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新型研發機構最早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其興起能夠有效地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一體化的配置更能促進高水平成果的產生、轉化、應用,從而培育孵化科技型企業。在強調技術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新型研發機構一度成為政府、企業及各社會單位關注的重點。

一、現實背景

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日益提升以及產學研協同體系的不斷深化,推動了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優化和升級。目前,我國提倡以創新驅動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創新的形式激發科研院所活力,有效協同體制內的資源,與市場進行有效結合,成為當下的大趨勢。新型研發機構將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關鍵的融合和承接作用。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研發機構的出現,最早是一種市場化嘗試,其目的在于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1996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提出,由高校牽頭建設一批可以發揮明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新型研發機構。199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中發[1999]14號)提出針對應用型科研機構以及設計單位實行企業化轉制,這為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條件。200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推動并且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從而形成跨行業、跨區域的服務和研發網絡。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文提出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加大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綱要》中提出新型研發機構要面向市場。一方面,涌現新型研發機構是政府為了聚集人才,逐步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一種政策引領,另一方面,涌現新型研發機構是傳統科研機構對體制邊界的突破以及實現發展轉型的一種內在需求。客觀地說,新型研發機構的出現是當下企業長遠發展和產業不斷升級換代的需要,也是為各類人才自我發展、建功立業構筑的新平臺。

進入21世紀以來的20多年間,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態勢迅猛。就其發展初期而言,政府推動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為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多個相關政策文件。2021年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集中資源重點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將新型研發機構定位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發展平臺,賦予其集聚高端人才、自主培養人才、塑造人才發展新格局的重大使命。據統計,我國新型研發機構注冊資本均值為5844.35萬元,中位數為1000萬元。其中,有約1216家新型研發機構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及以上,占比56.82%。新型研發機構注冊資本規模分布情況,如圖1-1所示。

圖1-1 新型研發機構注冊資本規模分布情況

與此同時,為建設以及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包括廣東、江蘇、陜西等地的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

廣東省科技廳設立了相關的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新型研發機構,金額為每年1.5億元。創辦不超過5年的新型研發機構,更是有機會得到一次性500萬元的建設經費支持。除了在建設方面予以支持外,廣東省科技廳還在新型研發機構的日常運營中給予資金支持,例如研發經費支出補助、科研儀器設備補助以及企業創辦補助等。不僅僅是廣東省科技廳對新型研發機構予以支持,廣東省內包括廣州市、珠海市、中山市等在內的各地市也設立了專項資金。廣州市安排了2億元/年的經費在機構建設上;惠州市對于新型研發機構的財政支持與省級榮譽掛鉤,即凡獲得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稱號的機構,都可以獲得來自市財政的100萬元獎勵。各地政府或采用制定政策的方式或采用發放補助的方式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這也表明目前國家對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重視。

江蘇省頒布了多條關于新型研發機構的政策,例如鼓勵國內外人才團隊致力于建立具有一定專業性、開放性和公益性的新型研發機構,最高可給予1億元的財政支持;對符合相關要求的開展研發創新活動的新型研發機構給予不超過20%的獎勵。自2017年以來,江蘇省進一步加大對新型研發機構的扶持力度,受到江蘇省政府扶持的共建研發機構有20個,并充分利用資金帶動資金,以1.72億元帶動投資超20億元。其中,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蘇州研究院投資超4.8億元。目前,已有30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被省政府列入統計范圍,成為服務支撐區域創新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除廣東、江蘇以外,陜西、福建等省份或頒布政策或發放補助來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各地政府對新型研發機構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扶持,并且這種扶持力度還將逐步加大,這是我國實行創新發展戰略的必然趨勢。

2.提高資源整合效率是必然舉措

新型研發機構是近年來科研界的熱詞,它的特點在于多元化、現代化、市場化以及靈活化。其中,多元化所指的對象是投資主體,現代化所指的對象是管理制度,市場化所指的對象是運行機制,靈活化所指的對象是用人機制。新型研發機構成為繼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后的第四支科技創新隊伍。新型研發機構從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再到實現科技與經濟融合,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創新活水不斷奔涌。

新型研發機構具有形式多樣、模式創新、多方共贏的特點。國內相關研究指出,新型研發機構按照法人屬性的不同,可以分為企業類型、事業單位類型以及社會服務機構類型。科學技術部在2021年組織的統計調查數據顯示,企業類型的新型研發機構在3種類型的新型研發機構中占比最大,如圖1-2所示。

圖1-2 新型研發機構法人類型構成情況

新型研發機構的組建形式多樣化,多由政府、高校、企業、科研院所、資本方、技術團隊等組織或個人以雙方、三方或多方聯合建立,政、企、研、資的共同參與,使得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趨于市場化,注重知識的產品化,加速了科技成果向市場化轉化和應用的進程,實現了技術從實驗室到產品應用端的高效對接。當前2140家新型研發機構的興辦建設,基本體現了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社會服務機構、其他事業單位乃至個人的廣泛參與,數據如圖1-3所示。

圖1-3 新型研發機構投入主體的類型構成情況(單位:家)

據科學技術部數據顯示,上報統計的新型研發機構基本都建有符合要求的理事會、董事會制度。其中,建有董事會制度的新型研發機構為1172家,占比54.77%;建有理事會制度的新型研發機構為722家,占比33.74%。

創新性地以行業龍頭企業、優勢企業作為投資承建主體,整合相關領域的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創新資源,聯合建設新型研發機構。例如,由企業牽頭,整合高校資源,成立了山東省第一家民營技術研究院——山東共聚有機硅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研究院對有機硅技術相關課題進行研究,打開高附加值產品增長空間,增強有機硅終端產品的競爭力。

引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開展體制機制和治理模式創新,引導研發能力強、成果產出豐碩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平臺以獨立法人形式成立有限公司,開展技術成果的攻關、試驗、轉化、交易等,開展項目研發、成果轉化和創新服務,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研發能力和水平,增強了企業技術競爭力。

新型研發機構展示出來的最大特點在于,它主要關注產業價值鏈的首尾端,即產品的研發以及市場營銷兩個環節,中間的生產制造環節是委托外包的。新型研發機構的主要活動之一是研發,通過經營平臺籌集足夠的研發經費之后,再利用相關平臺,就企業主營業務開展相關的研發活動,高度聚焦于特定科技領域。新型研發機構的研發活動要為機構帶來切實利益,一般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研發經費充足并可持續,保障研發活動可以順利開展并持續下去;第二是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保障機構有創新的原動力,新型研發機構的研發活動一般可以為機構帶來切實利益。新型研發機構本身是性質較為復合的組織,既可以說是企業,也可以說是研究機構,在新型研發機構身上,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企業競爭的本質就是企業資源整合能力的競爭,包括企業所擁有的各種平臺,如生產平臺、研發平臺和市場平臺,而只有集工廠、研發平臺及企業為一體,才能運行一個完整的流程。

3.協同創新是必經之路

科技及經濟的發展促使世界進入全球化、網絡化時代,使得現代企業多呈現企業集聚現象。集群分布是現在許多企業所表現出的創新行為在空間上的特征,從方式上也可以看出,分散企業的獨立行為越來越傾向于企業的集聚。這一過程中的知識溢出會導致協同創新的出現(焦豪,2011)。協同創新活動中,各組織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會對知識溢出的效果和產生的創新績效有所影響。相應地,利潤來源也會有所演進,由單一的價值鏈演進到價值網。此外,出于利益分享的目的而形成的創新行為,是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和不穩定性的。

本書以新型研發機構商業模式創新為研究中心,進一步探討政府扶持、資源整合、協同創新與其之間的關系,在探討各因素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影響以外,為新型研發機構探索合適的商業模式、提升績效提供理論以及實踐上的參考。

二、理論背景

2000年前后,人們對于商業模式逐漸形成共識,認為價值創造是商業模式概念的核心。其后許多企業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逐漸在各企業中得到重視。許多因素會影響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具體分析時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著手。外部因素政府扶持以及內部因素資源整合都是影響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因素,許多學者都開展了相關研究。此外,協同創新一直是公司研究中的熱點,學者們在許多行業及企業都進行了相關研究,它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1.政府扶持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科技,對于中央和各級地方科研機構、企業有大幅度的投資,包括但不限于人才、知識等形式(何光輝,2012;李晨光、張永安,2013)。我國對科技的重視,決定了在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上會有相應的政府扶持。政府扶持其實是一個集合性總稱,主要包括政府補助、稅收優惠、政府采購以及一系列配套的環境政策,例如知識產權保護、科技項目規劃等(趙巖,2018)。學者們對政府扶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共管理時期。從公共行政學不同發展時期的特征,可以將其分為傳統理論時期、行為學科時期以及系統理論時期。公共管理學科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政府管理的需要,而對于政府扶持的研究也隸屬于公共管理研究的一部分。

2.資源整合

整合的概念最初表現為簡單的“拼湊”,后來隨著人們管理理念的進步,慢慢形成了愈發成熟的整合能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競爭的加劇使得各企業不得不根據外部環境不斷重構其資源基礎。企業的內外部資源要充分發揮其作用,企業必須致力發展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并且在進行資源整合的同時,使企業的各種動態性能力得到提升(Wang和Ahmed,2007)。企業的各種動態性能力能夠促進企業績效的提高,促進企業的成長。

3.協同創新

本書中的協同創新更多的是指產學研協同創新。產學研協同創新指的是,包括企業、大學、科研院所在內的三大基本主體將自身的優勢資源投入其中,同時將自身的能力運用其中,在相關主體的協同支持下,共同進行技術開發的協同創新活動。協同創新一直是各行業及各公司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如何更好地進行協同創新,是企業發展要思考的重中之重。

4.商業模式創新

近年來,管理學者和企業家越來越關注商業模式創新(George和Chapman,2006;Zott和Amit,2010;Teece,2010)。然而,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一直頗受爭議,在不同的學科背景下,學者以及企業家口中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往往有差異。商業模式是一門融合了多種學科內容的學科,包括技術創新學、戰略學、營銷學等,最終形成一種管理學獨立交叉學科(王雪冬、董大海,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屯昌县| 扎兰屯市| 库车县| 茌平县| 碌曲县| 杭锦后旗| 康保县| 张掖市| 肃北| 五寨县| 五莲县| 南溪县| 惠东县| 洛隆县| 涿鹿县| 公主岭市| 哈密市| 禄丰县| 常山县| 文山县| 府谷县| 神池县| 尖扎县| 南丹县| 漳平市| 固镇县| 湖南省| 巴青县| 江西省| 酒泉市| 德保县| 安平县| 治县。| 盖州市| 洞头县| 广南县| 绥中县| 乌什县| 阿荣旗|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