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酸棗·諸侯大營
十八路諸侯,旌旗蔽日,連營百里。
轅門高聳,上書“討董”二字,筆力千鈞。
袁紹立于高臺,身披金甲,手握玉圭,威風凜凜。
“諸公!”袁紹朗聲道,“董卓殘暴,焚我洛陽,劫我天子,天下共憤!今我等會盟于此,共舉義兵,討伐國賊,匡扶漢室!”
眾諸侯紛紛起身,齊聲高呼:“討伐董賊!匡扶漢室!”
可就在這時,一陣冷笑傳來。
“匡扶漢室?袁本初,你莫不是在說笑?”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人立于帳外,白衣白甲,白馬銀槍,正是公孫瓚。
袁紹皺眉:“公孫伯圭,此話何意?”
公孫瓚策馬上前,冷笑道:“你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你起兵,為的是漢室?還是為的權勢?”
他環視眾將:“諸位,你們誰不是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今日討董,明日爭權,不過是一場戲罷了!”
帳中一片嘩然。
曹操起身,拱手道:“公孫太守言重了。國難當頭,當以大局為重。董卓不除,天下無寧日。”
公孫瓚冷笑:“曹孟德,你倒是說得冠冕堂皇。可你心中,何嘗不是想著‘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不語,眼中卻閃過一絲寒光。
孫堅怒喝:“公孫瓚!你若懼戰,便退下!我孫文臺愿為先鋒,直取洛陽!”
公孫瓚大笑:“孫文臺,你若真有膽,為何不獨自北上?何必等我等?”
孫堅拍案而起,怒目而視。
袁紹見狀,連忙打圓場:“諸公息怒!今國賊未除,豈可自相殘殺?我已命探子打探董卓動向,待其退至洛陽,我等再合兵圍剿!”
可他心中,卻已對公孫瓚恨之入骨。
**——此人狂妄,必除之。**
---
###二、洛陽·廢墟
烈火已熄,殘垣斷壁間,尸骨遍地。
董卓立于洛陽城樓,俯瞰這座曾屬于大漢的都城。
“大王。”李儒快步而來,“探子來報,十八路諸侯已在酸棗會盟,共推袁紹為盟主,不日將兵臨城下。”
董卓冷笑:“袁紹?冢中枯骨耳。我麾下有西涼鐵騎十萬,虎牢關固若金湯,何懼之有?”
李儒搖頭:“大王,諸侯勢大,不可輕敵。且洛陽已殘,糧草難繼,不如暫退長安,以逸待勞。”
“退?”董卓怒目圓睜,“我董卓起于西涼,縱橫天下,何曾退過?”
他抽出佩刀,猛劈城垛,石屑紛飛。
“傳令:即日起,全軍備戰!我要讓這虎牢關,成為諸侯的葬身之地!”
他望向北方,眼中殺意滔天。
“我董卓一生,從不退讓。這一戰,我要讓天下知道,誰才是真正的霸主!”
---
###三、虎牢關·前哨戰
孫堅率軍五千,直撲虎牢關。
關前,華雄已率軍列陣,黑甲鐵騎,殺氣沖天。
“孫文臺!”華雄策馬而出,大喝,“董太師有令,降者免死,抗者屠城!”
孫堅冷笑:“董卓逆賊,人人得而誅之!我孫堅今日,便取你首級祭旗!”
說罷,挺槍策馬,直取華雄。
兩馬相交,槍影翻飛。
不過三合,孫堅一槍刺中華雄肩甲,將其挑落馬下。
“江東猛虎!”黃蓋大喝,“隨我沖陣!”
五千江東軍如潮水般涌上,華雄殘部大敗,退守關內。
孫堅立于關前,仰天大笑:“董卓老賊,你的末日到了!”
可就在這時,一支冷箭破空而來,直取孫堅咽喉!
“主公小心!”程普飛身撲上,以身擋箭,右肩中箭,鮮血直流。
孫堅大怒,舉槍怒指關上:“何人暗箭傷人?”
關上,一人立于城樓,白衣白袍,手持長弓,正是呂布。
“孫堅。”呂布冷冷道,“你不過一介武夫,也敢犯我虎牢?”
孫堅怒喝:“呂布!你背主弒父,無恥之徒,也配稱英雄?”
呂布大笑:“英雄?這亂世,強者為尊!今日,我便讓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武道!”
他彎弓搭箭,又是一箭射出。
孫堅舉槍格擋,箭矢入槍三寸,槍身震顫!
孫堅心頭一凜:**此人箭術,竟強至如此!**
他知今日難破虎牢,只得下令退兵。
臨行前,他望向關上呂布,眼中燃起戰意。
“呂布……這一戰,我記下了。”
---
###四、酸棗·諸侯大營
孫堅敗退的消息傳來,諸侯大營一片嘩然。
“華雄已敗,孫文臺竟也敗于呂布之手?”袁紹驚怒。
曹操皺眉:“呂布有虓虎之勇,不可輕敵。我愿為先鋒,再戰虎牢!”
袁紹冷哼:“孟德,你兵不過數千,何談先鋒?”
這時,一人起身,正是劉備。
“袁盟主,我二弟關羽,愿戰呂布!”
關羽立于帳中,面如重棗,長須飄飄,手握青龍偃月刀,殺氣逼人。
袁紹不屑:“你兄弟三人,不過販夫走卒,也敢言戰呂布?”
張飛怒喝:“你若不敢,我張飛愿戰!”
帳中一片哄笑。
曹操卻正色道:“關云長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如讓他一試。”
袁紹猶豫片刻,終點頭:“好!若關羽能勝呂布,我必重賞!”
---
###五、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次日,諸侯聯軍兵臨虎牢。
呂布立于關前,一人一騎,一桿方天畫戟,傲視群雄。
“誰來送死?”呂布大喝,聲震四野。
關羽策馬上前:“關某來會你!”
兩馬相交,刀光戟影,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張飛怒喝:“三姓家奴!休得猖狂!看我張飛!”
說罷,挺丈八蛇矛,直取呂布。
呂布以一敵二,竟絲毫不落下風,又戰三十合,仍不分勝負。
劉備見狀,也不再猶豫,挺雙股劍,策馬上前:“呂布!納命來!”
三匹馬,三般兵器,圍住呂布,大戰百余合。
呂布雖勇,終究雙拳難敵四手,漸感不支。
“好!今日暫且饒你們性命!”呂布大喝一聲,虛晃一戟,撥馬便退。
“三英戰呂布!”諸侯軍中爆發出震天歡呼。
孫堅立于陣前,望向劉關張三人,眼中閃過一絲復雜。
**——英雄出少年,然天下,終究是兵權與謀略之爭。**
---
###六、長安·未央宮
董卓退守長安,怒不可遏。
“呂布!你竟敗于三人之手?”董卓咆哮。
呂布單膝跪地:“大王,三人合力,非一人可敵。且我軍士氣低落,糧草不繼,不宜久戰。”
董卓怒極反笑:“好!好!我董卓縱橫天下,竟被幾個無名之輩所辱!”
他抽出佩刀,猛劈龍椅,木屑紛飛。
“傳令:即日起,全城戒嚴,征召百姓為兵,掘地三尺,搜刮糧草!我要讓這長安,成為諸侯的地獄!”
李儒勸道:“大王,此舉恐失民心。”
“民心?”董卓大笑,“我董卓一生,何曾靠過民心?我靠的是刀,是兵,是鐵血!”
他望向窗外,眼中殺意滔天。
“我董卓,絕不認輸。這一戰,我要讓天下知道,誰才是真正的霸主!”
---
###七、荊州·襄陽·州牧府
黃巢——劉表——立于高臺,手捧戰報。
“主公。”蒯良道,“三英戰呂布,諸侯士氣大振。董卓退守長安,掘地三尺,搜刮百姓,民怨沸騰。”
黃巢冷笑:“董卓殘暴,自取滅亡。諸侯雖勝,然各懷鬼胎,不久必生內亂。”
他望向北方,眼中燃起帝王之火。
“傳令:即日起,荊州全境戒嚴,征召新兵,修繕城池,囤積糧草。我要讓這荊州,成為亂世中最后的凈土。”
他低聲自語:
“這一世,我不再是流寇,而是王者。”
“我要以荊州為基,待天下有變,再以王者之師,平定四海!”
---
###八、幽州·薊城·太守府
冉閔——公孫瓚——立于城樓,手握戰報。
“主公。”趙云道,“董卓退守長安,掘地三尺,民不聊生。諸侯聯軍,各懷異心,恐不久將散。”
冉閔冷笑:“董卓殘暴,必敗。諸侯無能,必亂。這天下,終究要靠實力說話。”
他望向北方草原,眼中殺意滔天。
“傳令:白馬義從即日起,每日奔襲百里,夜戰三時。我要讓這三千白馬,成為北地最鋒利的刀!”
他低聲自語:
“這一世,我雖為公孫瓚,但心仍是冉閔。”
“我要讓這白馬義從,成為胡騎的噩夢!”
---
###九、天下將定?
諸侯伐董,看似勢如破竹。
可沒有人知道,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董卓雖退,卻仍握有天子與大軍;
諸侯雖勝,卻已各懷鬼胎,離心離德。
而真正的王者,正在暗處,靜待時機。
黃巢在荊州,靜觀其變;
冉閔在幽州,厲兵秣馬;
鐵木真在草原,蓄勢待發;
趙匡胤在淮南,整軍備戰;
項羽在江東,欲奪天下先機;
劉裕在益州,閉關自守。
他們六人,皆為“逆骨之首”——
不甘命運,不畏強權,不懼失敗。
這一世,他們要以他人之身,行自己之志。
**亂世出英雄,而他們,注定是主宰亂世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