢復和發展了黨組織,建立了情報機構,在隴海鐵路以北的蘭封、考城人民堅持抗戰,成為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黃河西的尉氏、洧川等地,創建了水西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勝利后,這些地方成了解放區,成為冀魯豫解放區的南大門。
開封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仍為河南省省會,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封以東、以南的豫東解放區,是華北和華中兩大解放區聯系的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毛澤東在一次干部會上就指出:“……鄭州以東的隴海,這些地方的中小城市是必爭的,這一批中小桃子都是解放區人民流血流汗灌溉起來的。”黨中央把豫東解放區列為必爭必保地區之一。
國民黨反動派為消滅共產黨,搶占勝利果實,抗戰一勝利,就大規模調動軍隊,進攻各解放區。在豫東,國民黨除派部隊快速占領開封外,又把與豫東人民多年為敵的偽軍和土匪武裝進行改編。商丘的張嵐峰部改編為國民政府保安第三縱隊,蘭封縣的張紹儒部、考城縣的馬逢樂部、杞縣的李五林部、睢縣的孟昭華部、陳留縣的侯殿卿部、尉氏縣的曹十一部都改編為國民黨的保安團、隊。
在開封和豫東人民歡慶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國民黨便開始了對豫東解放區進攻的部署。
8月29日,國民黨軍隊發動了對豫東解放區的第一次“圍剿”。由國民黨收編的偽軍華北第一先遣軍總司令龐炳勛部首先向解放區發動了進攻,搶占了民權縣城,并伺機進攻考城。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駐湖北省鄖陽一帶的國民黨第二集團軍之五十五軍、六十八軍,在抗戰勝利后即奉命北調進剿豫東解放區。1945年9月上旬,國民黨五十五軍二十九師、一八一師、六十八軍一一九師、八十一師,自許昌一帶向東進剿新黃河以西地區,即冀魯豫軍區第十三軍分區。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突然襲擊,冀魯豫軍區八團、二十九團以及地方人民武裝和解放區的黨政機關、人民群眾,由于準備不足,加之軍事力量懸殊較大,遭到嚴重損失,被迫撤出這一地區。9月中旬,國民黨軍隊全部侵占了水西地區。
接著,國民黨軍隊分別從西華縣、尉氏縣渡過新黃河向東,新改編偽軍張嵐峰部從商丘向西合擊圍剿豫東解放區(即冀魯豫軍區第六軍分區)。國民黨軍隊于10月6日、10月9日、10月14日先后侵占了被水東解放區軍民剛從偽軍手中解放出來的太康、通許、杞縣等縣城,并侵占了水東解放區的部分重要村鎮和交通要道。抗戰時期逃亡到新黃河以西的國民黨蘭封、考城、杞縣、通許、尉氏、陳留等縣的縣黨部、縣政府及地方保安武裝,也隨國民黨正規軍返回各縣縣城,并進駐各重要村鎮,重建鄉鎮反動政權。如國民黨杞縣縣政府10月份就建立了11個鄉、5個鎮、163保、1442甲。國民黨各縣縣黨部和縣政府在建立鄉、鎮政權的同時,收編地主、劣紳、土匪等武裝組建保安團、還鄉團。這些縣政權和保安武裝,隨國民黨正規軍狐假虎威,向解放區縣區政權和人民武裝進攻,殺害解放區干部和軍人家屬,反攻倒算,妄圖推翻解放區人民政權。
《雙十協定》簽訂后,國民黨軍隊公開破壞協定,繼續向豫東區進攻。10月21日國民黨軍一一九師侵占解放區中心區重鎮——圉鎮;24日國民黨軍一八一師進攻解放區中心區沙沃集,一一九師進攻杞南官莊。同時,一一九師又指揮由偽軍改編的劉毓琦部攻占杞南重鎮傅集。
原偽軍李五林部500多人也配合國民黨地方部隊薛汝梅部在國民黨正規軍的支持下向克威縣民主政府及當地駐防的冀魯豫六分區部隊進攻,10月26日,駐通許縣原偽軍侯殿卿部,向芝圃縣大隊進攻。他們狂妄叫囂“三個星期消滅三十團”,“三個月之內要把水東地區的共產黨剿滅干凈”。
當時,豫東解放區的武裝力量只有兩個團和縣區武裝4000余人,而國民黨軍隊在豫東地區就有4個正規師,還有改編的偽軍及國民黨地方武裝。軍事力量懸殊很大,加之黨政軍民都對國民黨軍隊殘暴性認識不足,使解放區遭受空前劫難。這些國民黨軍隊及其改編的偽軍所到之處燒、殺、奸、淫和搶掠,無惡不作,人民群眾重又陷入苦難之中。1946年1月17日,冀魯豫軍區《戰友報》以《國民黨在豫東的獸行》為題,報道了國民黨軍隊侵占豫東解放區后的殘酷暴行:掘毀水東烈士陵園。國民黨五十五軍二十九師和改編的太康縣偽軍郭馨波部進犯水東解放區時,把陵園建筑物拆毀,把烈士遺體(骨)挖出來,曝尸于光天化日之下。殺人如麻。國民黨軍隊在豫東解放區對共產黨的干部、戰士家屬和革命群眾實行“清剿”,被他們抓住后不是刀砍、槍殺、活剝皮、活埋,就是挖眼,用鍘刀鍘,殘暴至極。奸淫婦女無計。進犯杞縣南部某村的國民黨六十八軍一一九師三五三團晚間以“通八路”為名將全村男人集中一起看管,他們的官兵便任意到老百姓家去強奸婦女,因辱致死者不計其數。
勒索強征。在國民黨軍隊的駐地紅白條子滿天飛鍋、碗、瓢、勺、桌、椅、板、凳都被征去(搶去)。綁票劫路像土匪。國民黨軍隊實行“清剿”,把墻壁劈開,院子打通,廁所、牲口棚都深挖幾尺,爛鞋、破襪什么都要。一次老百姓夜間抓住幾個“土匪”,白天一看他們都穿著軍衣,佩帶著國民黨中央軍的臂章。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時期國民黨軍隊在豫東地區殺害民眾439人(不含中共軍隊人員),燒房145間,強奸婦女120多人,訛詐大洋21705萬元,搶糧、衣物合洋5.893萬元。國民黨軍隊的暴行更加激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憤恨和不滿,更加盼望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回來解救他們。
面對國民黨正規軍的“圍剿”、地方武裝的進攻及其給人民帶來的劫難,水東解放區黨政軍民在冀魯豫邊區黨委和軍區的領導下,為制止內戰,保衛抗日勝利果實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反“圍剿”斗爭。
在敵人即將進攻之際,中共冀魯豫邊區第六地委和專署、軍分區,根據區黨委、軍區的指示,進行層層動員,發動軍民為保衛勝利果實,保衛解放區,堅決打退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粉碎敵人的“圍剿”。地委書記、軍分區政委袁振在動員大會上說:“在水東地區與日偽軍浴血奮戰8年,苦心經營,栽了很多很好的蜜桃,現在滿樹的果實成熟了,我們應該享受,果實應該屬于人民;可是國民黨蔣介石調兵遣將,從峨眉山上下來,要奪我們流汗所培育的桃子,我們能答應嗎?堅決不能答應!我們要用戰斗來保衛勝利果實。”
在反“圍剿”斗爭中,水東解放區地方武裝和主力部隊以“大踏步后退與前進”、“聲東擊西”迷惑敵人,以逸待勞把敵人吸引到解放區,待敵人分散駐定、麻痹之時,采取速戰速決的方法,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10月中旬,國民黨二十九師一部由太康向杞縣進犯,行至太北地區王集,冀魯豫軍區三十團與國民黨軍隊稍有接觸,即撤退到杞南瓦崗一帶設伏,當國民黨軍隊隨后進入埋伏圈時,三十團以猛烈炮火,短促突擊,一舉殲滅國民黨軍隊一個連,快速撤出戰斗,轉移到杞縣東北部田家園子一帶林區隱蔽起來。
據偵察,國民黨軍一一九師2個團正在杞南中心區“清剿”,群眾深受其害,敵人在駐地只修一些簡單工事。
冀魯豫第六地委、專署、軍分區在杞北立即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分析敵情,認為:國民黨軍隊進犯豫東地區后,多與中共地方部隊接觸,受到一些襲擾,沒有遭到八路軍主力打擊,使國民黨軍隊認為,共產黨的主力部隊已過隴海路北,剩下的只是一些地方武裝,他們完全占領豫東已無大的障礙,各部防范比較松懈。據此判斷,決定對進犯豫東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殺個回馬槍。即命令在本地區的冀魯豫軍區三十團、一二〇團(即從水西地區撤回的二十九團)和分區警衛營消滅駐趙村一帶國民黨軍隊,以打擊敵人囂張氣焰,振奮軍心民心。后群眾報告,國民黨軍隊一個營白天在李店南一帶搶劫后,沒有回趙村,駐在李店正南5里的馬莊寨。根據這一情況,地委、分區首長立即改變計劃,調整部署,部隊前進的方向由正南轉向東南,沿堤劉、洼張、徐莊一線飛馳前進;一二〇團警戒趙村方面之敵,三十團攻打馬莊寨。戰前動員之后,三十團向馬莊寨發起進攻。敵人果然麻痹,防范松懈,沒有修筑工事,只有幾個流動哨兵。先頭部隊將幾個哨兵干掉,主力部隊按照部署迅速沖入寨內,將營部、連部幾個大院包圍。
此次戰斗,除駐小王莊的一個連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殲滅。計俘國民黨軍營長以下280多人,繳獲八二迫擊炮2門、重機槍5挺、輕機槍10余挺、長短步槍200余支,其它軍用器材、醫藥、子彈各一部分。
這次戰斗大大鼓舞了豫東解放區黨政軍民的士氣,打破了對國民黨正規軍不可戰勝的迷信,增強了解放區軍民粉碎國民黨軍隊“圍剿”的信心和決心。
由于抗戰勝利不久,國共合作尚未徹底破裂,國共兩黨高級談判正在進行,國民黨軍隊進攻豫東解放區的戰略目的在于想把共產黨軍隊驅逐到隴海鐵路以北,強占豫東解放區。他們到解放區后,在杞南二杞北和馬莊寨三仗連續被重創,被殲1個連,1個保安中隊,1個營。與此同時,晉冀魯豫野戰軍在上黨、邯鄲等戰役中給予向解放區進攻的國民黨軍隊以沉重打擊,就迫使國民黨不得不以停戰談判為手段,行緩兵之計,爭取時間作進一步全面內戰的部署。到1945年底,國民黨軍隊向豫東解放區的第一次“圍剿”就被迫收場。
抗戰勝利后,為適應新的形勢,加強黨的領導,中共中央及時調整和建立、健全了各大區黨的領導機構。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北方局,建立晉冀魯豫中央局,十八集團軍前方總部改建成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委,下轄冀魯豫、冀南、太行、太岳4個區黨委。中央局成立國軍部后改稱城市工作部,專門負責對國民黨統治區的城市工作。9月,隨著新四軍軍部及部分主力部隊北移山東,原華中局改為華東中央局。
10月,在原華中地區組成華中分局,鄧子恢任書記,曾山任副書記,受華東中央局領導。
根據當時形勢變化,城市工作的重點,除軍事和情報工作外,還應加強對城市知識文化界、教職員工和廣大工農群眾工作。因此,原來的工作關系在新的斗爭形勢下,已不能適應發展了的斗爭形勢,甚至可能起破壞作用。
參加公開活動而比較暴露的黨的工作人員,需要撤回解放區;不適宜新形勢下工作的人員也要逐步撤出;不可靠的關系要切斷聯系。因此,在開封淪陷時期,根據地各系統在開封建立的地下組織,在上級指示下,普遍對組織進行整頓,對工作重點進行調整。
1945年9月,工委書記丁一和委員范毅進入開封。丁一在開封工作約一月,便奉命撤回解放區,仍由李冠卿主持工委工作。1946年1月,冀魯豫區黨委城工部成立,原由五地委領導的開封工委改由區黨委城工部直接領導,李冠卿任書記。1946年6月,在李冠卿要求下,區黨委派于子元任開封工委書記,因他在抗日戰爭初期,曾任考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不便于做秘密的地下工作,進城未及半月,即奉命撤回,仍由李冠卿任工委書記,張金山、范毅為委員。1946年9月,李冠卿突然被捕,工委委員范毅安排善后工作后,回區黨委匯報,李冠卿家屬在組織幫助下安全轉移。李冠卿在獄中表現十分堅強,經受了酷刑的考驗,未暴露身份,開封工委未受任何損失,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氣節。
后李冠卿在押往四川途中,路經武漢時,越獄到大別山解放區,回到了黨的懷抱。
李冠卿被捕后,冀魯豫區黨委任命城工部交通聯絡科科長孟起兼任中共開封工委書記,范毅、李鐵林為委員。
不久,前方總部開封情報站(馬府坑19號)郭有義住的房子被國民黨特務霸占,情報站機關轉移到曹門大街33號胡萬杰家后院。此時,十八集團軍前方總部撤銷,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軍區成立,開封情報站改歸其領導。
1946年1月,晉冀魯豫中央局城工部任命郭有義為中共隴海線特派員,派肖魯為助手,負責整頓開封情報站工作。整頓的原則是,能夠起作用沒有暴露的留下,繼續堅持工作,否則就撤回解放區,或停止與其聯系。同年3月,冀魯豫中央局城工部決定,在原十八集團軍前方總部開封情報站的基礎上成立中共開封工作委員會,郭有義任書記,李成等兩人為委員。后李成等兩人因故未進入開封,中央局城工部改派方敬之(化名張俊如)和唐醒民為委員。方敬之主要負責開封的軍運工作。唐醒民在鄭州、新鄉一帶開展活動。
1946年5月,國民黨反動派挑起的內戰即將爆發。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根據中央堅決粉碎國民黨對解放區的進攻,同時迅即在國民黨統治區開辟另一條戰線,發動與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反內戰、爭民主”斗爭的戰略方針,決定建立中共汴鄭工作委員會,開展開封和鄭州一帶的工作。華中分局振淮南區黨委城工部副部長劉鴻文任工委書記,組織科長林恒任工委委員兼地方工作部部長,長期在西北軍中做地下工作的朱晦生任工委委員兼軍事部長。劉鴻文和林恒接受任務后,于1946年5月中旬和交通員田瑞珍一道從淮南出發,經徐州抵開封。隨后,朱晦生也到了開封。6月,中共汴鄭工委正式成立。
中共冀魯豫六地委開封支部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開封城市工作小組的基礎上成立的。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為了加強國民黨統治下的城市工作,1945年10月,經地委批準,中共冀魯豫六地委開封支部成立,張方明任支部書記,馬忠先、李蔚人為委員。
抗戰勝利后,原八路軍總部鋤奸部所領導的開封工作站改歸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社會部和晉冀魯豫軍區保衛部領導。負責人仍為劉清源,成員有胡桐生、陳歷修等。
組織整頓和調整后,繼續執行黨在白區工作“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工作方針,利用已取得的職業掩護,緊密依靠群眾,全力同國民黨展開殊死斗爭。
為擴大黨在開封的政治影響和斗爭力量,各敵工機構和黨組織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的支部。到1947年,孟起領導的冀魯豫開封工作委員會先后建立起5個黨支部,發展黨員20多人;劉清源領導的晉冀魯豫社會部開封工作站,先后發展成員10余人;張方明領導的冀魯豫區第六地委開封支部,發展黨員20余人;郭有義領導的晉冀魯豫中央局城工部開封工作委員會,先后建立了河南大學支部,任勖豐任書記;新鄉支部,奉貸任書記;中學支部,胡啟華任書記;中共河南省保安第五團領導小組,曾潔光為負責人,發展黨員20余人。劉鴻文為書記的汴鄭工作委員會,領導開封、鄭州、信陽3個支部的活動和活動在徐州、鄭州、西安間隴海沿線地區的共產黨員40余人。
各敵工機構和地下黨組織,利用各種關系,打入國民黨政府或軍隊內部,開展地下工作。如中共冀魯豫工委的曾潔光、張以成、馬良打入河南省保安第五團從事軍運工作,胡萬杰以律師身份掩護,同敵人進行斗爭。中共汴鄭工委的朱晦生在國民黨河南省軍官編余大隊“服役”,林恒到國民黨整編六十八師副師長王志遠家中任家庭教師,張振亞打入聯合國救濟總署河南分署任英文翻譯,協助工委聯絡開封其他人士。這些工作為后來瓦解國民黨六十八師和河南省保安第五團資助豫東根據地地方武裝,都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企圖利用和平談判的手段拖延時間,加緊準備全面內戰。
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民主、團結,避免戰爭或推遲內戰爆發,黨中央于1945年8月25日決定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打亂了蔣介石準備內戰的步驟。國民黨為了爭取時間,調整部署,繼續內戰準備,不得不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的要求,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美國總統杜魯門表示主張停戰,派馬歇爾以“公正中間人”的面目來華進行調處。1946年1月5日國共雙方簽訂了《關于停止國內軍事沖突的協議》,1月10日又簽訂了《關于停止國內沖突的命令和聲明》,并公布于1月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戰令。同日,建立了由中共參加的軍事調處執行部,下設若干執行小組,赴各地開展工作。
根據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的協定,豫東解放區軍民于1月13日停止了一切軍事對抗。14日,進攻豫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六十八軍駐杞縣之一一九師致函冀魯豫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該函稱:“久仰戎儀,深以未得識荊為悵!我雙方敵對一時,現我政府與貴方代表對于停止沖突,已經商定辦法,公布如下命令(略)。現我方已遵命令實施,貴方有何意見,敬希派員聯絡,免生誤會”等。軍分區接函后,當即派參謀前往聯絡有關事宜。從此,豫東地區出現了短暫的和平環境。
為了歡慶和平,2月9日,豫東解放區黨政軍民在中心區杞南板木召開慶祝和平大會。豫東地區黨政軍及芝圃縣黨政軍領導人和當地群眾1萬多人參加了大會。會場四周貼滿了各種彩色標語:“沒有八路軍、新四軍永遠看不到光明!”“誰好跟著誰干”等。冀魯豫邊區第六專署專員薛樸若首先登臺講話。他指出: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抗戰不會勝利,和平也不會實現,所以老百姓是有功勞的。他號召大家組織起來,執行政府法令,進行減租減息,增資贖地,合理負擔等工作。中共冀魯豫第六地委副書記鄭華代表中國共產黨豫東組織在大會上講話。他號召大家爭取民主徹底實現,實行老百姓當家;眼睛睜大看清是非;不要忘了種地過日子。冀魯豫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金紹山接著登臺講話。他說:“過去,八路軍、新四軍就是保護人民利益的模范,今后更要努力,把人民和人民政府當作自己的父母。”芝圃縣民主政府縣長陶均安也上臺講了話。他的話音剛落,一位老百姓擠上了主席臺,以沉痛憤怒的聲調說:“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國民黨的大官不打就跑了,水東的老百姓就像沒娘的孩子。共產黨、新四軍來了,這才領導老百姓干起來,與敵人拼了8年,千萬人流血犧牲,換來了這塊干凈的土地。現在,國民黨特務又來胡鬧,打算破壞協定,我們堅決不答應……”會后,解放區的民間文藝團體競相演出了節目,處處歡聲笑語,熱鬧異常。浴血奮戰8年的抗日軍民,盡情享受和平的歡樂。
同時,蘭封、考城軍民參加了中共魯西南地委在韓集召開的黨政軍民和各界人士慶祝和平大會。地委書記劉星明確指出:“自本月13日接到停戰令之后,我們沒打一槍一彈,沒出一人一馬,軍隊都駐下來休整。可是,國民黨馬逢樂、石福起部不執行停戰命令,于14日、15日、16日連續向我區進犯,掠奪財物,殘害群眾,肆無忌憚地破壞停戰協議,我們必須以自衛斗爭保衛和平。”大會還提請北平執行小組制止國民黨的違約行為。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軍民,嚴格地執行了停戰令。但是,國民黨軍隊并沒有停止對解放區的進攻和擾亂。和平時期是短暫的。
停戰協定公布,受到豫東解放區人民的熱烈擁護。
冀魯豫軍區于1月12日即向所屬部隊和民兵發出停止一切軍事沖突的命令,嚴格遵守停戰協定;區黨委發出了執行停戰協定有關指示。豫東區軍民根據冀魯豫區黨委的指示和軍區的命令,不僅停止了一切軍事對抗,而且迅速開展了裁軍工作。同時,各級黨組織和政權機構積極領導群眾開展生產運動。
與共產黨和解放區人民認真履行停戰協定的態度相反,國民黨對履行停戰協定毫無誠意,卻積極籌劃發動大規模內戰,不斷蠶食和進攻解放區。自1月13日停戰協定生效后,一面使用正規軍和大量偽軍、地方保安團隊、特務武裝侵占解放區邊沿的城鎮,襲擊、蠶食、封鎖邊沿區村民;一面收攏訓練土匪、地主武裝,派遣他們對解放區進行侵犯。1946年2月,在考城縣,國民黨又委任匪首馬逢樂為鄭州綏靖公署補充第六團團長,負責對考城一帶解放區的進攻。國民黨軍隊這一行徑,其反共、反人民的丑惡面目進一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國民黨正規軍和地方武裝對隴海路南的豫東解放區的蠶食和進攻更是有恃無恐。
面對國民黨軍隊的蠶食和進攻,豫東解放區黨政軍民為表示執行停戰協定實現和平的誠意,一方面對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和蠶食提出抗議;一方面為具體商談各地方協議,解決有爭議的問題,派中共冀魯豫第六地委書記李中一等為代表,楊宏猷為小組秘書去新鄉參加國、共、美三方代表談判,揭露國民黨真進攻、假和談的陰謀。
談判中,國民黨代表鄭州綏署參謀長趙子立滿口謊言,無理否認豫東解放區的存在,謬稱“豫東在1月13日前并無中共部隊,只有一些零星小股土匪”,為其破壞談判,撕毀協定,發動大規模內戰制造口實。中共代表立即指出,冀魯豫解放區的豫東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日軍投降后,蔣介石調集4個軍7個師的兵力向豫東進犯,先后達77次。并擺出大量事實和資料揭露國民黨的陰謀。
華北《人民日報》于1946年5月21日發表專題署名文章《豫東解放區介紹》,用大量而具體的事實,闡述了豫東根據地從創建到發展、鞏固各個階段的史實,駁斥國民黨的謬論。文章指出:“在8年艱苦抗戰中,據不甚精確的統計,豫東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偽軍作戰4909次,共斃俘日軍823名,俘偽軍9229人,繳獲大炮5門、輕重機槍215挺、步馬槍7747支;共解放縣城5座,村鎮8200多處,人口360余萬,解放國土4萬多平方華里;建立達生、慶華、克威、芝圃、淮太西、扶太西、睢縣、寧柘商等縣民主政府和4512個村民主政府。在戰斗中,傷亡旅政委唐克威、地委書記韓達生、團政委(特委書記)馬慶華以下干部戰士5266人。”該文還揭露了國民黨軍隊積極發動內戰,向解放區進攻的罪行,指出:“于去年9月中旬,以五十五軍、六十八軍、十五軍及四十七軍之暫一師等7個師共約7萬之余,自淮陽、商丘、開封等地四面包圍我豫東解放區,向我發動全面內戰,于10月7日占我扶溝城、8日連陷我太康、西華兩城,9日又攻占我通許城,14日進攻我杞縣城,我軍為了和平,忍痛退出水西解放區”。
北至隴海鐵路(東起田莊站,西至杏花營車站);西至新黃河;南抵西華、淮陽代集、安平;東至張弓、田莊一線之廣大地區內,除縣城及傅集等幾個集鎮被國民黨侵占外,所有廣大的村莊仍然在我水東八路軍冀魯豫第六軍分區管轄之下。我解放區共有村莊5400個,人口達244萬,這些鐵一般的事實,絕不是國民黨捏造撒謊所能抹殺的。該文最后說:“我豫東軍民為保衛民王,保衛和平,現正在睢縣、杞縣、太康地區與頑偽激戰中。經過8年抗戰鍛煉的軍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們知道應該怎樣做,現在是按應該做的做了。”文章在全國人民面前揭露了國民黨的和談陰謀和謊言。
停戰令生效后,國民黨軍隊不執行停戰協定,對豫東解放區不斷地進攻和挑釁,尤其是在新鄉談判期間,國民黨一面在談判桌上不承認豫東解放區,一面派重兵向解放區大舉進攻。而對國民黨軍對豫東解放區的違約進攻和瘋狂挑釁,豫東解放區黨政軍民采取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對進犯之敵予以有力的打擊。
3月14日,國民黨軍隊八十一師兩個團向駐在解放區中心區傅集的冀魯豫軍區三十團發起進攻,為執行停戰協定,三十團主動撤出傅集。國民黨八十一師1個團進駐傅集,另一個團進駐邢口。第二天八十一師1個營從傅集出發,追尋三十團,行至宋吉屯遭到一再退讓的三十團一營伏擊,殺傷10多人,余者被迫退回原駐地。第三天八十一師二四三團向駐趙村的三十團發起猛攻。三十團在寨墻上的野戰工事中隱蔽,一槍不發,待敵接近護寨壕村,輕重機槍一齊開火,并以兩個連兵力在護寨壕內,端著刺刀,突然向敵人實施猛烈反擊,把國民黨軍隊打得抱頭鼠竄。此戰,打死打傷敵人100多名,繳獲機槍兩挺、步槍近百支。
該團遭到慘敗后,給三十團來信稱:為了維護停戰協定,以團結為重,以后咱們不要再打了……三十團團長王廣文、政委苗丕一研究之后,認為這是個騙局,他們與三十團不打,一定會進攻新組建的杞通獨立團。當即回信說:“如果你們真有誠意,不愿打,就立即撤出無故侵占的傅集,否則,你們說的都是騙人的鬼話……”信送走后,三十團便向杞通獨立團駐地靠近,以防敵人進攻。果然不出所料,國民黨軍隊八十一師二四三團于3月31日拂曉向駐在杞南張莊、裴集、梁莊一帶之杞通獨立團發動了進攻。戰斗打響后不久,杞通獨立團便處于四面被圍之中,激戰中又被壓縮在幾個大院內,團長毛春林、副團長程廣田等多人負傷,只有政委李培棠率領不足百人的戰士堅守待援。駐在韋莊寨的三十團聽到槍聲,立即輕裝跑步增援,在行進中展開戰斗隊形。二營從敵人左側迂回側擊,一營直奔蔡邱屯攻擊張莊之敵,三營跟進。攻下張莊后,迅速向裴集東頭和梁莊的敵人實施反擊。一舉將裴集東頭之敵人像趕羊群似的壓了下去,打死打傷敵人100多名。二營也迅速攻下梁莊,并向裴集西頭進擊,迅速改變了敵我態勢,杞通獨立團原被四面包圍,而變為國民黨軍隊被三十團三面包圍,且是腹背受擊。
經過逐街院激戰,國民黨軍隊殘部潰逃。這次戰斗杞通獨立團傷亡數十名指戰員,而打死打傷敵人200多名,繳獲各種槍械100多支。通過這次戰斗,國民黨八十一師有兩個團被打得元氣大傷,士氣低落,而解放區軍民卻士氣高昂,增強了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的信心。從此也拉開了豫東解放區軍民第二次反“圍剿”的序幕。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與晉長安(宋軼、丞磊主演《與晉長安》原著)
大將軍之養女黎霜鎮守大晉邊疆,一次外出碰見一個奇怪的小孩,這小孩咬了她并吸了她的血。善心大發的女將軍把他回軍營養了起來,卻沒想到這孩子身上竟然大有秘密:白天是小孩,朝夕相處;夜晚化身黑面騎士,向她直球追愛。當黎霜逐漸淪陷的時候卻發現這小孩竟然是敵國世子,這戀愛還怎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