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本書的總體構想

總而言之,本書試圖將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信仰這兩個領域的研究貫通起來,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作一番綜合性的考察。我們的目的是通過一些具體的實證性研究,一方面考察隋唐國家祭祀體系本身具有的宗教性,另一方面考察其與道教、佛教及各種地方祠祀的互動關系,從而刷新我們對于國家禮制與宗教關系的認識。

第一章《隋唐國家祭祀的神祠色彩》是對國家祭祀體系本身宗教性的研究。第一節通過對以五岳四瀆為代表的山川神、風伯雨師、后土等祭祀的考察,分析自然神的人格化,并對國家賜予山川神以人間官爵的現象給予特別關注。第二節是對釋奠禮制和孔廟祭祀的考察,我們強調指出孔廟祭祀的偶像崇拜這一突出特點,并以民眾在面臨祈雨、求子等人生困境時向孔廟祈禱之事實,揭示其宗教性功能及其與民間祠祀的類同。第三節考察了隋唐國家對于先代帝王的祭祀,隨著國家祭祀的儒家化,先代帝王的祭祀也從儒家經典的抽象原則逐步得到具體落實,并體現在國家的禮典與法典之中。在這個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是先代帝王祭祀的重心從“圣賢”向“帝王”的轉變。在中晚唐時期,雖然中央級的祭祀色彩在淡化,但這些先代帝王廟背后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傳統更加鮮明,國家強調的是其代表的政權合法化問題,而百姓則將其視作地域社會中的普通祠祀,寄托著他們的愿望與要求。第四節,我們考察了唐代長安城中的一些皇家祠廟,如皇后別廟與諸太子廟等。這些擬宗廟性質的祠廟雖多是復雜的政治斗爭的產物,但其散布于各個坊里,卻使得皇家祭祀貼近了民間,而這種立廟祭祀的方式則是受到民間風俗影響的結果。通過本章的研究,我們試圖證明,即使經歷了漢代以來儒家化和禮制化的洗禮,隋唐國家祭祀體系仍有著濃厚的神祠色彩,這使其在某種程度上與民眾信仰重新結合起來,使之有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基礎。

第二章《道教、佛教與國家祭祀》,主要探討國家祭祀與道教、佛教這些制度性宗教的互動關系。具體而言,我們在第一節考察了皇帝的圖像(包括塑像與寫真)在國家祭祀活動中的運用,以及佛寺、道觀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隨后三節,重點考察了岳瀆祭祀、道教與民間信仰之交匯,我們不僅討論了隋唐國家對岳瀆的管理制度,而且通過大量的石刻材料,揭示了高宗封禪活動中的道教因素、道教徒馬元貞主持的岳瀆投龍與武周革命政治宣傳的關系,以及唐玄宗時期建立五岳真君祠的背景等。要言之,皇帝圖像進入寺觀、岳瀆祭祀與道教的結合、相關民間故事的流傳、國忌行香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使國家祭祀貼近民間而走向世俗化,另一方面卻又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國家政權的神圣性,祭祀活動本身也因而具有強烈的象征色彩。

第三章《“祀典”與“淫祠”之間》,我們將從禮制的角度出發,重點考察國家祭祀與各種地方祠祀的互動關系。在國家祭祀與淫祠之間,存在著一些中間層面,而不完全是非此即彼那樣的絕對和簡單。對于“祀典”與“淫祠”的認定,實際上涉及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格局,特別是中央控制地方文化資源的方式,也隱含著國家正統的儒家倫理和意識形態與地方性崇拜的對立與妥協。作為盛唐禮典的《大唐開元禮》實際上將地方祠祀的認定權力下放到州縣,而從中晚唐以來,各地的《圖經》逐步成為判定“淫祠”與否的依據,這顯示了對地方性信仰傳統的尊重。與此同時,在唐宋之際,“祀典”概念逐步從儒家經典的抽象原則走向具體化,同時也在不斷擴大中。而佛、道二教也走向世俗化,并在功能上與民間神祠合流。在北宋時期的國家禮典里,佛寺、道觀與神祠的地位逐步趨同,這標志著從唐代以來對神與人、神與神關系的調整初步完成,形成了一個由皇權支配的新的神明系統。

第四章《從祈雨看隋唐的國家祭祀與社會》基本上是一個個案研究。在常祀之外,不定期的祈禱也是國家祭祀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祈雨,更是溝通皇帝、官僚體制、各種宗教及地域社會的重要途徑,介于禮與俗之間。通過對祈雨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唐代國家禮制的世俗化傾向及其與宗教的結合,也可以看出佛、道教本身世俗化的趨向,從而對唐代國家祭祀的特點有更為具體的認識。

附錄一,是對近年重新發現的《唐華岳真君碑》的詳細研究,首先依據原拓重新校錄了碑文,對一些重要詞句略做注釋,隨后梳理了此碑已往的著錄情況,分析了碑文中的平闕與避諱現象,并對撰人、書人及立碑主持者做了考證。該碑是開元十九至二十年(731—732)唐玄宗在五岳二山建立真君祠的重要見證,反映了國家祭祀與道教的互動關系,彌足珍貴,因此本書將其作為附錄收入。

附錄二,利用新發現的大歷八年(773)《唐天柱山司命真君廟碑》、開成五年(840)《潛山真君廟左真人仙堂記》二碑,考察了唐代潛山的信仰世界。潛山九天司命真君廟的置立,可視作此前司馬承禎奏置五岳真君祠的余響。與此同時,被道教視作“血食之神”的潛山神,以及左慈這樣一位前代著名方士在當地信仰世界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左真人堂在司命真君廟的建立,也是中晚唐佛、道教與地方祠祀合流的一個生動個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南县| 江孜县| 宁国市| 滦南县| 东安县| 玉门市| 永嘉县| 石阡县| 特克斯县| 诏安县| 汨罗市| 梧州市| 名山县| 仲巴县| 呼图壁县| 玉龙| 郓城县| 桂阳县| 耒阳市| 霍山县| 富裕县| 太仆寺旗| 商都县| 睢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轮台县| 伽师县| 镇平县| 维西| 日照市| 深州市| 同德县| 宣城市| 正安县| 大同市| 新余市| 伊宁市| 呼玛县| 安宁市| 长子县|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