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熱化反應試驗

中秋節的月光漸漸隱去,項目部又恢復了往日的忙碌。

林勝利和李強依然堅守在試驗段,日夜不休地監測著混凝土內部的溫度變化。

每一組數據都被李強一絲不茍地記錄在案,那些數字和曲線,在他們眼中不再是枯燥的符號,而是未來大壩質量的無聲承諾。

龍溪水電站項目,作為國家“七五”計劃期間的重點工程,其規模遠超常人想象。

整個項目部,連同下屬的各施工隊、輔助單位,總共加起來有近三千名職工,這還不包括季節性的臨時工。

為了高效推進工程,項目部被細致地劃分為六個主要工區:大壩主體澆筑區、泄洪洞施工區、引水隧洞開挖與襯砌區、廠房及安裝區、砂石料加工區和后勤保障區。

每個工區都有自己的施工隊和技術班組,共同推動著巨型工程的進展。

而林勝利所在的技術組,是項目部的“大腦”之一。

他們是工程的“眼睛”和“尺子”。

什么圖紙會審、施工測量放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質量控制、地質勘探與支護方案優化。

施工技術指導與難題攻關、以及最終的質量驗收與資料歸檔。

可以說,從一鍬土的開挖到最后一立方混凝土的澆筑,都離不開技術組的參與和把關。

林勝利和李強負責的溫控防裂試驗,正是技術組在混凝土質量控制方面的一項重要攻堅任務。

終于,在又一個清冷的早晨,試驗段的混凝土達到了養護期。項目部組織了正式的鉆芯取樣和實驗室檢測。

整個技術組,包括老劉和老錢,都來到了現場,氣氛有些凝重。

當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取出混凝土芯樣時,林勝利和李強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芯樣被送往項目部的簡易實驗室,經過強度和密實度檢測后,結果出來了。

項目部主任李振華和總工程師王成林親自帶著檢測報告,召集技術組開會。

報告上,清晰地列著各項數據:

“林勝利試驗段混凝土芯樣檢測報告:

內部最高溫升:18.5℃(對照組:26.3℃)

溫差梯度:0.8℃/m(對照組:1.5℃/m)

28天抗壓強度:設計強度105%

密實度:無蜂窩、麻面,氣孔率低于設計要求……”

王成林放下報告。

“同志們,事實證明,小林同志提出的溫控防裂新方案,是完全可行且效果顯著的!”

“這內部最高溫升,比對照組足足降低了近八度!溫差梯度也大幅優化!”

“這不僅解決了我們龍溪水電站面臨的一大技術難題,更是為我們國家水電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他走到林勝利面前,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你是好樣的!”

李振華也點頭贊許:“小林,這次試驗的成功,對我們大壩主體澆筑意義重大。”

“特別是你提出的粉煤灰摻合和精細化溫控,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技術組要立刻組織力量,把這套方案細化,形成新的施工指導意見,準備在大壩主體工程中全面推廣!”

老劉和老錢雖然臉色復雜,但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也無話可說。

他們看著林勝利,眼神中除了些許不甘,更多的是一種不得不承認的敬佩。

老孫則是一臉欣慰,用力地拍了拍林勝利的背。

張思明和李強更是激動得差點跳起來,他們是全程參與者,深知這成果來之不易。

林勝利被點名表揚,雖然臉上帶著疲憊,但心中卻充滿了成就感。

他知道,這一仗,他打贏了。

他不僅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為龍溪水電站的百年大計,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那些曾經質疑他的聲音,也在這份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徹底消散了。

他,終于在龍溪水電站這片“江湖”里,站穩了腳跟。

試驗成功的好消息,很快就隨著項目部的內部通訊,傳到了遠在局機關的各個部門。

幾天后,林勝利收到了一封來自局機關的信,信封上娟秀的字跡讓他有些意外,寄信人是王朝麗。

他拆開信封,信中首先向林勝利表達了祝賀,肯定了他提出的粉煤灰摻合和精細化溫控方案,認為這在局里乃至行業內都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她還提到,自己作為技術研發部的成員,正在研究一些新材料和新工藝,發現林勝利的方案與她的課題不謀而合,希望能有機會向他請教探討。

信的末尾,不忘叮囑林勝利保重身體。

王朝麗的信,透著知識分子的嚴謹和對技術的追求,與陳凱那封信截然不同。

這不是一封簡單的祝賀信,更是一個來自機關的“同行”對他的認可,以及未來可能合作的信號。

他將信小心翼翼地收好,心中對未來的工作,又多了一份期待。

試驗成果的喜悅彌漫在項目部,但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李振華主任和王成林總工立即召開會議,要求技術組在林勝利方案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出詳細的《大壩主體混凝土溫控施工指導手冊》。

這項任務被視為技術組的頭等大事,由老孫牽頭,林勝利作為核心技術骨干,帶著李強和另外兩名年輕技術員共同負責編寫。

技術組的辦公室里,煤油燈和白熾燈徹夜通明。

他們面前堆滿了厚厚的資料:有泛黃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項目部的地質勘探報告、歷年的氣象記錄。

還有從省圖書館借來的幾本外文翻譯資料。

“小林啊,這次的手冊,咱們得把試驗的那些經驗,一條一條,清清楚楚地寫進去。”

老孫戴著老花鏡,指著一份草稿說,“特別是那些工人師傅們容易忽略的細節,更要強調到位。”

林勝利深知這份手冊的重要性。

它不僅僅是一份技術文件,更是未來大壩質量的保障。

他想把現代混凝土技術的理念,比如“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融入到這份看似簡單的施工指導手冊中。

手冊不僅要規定“怎么做”,還要解釋“為什么這么做”,讓工人們和基層技術員能真正理解其原理。

他首先從配合比優化著手。

他將粉煤灰的摻入比例、骨料級配的調整方法,用最直觀的表格和流程圖呈現出來。

考慮到當時工地的設備精度和工人文化水平,他設計了一套簡易的“目測+稱量”的現場抽檢方法,并配上圖示,確保配合比能大致符合要求。

接著是冷卻水管的布置。在一個陰冷的下午,技術組辦公室里,林勝利和李強正趴在大幅的藍色曬圖紙上,上面是大壩拱形結構的設計圖。

煤油燈的光線有些昏黃,但林勝利的筆尖卻從未停歇。

“李強,你看,大壩的拱冠區,也就是中間最高最厚的地方,水化熱最集中,冷卻水管的密度必須加大。”

林勝利用鉛筆在圖紙上畫著密集的虛線,這些虛線代表著即將埋設在混凝土中的冷卻水管,“按照現代理念,這里的管間距,我們至少要比常規方案再縮小20厘米。”

李強推了推眼鏡,湊近了看:“縮小20厘米?那管子會不會太密了,不好施工啊?“

“而且,咱們項目部現有的冷卻水管,都是直徑25毫米的鋼管,要是密度太大,管材消耗也大,物資設備處那邊會不會有意見?”他指出了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這確實是個問題。”林勝利手指輕敲著圖紙,眉頭微皺。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任何一點材料的增加,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他想了想,拿起一張廢紙,快速計算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昌县| 万盛区| 北安市| 遵义县| 灵山县| 临武县| 大连市| 新河县| 涞水县| 邵武市| 响水县| 辛集市| 平利县| 安达市| 阿合奇县| 平度市| 铅山县| 蛟河市| 闵行区| 房山区| 舞阳县| 岳普湖县| 荔波县| 左云县| 馆陶县| 菏泽市| 凤庆县| 巨鹿县| 崇仁县| 禄劝| 永宁县| 云安县| 葵青区| 类乌齐县| 许昌市| 龙江县| 巴林左旗| 普格县| 晋中市| 大方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