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余志宏寫信請回程潛族弟程星齡協作軍事策反工作
- 解放戰爭紀實:解放衡陽
- 林可行
- 1913字
- 2025-08-25 10:09:51
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余志宏感到心情舒暢。但他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決心以此為基礎,繼續擴大戰果,開辟新的工作渠道。很快,他又認識了新化籍進步人士馬子谷。馬原在福建省政府當顧問,和省府秘書長程星齡都跟中共地下黨員楊潮關系密切,因楊于1945年暴露身份而受到牽連,馬被軀遵出閩回長沙閑居,程被蔣介石下令逮捕并囚禁于臺灣。馬子谷談到,程星齡已由程潛、劉斐、許孝炎等保釋出采,可以自由行動,想回湖南。余志宏在閩時也認識程星齡,知道他是程潛的族弟,是一個擁共反蔣的進步人士,經馬這么一提醒,頓覺眼前一亮;要是能把他請回來,對做程潛的工作必將十分有利。想到這里,余志宏很興奮,馬上向周禮書記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周非常贊成,指示余抓緊實施。這時,恰好有地下黨員、中山大學同學何之光要去臺灣省親,余志宏立即修書一封托何帶往。信中扼要地分析了形勢,催請程星齡速回長沙有所作為。
程星齡生于190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曾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1師政治部宣傳科長,福建省安溪縣長,莆田縣長,天水行營參事,福建省政府顧問、秘書長。抗日戰爭時期,程星齡到過解放區,見過朱德,劉伯承等八路軍將領,由衷欽佩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英勇奮斗精神。在臺囚禁的經歷,更加深了他對國民黨的厭惡。所以,當他接到余志宏的信后,便毫不猶豫地于1948年8月下旬舉家遷回長沙,居住在南門外小林子沖鄔家莊。
甫卸行裝,程星齡即去晉見族兄程潛,但程潛只是隨便問了問臺灣的風土人情,并沒有提出要族弟到省府工作的意思。顯然,這時程潛的心思還沒有放在“和平”上,不但用不上這個族弟,而且還怕惹上共產黨的嫌疑。
由于程星齡與地下黨有過較密切的聯系,并且經受了斗爭的考驗,中共湖南省工委已經將其視為黨的可信任的朋友。所以他回長兩天后,余志宏即陪同“唐先生”(周禮)來到鄔家莊,同程星齡會面。經余志宏介紹后,唐先生跟程星齡緊緊地握手,坦率地說:“我們早已知道,程先生是一位胸懷正氣、通曉時事的有識之士,我們為結識你這樣的朋友而感到高興。今天的形勢你也清楚,為了使湖南人民少受損失,我們共產黨人希望湖南能和平解放,希望你能利用自己與頌公的宗族關系,多做頌公的工作,為家鄉的和平事業作出貢獻。”
程星齡由衷地說:“感謝共產黨對我的信任和關懷。做頌公的工作,我義不容辭。只是這些年來,我與他在政治觀點上不無差異,關系也疏遠了。所以要做工作,還得慢慢創造條件。請你們放心,我會盡力的,并隨時與你們保持聯系。”
余志宏提出:程先生現在還沒有找到公開職業,可否暫時到妙高峰中學,把我兼任的課程擔負起來,以便掩護工作。程星齡愉快地答應了,井表示謝意。
為了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經余志宏和程星齡、馬子谷策劃、串聯,組織了時事座談會,邀請綏署秘書長劉岳厚、長沙市長蔣昆和在省銀行工作的唐文燮3人參加,大致每周舉行一次,輪流在蔣,唐、劉3家聚餐討論。蔣昆后來又介紹市政府主任秘書王伯庸參加。座談會一直堅持到1948年底。通過這種活動,地下黨隨時了解程潛周圍乃至程潛的政治態度,并給以施加積極的影響。
入秋以來,人民解放戰爭以大大超乎人們預料的速度向前發展著。9月16日至24日,陳毅、粟裕帶領導的華東野戰軍速決濟南戰役,殲滅國民黨軍11萬人,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隨后,東北野戰軍發起規模空前的遼沈戰役,更是震驚了國民黨朝野。作為程潛主要幕僚的肖作霖,鄧介松等,對“戡亂剿共”早已動搖了決心,如果說他們的“應變準備”原來包含著在國共兩黨之間腳踏兩只船或尋找第三條道路的“風派策略”的話,那么現在,原本踏在國民黨破船上的那只腳也正迅速地移向共產黨的新船。但他們苦于與共產黨沒有任何淵源,無從聯系。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們猛然想起了程星齡,馬上聯想到他在福建時的共黨嫌疑,推測其與共產黨有某種聯系,甚至想象到他這次從臺灣回到長沙說不定就是共產黨的主意。于是,向程潛建議,把程星齡拉進省政府。
作為國民黨元老級軍政要員,程潛此時思想正處于劇烈的矛盾和波動之中,其政治心理的天平正由主要應付國民黨南京政府傾斜到如何盡快與共產黨聯系上來。所以。他決定采納肖作霖和鄧介松的建議,擬以應付物資供應困難為由,增設一個物資調節委員會,以程星齡為主任委員。
10月下旬,肖作霖、鄧介松專程拜訪了程星齡,含蓄地提出希望程星齡重新出山的意見,程星齡表示有合適的工作不妨一試。于是,程星齡隨他倆來到省政府。程潛問候了幾句,便開門見山地提出讓程星齡擔任物資調節委員會主任委員。
程星齡誠懇地說:“對頌公的信任和關懷,我是感激不盡的。但蔣總統對我這個人很厭惡,您是知道的,這樣做會不會給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程潛略為猶豫了一下,一揚手大聲說:“他現在管不了這些了!”隨即下達了任職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