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莊謙初振家聲及明末莊氏名人

一、初振家聲

莊謙,字含光,《莊氏族譜》(1661年修)未載其生卒年。莊謙幼承庭訓,苦讀儒家經典,尤喜《左氏春秋》,亦好讀《史記》《漢書》。莊謙墓志于1947年出土于莒縣東南之孫由(孫游)村,其中載其生年為明萬歷十二年(1584),卒于明崇禎十年(1637),故其享年為54歲。明萬歷四十年(1612)壬子科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進士,授汝寧府(今河南省汝南縣)推官、浙江道監察御史,曾為陜西巡按。

莊謙為人至孝悌,與兄弟分家析產時“不私寸產”,繼承與弘揚儒家的孝道與處事以公的品德。巡按陜西時,本著儒家“仁道”與“慎刑”的精神原則,“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因而上下反映良好。“上疏奏議,悉見施行澄清”,其功德碑在陜西留存至今,其處事正直,可見一斑。

這里稱贊莊謙的“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御”,最早出于《詩經·大雅·烝民》,后來莊謙的《墓志銘》中亦部分地引用?!吧鲜枳嘧h,悉見施行澄清”是《墓志銘》中稱贊莊謙的話。

莊謙是莊氏自江南東海郡遷莒之后,第一個考中舉人,又考中進士并出仕為官的人,故后世稱其為“初振家聲”。據《明熹宗實錄》記載,莊謙于天啟五年(1625)四月開始為浙江道監察御史,巡按陜西當在此以后。據《崇禎長編》記載,崇禎元年(1628)四月,莊謙被免去御史職務。

二、關于莊謙所處理的若干問題的評價及其功過是非

(一)莊謙疏糾門戶南京刑部尚書胡應臺

《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一稱:天啟五年七月,“南京刑部尚書胡應臺革任回籍,以御史莊謙奏為邪黨也”。又,《明熹宗實錄》卷六十載:天啟五年六月,“御史莊謙疏糾門戶南京刑部尚書胡應臺付部議處”。這兩條記錄的內容基本相同,都是說胡應臺因莊謙的糾劾而遭到處分,只是時間上略有差異,但這并不影響事件的真實性。

二十四史之《明史》中,無胡應臺傳記,但在其他人的傳記中,對胡應臺有所涉及,約十余處。從有關資料來看,胡應臺(1574—1644),字征吉,明代湖廣瀏陽人。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歷職兩廣總督、刑部侍郎、尚書等?!睹魇贰肪矶盼辶袀鞯谝话巳d有萬歷進士、南京御史張繼孟上書“劾南京兵部尚書胡應臺貪污”,但是“帝并不納”。這說明胡應臺在官德及品德上確有污點,但他善于應對各種風波而保全自己?!睹魇贰肪矶逡涣袀鞯谝蝗庞涊d,當時有名為龍錫者被判死刑,有黃道周等人認為“不宜坐死罪”,胡應臺等亦上書“乞宥”。這說明胡應臺非落井下石之輩。在崇禎朝,胡應臺處理的案件皆未得到最高統治集團的賞識,故其結局只能是免職歸里。

莊謙作為御史,其職責即在于糾察處理官員隊伍中的貪占等惡行,故對胡應臺的貪污行為予以彈劾是其職責所在,是正確的行為,而且告發胡應臺的不光是莊謙一人,還有其他人。這進一步說明胡應臺貪污是事實,雖然萬歷皇帝不予處理,但不能說明此事是莊謙多此一舉。

另《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卷之十天啟五年八月至十二月的記載為:“有郭士望、周士顯賄升,吏部之煥居中關說,因受士顯銀千兩,似應嚴追以助工費可也,之煥而外,又有陳以聞者,前以經臺臣莊謙等論劾,但旨下部議,才降級耳?!?/p>

這里的記載是說有兩則賄升事件,一件是吏部的之煥受銀千兩,另一件是陳以聞因犯有賄賂升官的錯誤,已受到莊謙的論劾。對這兩件事,皇上下旨復議后,只給予降職處分。這里與莊謙有關的是他對陳以聞行賄的論劾。莊謙作為御史,這樣的事可能常有,也會由于某種原因,未必每一件都能記錄并流傳下來。但從以上兩事,可以看出莊謙是一個認真負責、恪于職守的官員。

(二)免榷潼關、咸陽商稅的評價問題

《明史》卷二二本紀第二二記載:(天啟)“七年春正月辛未,振鳳陽饑。乙亥,太監涂文輔總督太倉銀庫、節慎庫。崔文升、李明道提督漕運河道,核京師、通州諸倉。辛卯,免榷潼關、咸陽商稅?!?/p>

《明熹宗實錄》卷八十載,天啟七年(1627)正月二十三日“免榷潼關、咸陽商稅,從陜西巡按莊謙請也?!钡匠绲澰晔率呷眨ㄒ徽f二十二日),又恢復了潼關、咸陽等地的榷稅。

究竟是莊謙的請求免榷商稅應該肯定,還是崇禎帝的恢復商稅應該肯定呢?

首先,應該看到莊謙提出免稅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

就大的社會背景而言,明朝自萬歷起,隨著各種賦稅的加重,社會矛盾更加激化,整個統治已開始走下坡路了。明朝中后期,整個國家最沉重的負擔是朱明宗室人員的俸祿及田產等。關于宗室人員的數量缺乏準確的統計,一種說法是,明初洪武年間僅58人,永樂年間達127人,嘉靖八年(1529)達8703人,而據徐光啟的統計,萬歷時已達13萬人,甚至更多。這批人靠國家供給俸祿(包括米糧),還要占用大批土地。萬歷初年,全國財政支出1854萬兩,其中宗室人員俸祿即達551萬兩,占近三分之一。萬歷皇帝又給宗室大量賜田,每次幾千頃。萬歷帝之子福王有田3萬頃,其他諸王也占有大量田地財產。

萬歷帝本人政治上昏庸透頂,而在浪費國家資財方面卻是遠勝饕餮,每年買珠寶就用銀幾十萬兩,一個人全年就要開銷100多萬兩白銀。他一家人的用費比國家處理幾次大戰役的經費還多。如萬歷二十八年(1600),工科給事中王德完上書說:“近歲寧夏用兵,費百八十余萬;朝鮮之役,七百八十余萬;播州之役,二百余萬。今皇長子及諸王冊封冠婚至九百三十四萬,而袍服之費復二百七十余萬,冗費如此,國何以支?”因“請減織造,止營建,亟完殿工,停買珠寶,慎重采辦,大發內帑,語極切至。帝亦不省”(《拯陳國計匱乏》,見《明史》卷二三五列傳第一二三)。從這個數字不難看出,萬歷帝一家的用費比國家的幾次大的戰役用銀還要多,在萬歷時期這一類事不是絕無僅有。萬歷中期以后,為了集聚錢財,又派出大批礦監稅使到全國各地大肆搜刮。這些礦監稅使到地方上后,頤指氣使,無惡不作,為了集聚財富,甚至大肆挖掘古人的墳墓。據研究,當時這伙人搜刮的財富約五千余萬兩白銀,而交給萬歷帝的僅有五百余萬,其余的都進了這伙礦監稅使及其爪牙的個人腰包。

這些礦監稅使的胡作非為無疑使商稅的征收比例大為提高,加上明朝后期的所謂“三餉”的征收更使商稅率提高,廣大人民負擔加重?!叭A”即遼餉、練餉、剿餉,自萬歷末年,開始了與東北地區滿洲貴族的戰爭。至天啟朝,在近30年的時間里,明朝在東北邊疆一直有十萬左右的兵力與滿洲貴族作戰,因而需要巨額經費支撐。這一項就是遼餉。除外,為鎮壓農民起義要訓練軍隊,又要加派征稅,這就是“剿餉”。崇禎時又提出訓練“邊兵”,又要加派征稅,這就是“練餉”。據研究,當時收遼餉5200062兩,剿餉280萬兩,練餉730萬兩。這幾項都是人民的沉重負擔。

“三餉”之征直到清朝建立之后才宣布廢除,但并不徹底。

除“三餉”之征外,對木材、食鹽等進行榷稅也是明朝稅收的重要項目,但這些稅收受到一些官員的反對。例如,工科給事中王德完在萬歷二十八年曾反對四川采伐木材榷稅,也對韓應龍榷鹽的意見提出反對和批評。

天啟帝朱由校即位后,鑒于財政困難,有些官員提出重開榷稅的建議,但受到內閣首輔葉向高的反對,竊取權柄的宦官魏忠賢為了自己撈取政治資本,也一度廢除部分地區對商稅的榷收。

如《明熹宗實錄》卷七十七載,天啟六年(1626)十月初九,鎮守山海關太監陶文言:“關外潘家口、桃林、界嶺、冷口等處,每年所抽木稅等銀,通計四千有余,原非正額之供,久作虛糜之耗。乞敕部酌議,或解助大工,或存留修筑城堡?!钡弥迹骸斑吙诟魃藤Q易良苦,各口稅銀既不系正供,著盡行蠲免,以彰朝廷恤商德意?!?a href="../Text/chapter01_0002.xhtml#ch1" id="ch1-back">[1]

又《明熹宗實錄》卷八十載,天啟七年正月二十,“以廠臣魏忠賢捐貲葺理鄚城藥王廟,上心嘉悅,命四方商賈依廟開廛,一切租稅盡行蠲免,所有香火錢糧差內臣張添祥等前往經管,公同登記收貯,以備修理焚祝之資,府縣官不得干預”。

在上述情況下,才發生了“天啟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免榷潼關、咸陽商稅,從陜西巡按莊謙請也”(見《明熹宗實錄》卷八十)一事。

從以上有關資料可以看出,莊謙請求免榷潼關、咸陽商稅一事,并非偶然發生的孤立現象。它是明中期以來賦稅加重的一種反彈,也是明中期以來反對榷稅思潮發展的結果,應該說它的出現與明末的黨爭特別是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爭斗,沒有多少直接關系,因為雙方都既有主張榷稅又有反對榷稅的人物。

莊謙不能不受到當時閹黨與東林黨斗爭的影響,但是進行榷稅與反對榷稅并不是這兩黨斗爭的焦點,對于莊謙提出請求免除潼關、咸陽商稅一事應從其他角度進行分析。應該說,莊謙的這一建議對于當地商業的恢復與發展多多少少是有推動作用的。后來,崇禎帝朱由檢接受了廣西監察御史姜兆張恢復潼關、咸陽一帶商稅的意見,其主要理由是:“潼關一路為秦晉要途,龍車一寨當秦楚要害,商賈輻輳,貨物鱗集孔道,便于營息,榷稅易于取盈,稅課大使額設已久,歷數十年民不稱厲。”所以,對于這么富有又易于收稅,人民不反抗的地區,為什么不去收稅而是輕易放棄呢?后面提到在這里收稅每年可得二萬余金,要是不取之以為兵餉,那真是愚蠢至極。有鑒于此,朱由檢和姜兆張一類的“聰明人”就堂而皇之地恢復了榷稅制度。

(三)關于莊謙為首上防御急著的評價

《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七記載,天啟六年正月,浙江道御史莊謙等共陳防御急著,其主要內容是:“議速振京營,議厚集兵力,議運入倉糧,議速補近道,議嚴搜奸細?!?a href="../Text/chapter01_0002.xhtml#ch2" id="ch2-back">[2]對此的批復是:得旨,“這本條議五款堪備緩急”。

這封上書的背景是天啟五年,薊遼督師孫承宗由于受到魏忠賢一伙的打擊排擠,憤而辭職。明軍對此上下不滿,新任兵部尚書高第在關外城堡撤防,只有袁崇煥堅守寧遠,關外之地白白送人。兩個月后,清兵在努爾哈赤率領下,向寧遠和山海關發起進攻。進攻之前,在沈陽舉行了祭天大禮,以鼓舞清兵士氣。此種狀況使明軍前線告警,畿輔震動。就是在此危急存亡之秋,莊謙作為巡按御史聯合他人共同上防御急著。

“防御急著”的意思就是:為抵抗清(后金)軍的進攻而急需采取的措施?!白h速振京營”,京營就是守衛京師的部隊。本條主要論述如何盡快使守衛京師的部隊振作起來,以為與清軍的最后決戰做好準備。這一條的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這一條對清軍也沒有用上。

因為明朝京師北京,最后不是被清軍攻破的,而是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破的,崇禎帝吊死在煤山,明朝因而滅亡。而李自成雖曾率農民軍去山海關與清軍作戰,但可惜的是一觸即潰,之后他一口氣跑回北京,第二天在武英殿慌忙即皇帝位,后又率20多萬大軍,帶著在北京搶掠的7000大車珍寶,向西安溜之乎也,完全是一派流寇主義[3]的作風,因而使北京變成了一座無軍隊駐守的城市。后來,多爾袞在與史可法論爭時說過:“清之得天下,取之于闖賊,而非取之于明朝?!睉撜f,多爾袞在這里講了一句真話。沒有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也不會滅亡,滿洲貴族建立的清朝也許只能像歷史上的遼、金、西夏一樣,居中國某隅延續一段時間而已。當然歷史不好假設。

所以,莊謙當年費心費力提出的“議速振京營”的意見并沒有得到實際運用,當然也不能因此否定它的積極意義。

“議厚集兵力”,這是軍事學上的重要的用兵方法之一。毛澤東軍事原則叫作:“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不但必須應用于戰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須應用于戰術的部署方面?!?a href="../Text/chapter01_0002.xhtml#ch4" id="ch4-back">[4]

毛澤東的這一軍事原則是我國古代優秀軍事思想的發展,如《孫子兵法·謀攻篇》曰:“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边@是說根據敵我兵力對比的數量決定具體的作戰方法。如果十倍于敵,則圍而殲之。如果五倍于敵,則大膽攻戰。如果二倍于敵,杜佑注《孫子兵法》時指出,則應分出一部分兵力為疑兵,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這樣更易消滅敵人。如果敵我力量相當,就要運用計謀分散它,打敗它。如果兵力少于敵人,就要采取暫時避戰的方法。如果明顯比敵人差,就不要與敵人接觸。這是講的一般戰法。當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以少勝多,但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集中兵力的戰法還包括另一種理解,就是《孫子兵法·虛實篇》所謂:“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边@就是說,要運用計謀,使敵人分散兵力,而我卻保持兵力集中的態勢,這樣即可擊敗分散了兵力的敵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大多是如此。例如,新漢昆陽之戰。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中兩次提到,新莽以號稱百萬實則42萬的軍隊與僅有兩萬多人的漢軍作戰,結果由于兵力分散,加之指揮失誤,氣勢分散,指導思想為民眾所唾棄,故在劉秀集中組織的3000人的敢死隊面前無法抵擋,新莽之軍最后以慘敗告終。

總之,以莊謙為主提出的“厚集兵力”的建議是符合古今軍事理論中“集中兵力”的原則的,在明末清初的時節中,是有積極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

“議運入倉糧”,這是講的軍隊乃至全民的后勤供應問題。在明末的歷史關頭,關外有滿洲貴族的虎視眈眈,內部又有諸多農民起義,西北、西南地區都有若干民族之間的糾紛,還有西方殖民主義及東方倭寇的侵擾。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官員隊伍、龐大的軍隊及廣大工、農、商、學群眾的吃飯問題,無疑是關系到國家安危的一個基本問題?!斑\入倉糧”,即把糧食運到倉庫保存,以備軍隊與各級官府、民眾的不時之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

就單純的戰爭而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絕不僅僅是雙方軍隊的比拼。就春秋時期的戰爭而言,《孫子兵法·作戰篇》“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這里說的是“十萬之師”,如果是百萬之師呢?那么各方面的開銷更大,即使用糧一項,也會大得驚人。所以,“運入倉糧”,這是戰爭和抗災工作中最基礎的準備工作。

“議速補近道”,這里主要是說運兵與運糧草的道路問題。應選擇與建成快捷近便的道路,以備軍事上的急用。另一位御史陳睿謨亦上疏提出“間道之防守宜周”,也是談的運兵運糧的問題。《孫子兵法·用間篇》:“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這里是說,一次戰役涉及面廣,不僅費用浩大,而且軍隊行程也要千百里之遙。雖然兵貴神速,但“怠于道路”是戰爭常態。所以,兩軍對戰時或運輸兵力及物資時應以近道為主。因此,莊謙“速補近道”的建議也是當時的急務之一。

“議嚴搜奸細”,敵我兩方對峙時,雙方往往會派出情報人員,刺探對方的情報、信息。此種人員,本方稱為情報人員,對方(敵方)即稱為奸細或間諜等?!秾O子兵法》專作《用間篇》,就對敵方運用間諜刺探情報的有關問題做了說明。梅堯臣注曰:“唯敵之情,必由間者而后知也?!睆堫A亦曰:“必因人而后知敵情也?!睂O子把“間”分為五種,即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總起來可稱為內奸或奸細。

明朝末年,崇禎帝把守北京各城門的大權交給親信宦官,正是這些宦官充當了李自成的內奸,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李自成進北京前,就與太監杜之秩有聯系,杜已決定充當李的間諜。杜之秩于1644年被派去居庸關任監軍。是年二月,李自成率軍攻至居庸關。守將唐通出關與農民軍作戰。杜之秩卻于三月六日,開關向李自成投降,充當了農民軍的奸細。至于事先他是如何與農民軍聯系的,尚缺乏確切的證明材料。這樣唐通被置于腹背受敵的危險形勢下,最后不得不降。三月十五日,杜之秩率領農民軍至北京城下,其同伙又乘夜將杜之秩以吊籃接入城內,之后開始了農民軍與明政府的談判。崇禎帝拒絕了封李自成為西北王的要求,和談破裂。三月十八日,農民軍進入北京,崇禎帝吊死在煤山,明朝滅亡。

由以上可以看出,莊謙在明末提出嚴搜奸細的建議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他不愧為一個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

總之,莊謙的防御急著,受到朝廷的重視,被認為“這本條議五款堪備緩急”,應予實行。莊謙的這些條議也反映了當時明朝有愛國心、責任感的官員群體的思想傾向。如兵部尚書王永志曾提出料理山海關緊急事務,其要在急調各鎮兵馬,一面救援關內,一面捍衛京師,一面防護通津糧餉等等。御史陳睿謨提出:寧前之應援宜急,間道之防守宜周,京軍之操練宜實,火藥之試造宜預,奸細之盤詰宜嚴,城守之料理宜急,凍糧之收聚宜亟,等等。上述建議與莊謙的建議各有千秋,亦皆值得重視。

據《明熹宗實錄》卷八十六載,天啟七年七月,為慶祝延鎮大捷,對內外有功之人進行獎勵,莊謙因功被賞銀十五兩。當時最高的有一人賞銀四千兩,其他的有四十兩銀子的,大多是十五兩銀子,最少的是六兩。

另外,1947年在莒縣孫由(孫游)村出土的莊謙墓志銘稱:在崇禎二年(1629)清兵南下,兵臨北京城下時,莊謙指授方略,退敵,靡不有功。可見莊謙是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因此,他提出防御急著闡述自己的軍事思想,是不奇怪的。

(四)關于莊謙為魏忠賢建造生祠一事的是非

《明熹宗實錄》卷八十六記載,天啟七年七月,“巡按陜西御史莊謙請為魏忠賢建祠于延鎮,許之”。卷八十七又載:總督陜西三邊史永安,巡撫陜西胡廷晏,巡按陜西莊謙、袁鯨率眾合詞請建魏忠賢生祠于固鎮太白山龍池之西。內有“惟岳齊天,用象生申之翰,如泉滿地,式弘賚傅之霖,績在東陲,惠流西鄙”等語,許之。祠名“懋彝”。

這里記載了莊謙先后兩次為宦官魏忠賢建生祠的事。一次是他主動的,另一次是他跟隨總督、巡撫等人為魏氏修祠。在向皇帝的奏疏中含有吹捧奉承魏氏的話:“惟岳齊天”,是說只有魏氏才像高山一樣,其功勞可與天同高?!坝孟蟆笔恰兑住穼W用詞,就是存在的某種現象。“生申”是用《詩·大雅·崧高》詩意的典故,說“維岳降神,生甫及申”,他們“維周之翰”,即他們是西周朝的棟梁。《毛傳》:“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边@是以周王朝的申伯、甫侯比喻魏氏。以下幾句也是吹捧魏氏的。

對于魏氏的評價,史學界有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魏氏毫無疑問不是善人,可是相對朱姓大明王朝來說,他還是很實用的。他起碼能讓國家平穩,自然他自己也貪,可是他也做事,最終筆者給的評價便是,他是一個“并不賢的賢臣”。

另一種觀點是:魏氏是萬歷死后24年內,極少的真正做事且有足夠能力的人,有一定的政治頭腦和戰略眼光。在他執政前,明朝從萬歷末年到天啟三年(1623)屢戰屢敗,野戰敗、守城敗。根本原因是軍隊指揮者無能和自大,以及戰略方針錯誤,軍餉匱乏。魏忠賢上位后,開始整頓軍隊,采用以守為攻的戰略方針,使得后金不能首尾相顧,對禍亂天下的東林黨進行清算,引進西方先進武器,使明軍從屢戰屢敗,變成勝負參半……

崇禎即位后,殺了魏氏,失誤于人事安排,給予后金重新坐大和反撲的機會。如果魏氏或者天啟帝正常死亡,那么明朝大概率不會那么快滅亡,后金必然沒有入關的根基和實力。

另一種觀點指出:魏氏出任司禮監秉筆太監,明熹宗賜名魏忠賢。對朝臣彈劾魏忠賢,熹宗皆不采納。天啟四年(1624),魏氏多次矯詔干預朝政,副都御使上書彈劾魏氏二十四大罪狀,左光斗上書彈劾魏氏三十二死罪。在此后六個月內,有七十余名官員上書一百多份,國子生一千余人聯名上書,揭發魏氏二十四項大罪,要求熹宗學武宗殺劉瑾的做法,殺魏氏。熹宗不但不理,反而嚴斥上書之人。魏忠賢對上書官員進行殘酷打擊報復。

魏氏手下既有一幫宦官充當其爪牙,為非作歹,又有一些文臣士大夫為虎作倀,有所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爪牙遍及全國。

天啟七年,熹宗死去,由其弟朱由檢繼位。群臣紛紛上書,要求懲罰魏氏。熹宗駕崩前曾告訴朱由檢,魏氏可辦大事。朱由檢面對群臣的彈劾,終于下定決心處理此事,十一月將魏忠賢發往鳳陽安置,后又詔令將魏忠賢逮捕,回京審訊。魏忠賢聞訊,在途中自縊而死,結束了其是非纏身,蓋棺而難論定的一生。

評價歷史人物,應堅持正確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社會生產力標準,看他的主要作為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起了何種作用。對舊時代的統治階級人物,不要拘泥于個人思想品德的評價。

關于生產力對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馬克思的名言是:“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a href="../Text/chapter01_0002.xhtml#ch5" id="ch5-back">[5]毛澤東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a href="../Text/chapter01_0002.xhtml#ch6" id="ch6-back">[6]

根據這一根本標準,可以看出魏忠賢除了禍亂明熹宗時的朝政,品質惡劣之外,他的作為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還有點好處。例如,他減輕或取消了部分商稅,這對于明朝隆慶萬歷年間出現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萌芽的發展應該是有好處的。這比之崇禎帝接受姜某的建議恢復潼關、咸陽的榷稅要有益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魏氏在天啟年間對明朝軍隊的整頓,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這也是應該肯定的。

至于魏氏那一套宦官的胡作非為,當然是應該徹底擯棄與批判的。

莊謙兩次為魏忠賢建生祠,是同意并實行了對魏氏的吹捧奉承,當然是不好的。給魏氏建生祠,《先撥志始》說是全國建有40所。《明史》卷三〇六列傳一九四稱:“生祠之建,始于潘汝禎?!迸巳甑潪檎憬矒幔捉粲谖骱?,天啟六年六月上聞,賜名“普德”。自此之后,天下效尤,各地督撫、巡按、侯爵等共建魏忠賢生祠近50所。當然每所也都是皇帝同意的。每一祠之建,用費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開封建祠,毀壞民房二千余間,建祠實際上成了危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一場災難。

莊謙對這場非正常的運動,當然不可能做到抵制,對此他究竟有什么樣的責任應該具體分析。不應該對其簡單地扣上“閹黨”的帽子了事,更不能因為他不是東林黨人就予以全盤否定。當然,對于東林黨的功過是非,也應予以客觀評價。有人認為,東林黨專注于黨爭,不注重建設,代表的是東南地區地主富商的利益,對引起明末農民起義要負一定的責任。“東林之持論甚高,而于籌虜制寇,卒無實著”,不如魏氏一伙的實干,魏氏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明帝國的內部矛盾。這些問題都需要客觀評價。

三、明末莊氏家族的其他名人

明朝萬歷末年,大店莊氏除莊謙因中進士而出仕之外,還有其三叔家的兄弟莊鼐(字調之)因武功突出而被任命為洛口守備;五叔家的堂兄弟莊整被任命為遼東守備。守備一職在明代秩為四品或五品。莊謙被任為巡按御史[7],其官階并不比莊鼐、莊整高,僅為七品官,但由于監察御史的特殊身份,其權勢是較大的。自漢武帝設十三部(州)刺史以來,他們都是官小而權大,小事可以立決,大事可直接奏皇帝。因為他們是代天子巡行,所以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等二、三品的官員,也必須對他們畢恭畢敬。因此,巡按御史一職具有更多的榮耀與權勢。莊謙作為監察御史,也有一定的軍權。

由于莊謙的堂兄弟莊鼐、莊整皆任守備之職,故其叔父希禹、希昌皆誥封威遠將軍。當時莊謙的二弟莊升還被推舉為“歲進士”,雖然這只是貢生的雅稱,但在當時也是一種榮譽,對提高社會地位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其三弟莊賁,亦為廩生,在當時的時代,也非人人可及。

莊升之子莊永齡,清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任兵部主事,以弘揚儒家孝悌精神著稱。在明朝末年清兵南侵的“壬午之變”中,莊永齡的二姐被清軍擄去為奴,備受苦楚。莊永齡居京為官后,經多方探聽,終于知其下落,后變賣家產,重金贖回。莊永齡又出資為其購買田產房屋,使其安度晚年。此事受到了族人及鄉鄰的普遍贊譽,對鄉風民情產生了良好影響。

莊永齡之弟莊鹿齡,亦為歲進士,為人溫厚平和,光明磊落,在族中亦以孝悌著稱,幼讀詩書,在郡邑中有文名。傳至第十世,有莊詠,為乾隆戊申(1788)順天鄉魁,嘉慶己未(1799)科進士。傳至第十二世時,有莊予楨(1830—1906),為咸豐八年(1858)舉人,同治壬戌(1862)科進士。傳至第十四世時,有莊陔蘭,為光緒恩科舉人,光緒甲辰(1904)科進士,欽點翰林,其子孫中另有舉人、拔貢多人。

莊謙三弟莊賁,為廩生,生子莊岳齡。岳齡自幼讀書不拘泥于章句,而重實用。其后世傳至十一世時,有莊瑤,為嘉慶丙子(1816)科順天經魁,丁丑(1817)科進士。莊瑤子莊錫級,為咸豐壬子(1852)科舉人,咸豐丙辰(1856)科進士,成就了“父子進士”的美譽。

大店莊氏遷莒之后,其后世子孫有多人考中舉人、進士,這與明朝末年的莊謙及其兩個弟弟重視家庭教育,重視督促子孫刻苦學習儒家文化有直接關系。另外,莊謙和莊永齡的“始售南宮”,亦為后世子孫起到了榜樣示范作用,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施甸县| 东方市| 当阳市| 于田县| 扬中市| 信宜市| 育儿| 潍坊市| 江安县| 萨嘎县| 邯郸县| 镇江市| 馆陶县| 高雄县| 固安县| 微山县| 东山县| 青岛市| 永修县| 余干县| 广河县| 元阳县| 昌宁县| 花垣县| 江北区| 福安市| 新疆| 泰宁县| 莆田市| 道真| 金阳县| 敦化市| 霍林郭勒市| 长宁区| 格尔木市| 夏河县| 忻州市| 广元市| 游戏|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