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內部阻力
- 東周復興之主
- 子墨默默
- 2175字
- 2025-08-25 14:04:00
洛邑的冬雪簌簌落在明堂的青銅鴟吻上,卻化不開殿內凝滯的空氣。姬辰捧著沉甸甸的《王師籌建疏》跪在丹墀下,玄色朝服的下擺掃過冰涼的青磚,冕旒晃動間,他瞥見三王子姬碩嘴角揚起的陰笑。
“庶子好大的膽子!“梁大夫率先發難,手中竹簡重重砸在玉案上,震得盞中茶湯四濺,“周禮有云'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然天子之軍,不過六師!如今你竟要另立'王師',是要將祖宗成法踩在腳下嗎?“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響起一片附和之聲。姬辰抬眼望去,半數卿士都微微頷首——這些守舊貴族的封地多與諸侯接壤,私養的家兵本就是維持勢力的根基,自然不愿王室擁有直屬強軍。
“梁大夫誤會了。“姬辰聲音沉穩,展開疏文,“西周六師之制,是因天下初定,四方臣服。而今諸侯坐大,王畿守備空虛,虎牢關駐軍不足五百,伊闕隘口甚至無人把守!“他指向殿外風雪,“去年鄭國越境牧馬,竟如入無人之境,此等恥辱,諸位難道要繼續視而不見?“
三王子姬碩冷笑一聲,玄色錦袍上的金線蟠龍隨著動作起伏:“說得好聽!組建新軍,糧餉從何而來?稅改所得本就不多,若再加重賦稅,百姓豈不要揭竿而起?“他刻意提高聲調,“姬辰表面上為王室著想,實則是想掌控兵權,圖謀不軌!“
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刃,瞬間刺痛了周敬王敏感的神經。天子扶著蟠龍紋玉幾的手指驟然收緊,冕旒下的目光變得陰晴不定。姬辰心中一沉,知道最棘手的不是三王子的誣陷,而是周敬王對權力旁落的恐懼。
“父王明察!“姬辰重重叩首,額頭撞在青磚上發出悶響,“臣提議從稅改盈余中撥出三成作為軍費,絕不增加百姓賦稅。商賈們感念王恩,已自愿捐輸軍備,張記綢緞莊更是承諾每月供奉百匹精甲!“
單旗大夫適時出列,手中捧著厚厚的賬冊:“王上,臣核查過稅賦賬目,確有盈余。且新軍建成后,可護衛商路,商賈獲利更多,反而能增加賦稅。這是長遠之計啊!“
然而,守舊派的攻勢并未減弱。老貴族們紛紛引經據典,從“兵者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非庶子可議“,將姬辰的提議批得體無完膚。三王子的黨羽更是煽風點火,暗示姬辰與太子姬仁勾結,妄圖架空王權。
爭論持續到日中,周敬王揉著太陽穴,終于開口:“此事...容后再議。退朝!“他的聲音疲憊而猶豫,顯然被兩派說辭攪得心煩意亂。
走出明堂時,姬辰的脊背已被冷汗浸透。老忠小跑著為他披上裘衣,語氣焦急:“殿下,三王子這次來勢洶洶,那些老貴族又抱團反對,這可如何是好?“
“他們怕的不是新軍,而是改變。“姬辰望著宮墻上斑駁的積雪,想起藏書閣里籍談說過的話,“明日去拜訪萇弘大人,還有那些在稅改中受益的中小貴族。我們需要更多人站出來說話。“
接下來的半個月,姬辰幾乎踏遍了洛邑的公卿府邸。在萇弘的書房里,他與這位精通禮樂的老臣徹夜長談,從《司馬法》的治軍之道,談到當下王室的困境;在新晉貴族的庭院中,他耐心解釋新軍如何能保護他們的封地安全;甚至在市井酒肆,他也會與士人們討論強軍對天下太平的意義。
張老板則帶著商賈代表們頻繁出入朝堂,每次都抬著裝滿捐資清單的木箱。“王上,這是衛國商人捐的三百套皮甲!““這是宋國鹽商供奉的千石軍糧!“這些實實在在的支持,漸漸讓輿論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然而,三王子的反擊也更加陰狠。一日清晨,西宮門前突然出現數十具凍斃的流民尸體,旁邊還立著木牌,上書“姬辰窮兵黷武,百姓饑寒交迫“。消息傳開后,洛邑街頭議論紛紛,守舊派趁機再次彈劾,要求嚴懲姬辰。
姬辰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蹲下身子仔細查驗尸體。他發現這些人指甲縫里都沾著紅泥,而洛邑周邊唯有三王子封地的土質呈紅色。“老忠,去查最近半月三王子封地的人口記錄。“他起身時目光冷冽,“順便告訴太子,該是揭開真相的時候了。“
三日后的朝會,氣氛劍拔弩張。太子姬仁親自帶著證據上殿,不僅有三王子封地人口失蹤的記錄,還有流民尸體身上搜出的三王子府徽印記。“三弟為了阻撓新政,竟草菅人命,嫁禍他人!“太子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此等行徑,天理難容!“
周敬王勃然大怒,將玉杯摔得粉碎:“逆子!禁閉再加三月,若無悔改,削去爵位!“他轉向姬辰,神色復雜,“庶子所奏之事...繼續商議,但需從長計議。“
這場風波暫時平息,但姬辰知道,真正的較量還在后面。守舊派不會因為三王子的失勢而罷手,他們根深蒂固的利益盤根錯節,任何改革都會觸動他們的敏感神經。
深夜的西宮,姬辰在燭光下反復修改《王師籌建疏》。他刪去了過于激進的部分,增加了“新軍將領由王室與卿士共選““軍費開支定期公示“等條款,試圖在集權與制衡之間找到平衡點。老忠看著案頭堆積如山的竹簡,忍不住嘆氣:“殿下,您這樣委曲求全......“
“改革本就是妥協的藝術。“姬辰放下毛筆,揉了揉發酸的眼睛,“只要能保住新軍的根基,暫時的退讓又何妨?“他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遠處傳來更夫打更的梆子聲,“周室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老屋,我們不能指望一夜之間推倒重建,只能一塊磚一片瓦地修補。“
在這場權力與理想的博弈中,姬辰逐漸明白,比軍事改革更難的,是改變人心。守舊貴族的偏見、天子的猜忌、百姓的疑慮,每一道關卡都比想象中更難跨越。但他沒有退路——當他選擇扛起振興周室的重擔時,就注定要在荊棘叢中踏出一條血路。
晨光微露時,姬辰帶著修改后的疏文走出西宮。洛邑的街道上,商賈們正忙著將貨物裝車,孩童們在私塾外嬉笑打鬧,一切看似平靜如常。但他知道,在這平靜之下,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而他,必須做好迎接它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