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兒童心理的研究(1)
- 兒童人格的統一性
- (奧地利)阿弗雷德·阿德勒
- 790字
- 2025-08-25 12:45:57
按照心理學的相關定義,教育問題就是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對于成年人來說如此,對于兒童來說亦然。不過,成年人和兒童之間存在一定的不同:因為兒童未成年,外界的指導就顯得非常重要,當然,成年人有些時候也需要指導。如果我們放心讓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長,如果每個人生存的時間足夠長,例如兩萬年的時間,而且恰好他們的生存環境足夠好,那他們或許能夠最終適應現代文明,能夠適應現代成年人的行為規范。但是很顯然,人生短暫,一個人生存的時間及生存環境都不能如假設般美好,所以兒童的成長必須有成年人的關注和引導。
但對成年人來說,關注和引導兒童的成長并不容易,成年人對兒童的心理沒有絲毫認知。成年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愛憎情感都存在一定的困難,更何況去了解兒童。所以,成年人認識和了解兒童,并且依據自己一定的知識儲備去指導和引導兒童就是更加困難的問題了。
鑒于兒童心理本身的重要性,加上對兒童心理的研究還能夠間接認知成年人的性格特點及行為方式,所以個體心理學會專門致力于對兒童心理的研究。與其他心理學不同,個體心理學不允許理論脫離實踐,個體心理學將研究集中于整體人格以及整體人格對其發展及可能出現的表現的有生命力的追求。從這一角度來看,個體心理學的理論就是實踐的理論,因為這一理論本身源于其對錯誤和謬論的認知;無論是心理學家、父母、朋友還是每個個體自身,誰了解了這樣的理論,誰就能夠很快將這些理論運用于實踐,通過實踐來指導人格的發展。
這種被個體心理學采納的方法使得這種心理學所有的闡釋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依據對個體心理學的理解,每個個體的行為都是由其整體的人格發起和引導的,所以,個體心理學對人的行為的闡釋都能夠準確地表現出這些行為間的關系,而這些行為也同樣折射出個體的心理變化。在前言這部分,我會嘗試對個體心理學的觀念進行一個總論性的敘述,然后在后面的章節中詳細地闡釋前言這部分文字所提及的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