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透數據:經濟數據理解要點與分析應用(職業教育經濟管理類新形態系列教材)
- 彭小江
- 896字
- 2025-08-20 16:45:17
三、收入法核算GDP
(一)數據解讀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據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
收入法核算GDP計算公式如下:
收入法GDP=∑各行業收入法增加值
各行業收入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四項構成:
勞動者報酬主要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
生產稅凈額指企業繳納的生產稅減去政府補貼后的差額;
固定資產折舊指固定資產通過生產過程被轉移到其產品中的價值;
營業盈余主要包括企業的凈利潤及留存收益等。
我國收入法GDP主要采用年度核算,發布的數據分為兩類:
一是通過統計年鑒、統計公報等發布年度收入法GDP總額,涵蓋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二是通過統計年鑒、投入產出表等發布部分年份收入法GDP構成項目、行業收入法GDP構成項目數據,涵蓋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中國統計年鑒》可以查到2017年及以前年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收入法GDP構成項目數據。2018年及之后年度的全國性收入法結構數據仍按周期發布,但省級層面僅少數省市(如北京、上海)在地方統計年鑒中披露相關數據。
各行業收入法GDP構成項目數據,可通過部分年份的全國《投入產出表》和各省《投入產出表》查詢。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行業收入法GDP構成項目數據僅公布至2017年,最新數據將于2025年公布(基于2023年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和同期投入產出調查數據編制)。
在理解和應用收入法核算的GDP數據時,需注意以下要點。
第一,收入法GDP的四個子項數據公開發布頻率相對不高,可獲得和應用的數據有限。一是只有年度數據,沒有季度數據;二是只有部分年份有數據,如經濟普查年份;三是只有部分省份發布省級數據,省級以下數據普遍缺失。
第二,收入法GDP是從企業生產經營要素(資本、勞動力、技術、數據等)的角度,核算各項生產要素所取得的收入,反映了勞動者、政府、企業參與增加值收入分配方面的信息。
第三,收入法GDP的各子項數據,涉及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勞動者報酬跟個人有關,生產稅凈額跟政府有關,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跟企業有關。
第四,收入法核算增加值,不僅有GDP總量維度數據,也有三次產業維度數據,以及細分到中類、小類行業維度數據,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