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工業文明:太平洋精鍛30年成長啟示錄
- 辛國奇 任慧媛
- 1111字
- 2025-08-27 17:02:50
序言1
中國鍛壓協會秘書長 張金
接到夏漢關董事長的電話,他很客氣地提出讓我為《邁向工業文明——太平洋精鍛30年成長啟示錄》寫一篇序言,激動和感謝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被信任的幸福,但也有很大的壓力感,彷徨之心不絕,對答應寫序有少許后悔。
閱讀完全部書稿,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歷史,又一次歷經了“太平洋精鍛”的發展歷程,仔細地欣賞了夏漢關董事長的好學與專注精神,對“太平洋精鍛”不俗的歷史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統化認知。
太平洋精鍛30多年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小微制造企業成功發展的畫卷,證明了“只要是別國能做的,我們一定能做;別國不能做的,我們經過學習、積累和努力也一定能做”的鐵律,符合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進口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的希望和要求;詮釋了“改革和開放”是前進的推動力,也是企業成功的重要法寶之一。
太平洋精鍛30多年的發展,難能可貴之處是“與時俱進”,充分學習利用了世界工業革命后形成的工業文化和中華文明的精髓,將工業美和中國文化的美好理念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太平洋精鍛”企業精神或企業文化,從而極大推動了企業的發展。縱觀國內長青的成功中小微企業,大多數都具有這一特質。
決策本身沒有對錯,如何決策、決策的內容以及決策后的執行力,是企業運營中的關鍵,就如書中所說,“太平洋精鍛”的成功是“每一個環節”都沒有出現大問題。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培養決策需要的“理念和思維”。“太平洋精鍛”做到了,它的成功給了我們許多培養“理念和思維”的重要啟示。猶豫不決、患得患失,決策不是基于“樂觀的掙錢”,總是基于“悲觀的省錢”;決策不是基于“物有所值”,而是基于“物美價廉”;許多情況下,決策完成了,機會失去了;“太平洋精鍛”的決策總是堅決而堅定的,總是站在“創造財富”的基點上做出。
“太平洋精鍛”的成功,夏漢關董事長起到了關鍵、決定性作用。夏董事長堅持的文化和理念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太平洋精鍛”企業文化的精髓,已經將一個企業賦予了活的靈魂。書稿中記錄的內容反映出來的事實,已經被夏漢關董事長予以概括總結,這就是“尊重可信賴的競爭對手”“堅持不斷地創新與變革”“拋棄什么都能做的思想,只做專精特”和“重視交流與學習,不斷提升很重要”等。
閱讀本書時,稍加注意就會找到很多中小微制造企業發展的文化特征。這也是我寫這篇序的初衷。那么,讀者能從書中得到什么呢?絕對不是照搬,還是要堅持中國一貫提倡的“因地制宜,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借鑒。做企業,必須培養自己獨特的管理,堅持產品“全要素”的差異化,執行正確的策略,擁有守法守規執行力強的人才隊伍,這也是書中反映出來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內容。

2023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