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民主新政權
1945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東北局派李濤、孫培臣,曹公和等同志來撫順,并以李濤為書記組成了中共撫順市臨時委員會。在中共撫順市臨時市委的領導下,建立了撫順市人民政府。當時,市內只有我冀東區黨組織于9月派來的李蘭田和陳平兩名黨員做先遣偵察工作。廣大人民群眾由于日偽統治14年,對中國國情,抗日真相,我黨我軍都不十分了解,對國民黨尚存有盲目“正統”觀念,加之社會上偽滿官吏組織的“維持會”、“警察局”、“警察大隊”(公安總隊)、國民黨撫順支部等組織的反動宣傳,人心混亂,反革命勢力氣焰囂張,成為我黨接收撫順的很大障礙。駐撫蘇軍受到與蔣介石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約束,對我黨接收撫順,建立民主政權,不能給予公開支持,后幾經與蘇軍駐撫司令部協商,方允許接收,但需持省政府的公文。據此,遼寧省人民政府下達了接收撫順市的命令和市長任命書,撫順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李濤為市長,曹公和為秘書長,孫培臣為公安局長,劉金聲為中蘇友好協會會長。解散了撫順市偽治安維持會和偽警察局,明令廢除了偽滿統治人民的一切政令、法規,實行民主政治;廢除苛捐雜稅,減輕人民負擔,改善人民生活,嚴懲漢奸、特務,清除日偽殘余,給予人民集會、結社、出版、言論、信仰等自由。市政府設秘書科、民政科,財糧科等,積極開展了接收工作。
1945年11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中共臨時撫順市委改為撫順地委和市委行政機構;保留市政府,同時組建撫順專員督察公署。撫順地(市)委和專署、市政府各為兩個機構,一套班子,隸屬遼寧省工委領導。1946年1月,撫順地(市)委改為遼寧第三地委,隸屬遼寧省分委領導。中共中央東北局批準,以吳亮平為書記,兼分區政委(1946年2月份吳亮平同志調走,由饒斌同志繼任市委書記兼地委書記)、劉子載(副書記兼組織部長)、王新三(副書記兼炭礦長)、李濤(專員兼市長)、方華(民運部長)為委員;組成中共撫順地區(市)委員會。以李濤為專員(兼市長),任仲夷為副專員,組成撫順地區專員督察公署。下轄市內8個區和撫順縣、新賓縣、清原縣。截至11月底,各縣(區)委、縣(區)政府相繼建立,迅速而有秩序地開展了撫順地區的工作。
1、市區和縣黨政組織的建立
(1)城市區委、區政府的建立。為便于發動廣大工人群眾,以了礦為中心建立區委、區政府。在龍風礦建有龍鳳區,在勝利礦建有楊柏區,在萬達屋和老虎臺礦建有老萬區,以輕金屬(今鋁了)為中心,包括液化(今石油三了),制鋼(今撫順鋼了)建有望花區,以發電了為中心建有大城區,還有永安區、李石寨區,委派了區委書記、區長等工作人員。
(2)在撫順市、區委和市,區政府建立的同時,撫順、新賓,清原縣委和縣政府也相繼建立。
中共撫順縣委、縣政府是于1945年10月下旬,由市委派干部組建的。中共撫順縣委由張澍(書記兼大隊政委)、趙向(組織部長),崔智(宣傳部長)、徐行(縣長)、裴奎華(縣大隊長副政委)、郭占忠(公安局長)組成,設組織部、宣傳部。縣政府下設民教科、財糧科并派了科長。當時,縣轄8個區,配了書記和區長。1946年3月蘇軍撤走,國民黨軍隊占據了沈陽。沈陽縣委和縣政府及沈陽保安團于5月份在沈撫邊界活動,6月底全部撤出沈陽縣境。8月1日在撫順五牛村與撫順縣合并為沈撫縣。縣委和縣政府領導人也有部分變動(詳見附錄)。1946年4月,為領導方便,將渾河以北撫順縣的一、二、七、八區劃歸沈撫鐵聯合縣管轄。
1946年10月,我八路軍冀熱遼十六軍分區二十四旅六十九團進入新賓縣城,這支軍隊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每到一地都深入到縣城的廣大群眾之中,對當時的革命形勢和共產黨的政策主張做深入宣傳講解;在工商界和公敦職員、學生中做了大量工作,收繳了偽警察大隊的武器彈藥,改編了偽警察大隊,要求偽治安維持會,暫時維持新賓秩序,等待接收,并進行了擴軍,動員青年參加人民軍隊。由干部隊的優良作風和愛民活動,擴大了我黨的影響,加深了新賓人民和各界人士對共產黨的了解,打擊了反動分子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新賓人民的斗志,為我黨接收新賓,建立縣委和民主政府,奠定了基礎。
1945年11月下旬,中共新賓縣委和人民政府正式建立。中共新賓縣委由劉曾浩(書記)、龐然(組織部長)、岳仲軒(縣長)、彭云清(民主聯軍團政委)、陳法平(縣大隊副政委)、孫懷文(縣大隊長)、張連順(公安局長)組成。縣人民政府縣長岳仲軒。政府當時設財糧科、教育科、司法科等。縣轄9個區,并配齊了書記和區長。
1945年9月28日,我冀熱遼軍區部隊二十四旅六十九團進駐清原縣之后,向清原人民講述我黨我軍的政策和主張,受到清原人民的熱烈歡迎,對偽縣公署科長以上人員進行了政策教育,要求遵紀守法,保存好物資財產、文書、檔案,不得損壞盜竊,解散以譚英多為首的“治安維持會”,解除偽清原警察大隊和清原鐵道警護團的全部武裝,收繳槍支、彈藥等武器,以及其他軍用物資;對自愿參加我軍的偽警人員,編入六十九團。六十九團在清原的活動,大振了我軍軍威,受到了清原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青壯年踴躍參軍,僅六十九團就擴充到3000多人。1945年10月中旬,在萬毅率領的東北挺進縱隊的領導、幫助下,清原各界代表200余人臨時集會,經過醞釀一致推選二十四旅六十九團政委翟文閣為清原縣縣長,為清原縣民主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中共清原縣委、縣人民政府于1945年11月上旬相繼正式建成。縣委成員當時有韓文潮(書記兼大隊政委)、趙西岳(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侯公元(民運部長)、任之平(縣長)、謝良(縣大隊副政委)等。縣政府縣長為任之平,公安局長為謝良。政府設秘書室、民政科、財糧科、教育科,并派了科長和工作人員。
2、發揚人民民主,實行民主建政
為加強政權建設,爭取實行建政民主化,撫順市于1946年2月召開了第一屆參議會議,到會各階層民主人士,職業團體等共300多人,列席來賓10余人,選出李濤、王希之、王新三等13人為大會主席團。會上,聽取、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提議案,獻計策,廣泛發揚了民主。最后代表行使民主權利,選出出參議員79人,選舉王新三為議長,李濤為市長。
撫順縣于1946年2月召開首屆臨時參議會議,聽取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155項議案,一致選舉徐行為縣長,選舉張希忱為議長、張澍為副議長。新賓縣也于1945年12月上旬,召開了全縣政治協商會議,共商新賓縣大計,重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主張,宣講了共產黨提倡和平、民主,建立民主政府乃至建立新中國的偉大意又,號召新賓人民和各界人士維護和平民主,維護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生產,搞好城鄉貿易,經民主選舉,選出岳仲軒為縣長。1946年2月,清原縣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任之平為縣長,康鼎臣為議長,袁崇山為副議長。
3、結合發動群眾,建立黨群組織
在地(市)委的領導下,黨群組織都是在反奸清算、反大把頭、反霸斗爭和減租減息的群眾運動中組織建立的。城市區工委、區政府干部深入了礦發動工人群眾,組建工會。為維護工人切身利益,還建立了工人自衛隊,保護礦了安全生產。當時黨的組織還沒有公開,以工會名又,團結教育廣大群眾,宣傳馬列主又,宣傳革命道理,講解革命形勢和國共兩黨的根本性質及根本目的。組織工人群眾斗爭漢奸、大把頭,算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帳,激發了工人群眾的階級覺悟;秘密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望花區在輕金屬(現鋁了)、液化(現石油三了);龍鳳區在龍鳳礦;楊柏區在勝利礦、大山坑;老萬區在老虎臺、萬達屋;露天礦等都建立了工會組織。發展工會會員4萬多人,發展黨員120多名,建立4個黨支部,還建立了三四十人不等的護礦隊(區中隊)。1946年2月28日,在中共撫順市委領導下,召開了撫順市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300多人,歷時3天。選出工會執行委員33人,常委13名,選舉方華為主席,宮慶才為副主席,宣布撫順市總工會正式建立;還成立了商會,學生會、婦女聯合會等。在保了護礦,維持生產秩序方面,起了積極作用,壯大了黨的戰斗力量,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新賓縣于1945年底召開有200名工人代表參加的工人代表會,選舉8名委員,組建了縣總工會和7個同行業的基層工會和小組,還成立了30多個工人參加的武裝糾察隊,有力地配合了縣大隊、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縣婦女聯合會和農民聯合會也相繼建立。農會到7月份發展會員達萬人以上。還建立了中蘇友好協會。清原縣組建了縣各界民主建國聯合會,在聯合會里設工會、農會、武委會、婦女會、兒童團等組織。根據朝鮮民族多的特點還建立了朝鮮人民民主聯盟,貫徹了民族政策,密切了黨與少數民族的關系。
在建立各級黨組織的同時,積極建立市、縣群眾團體組織,極大地調動了各界基本群眾革命積極性。使他們成為共產黨宣傳教育群眾,組織群眾,參軍參戰,反奸清算,減租減息和支前工作的有力助手,密切了黨群關系,提高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政權,為根據地建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