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2.1 文獻計量下的供應鏈金融發展

近幾年,供應鏈金融實踐與理論得到不斷發展,本書試圖用文獻計量法梳理國內外供應鏈金融理論的研究狀況,總結之前的研究成果,探索未來的研究方向。CiteSpace是由陳美超教授支持開發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主要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網絡算法等,對特定領域的現有研究成果進行計量,以探尋出學科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及其知識爆發點,通過繪制一系列可視化知識圖譜清楚地表達一個學科或知識域在一定時期的發展新趨勢和新動態,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領域的演進歷程。本書以CiteSpace 5.8 R3為計量工具,繪制供應鏈金融相關知識圖譜。

本章以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WOS)兩個數據庫,橫向、縱向比較供應鏈金融的研究狀況,檢索時間為2022年2月26日,截止發表時間設置為2021年12月31日。在CNKI數據庫中,以“供應鏈金融”為主題檢索關鍵詞,設定“期刊”來源為CSSCI;在WOS數據庫中,以“Supply Chain Finance”“Financial Supply Chain”為主題檢索關鍵詞,選擇核心合集數據庫,設定檢索結果為文章(Article)和綜述(Review),經過初步篩選核查,最終得到427篇中文文獻、303篇英文文獻,總計730篇文獻用于后續的計量分析。

2.1.1 研究基本情況

(1)發文量及變化趨勢

經過檢索,自2007年以來,關于供應鏈金融的研究成果逐漸增多,2020年出現了小規模的爆發式增長,如圖2-1所示。中文文獻發文量在2021年稍有回落,而2021年的英文文獻發文量增長依舊突出,從2007年起,供應鏈金融在實務中不斷探索發展的同時,理論研究推陳出新,奠定了供應鏈金融研究的理論基礎,為供應鏈金融的實踐發展提供了嚴謹、科學的指導。

圖2-1 中英文期刊發文量情況

(2)核心作者

在供應鏈金融理論研究中,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國內外學者,不斷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規范供應鏈金融的定義、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發展、拓展供應鏈金融的理論意義等,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理論支撐。如表2-1所示,根據文獻被引次數排序,CiteSpace計量分析后得出,中文文獻核心作者有宋華、張克勇、張智超等,英文文獻核心作者主要有Wuttke DA、Hofmann E等,為供應鏈金融的實踐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如表2-1所示。

表2-1 供應鏈金融核心作者匯總

(3)發文機構及期刊來源

通過CiteSpace計量分析,選中的730篇中英文核心文獻均來源于高質量期刊,學者都依托頂尖科研機構,中文文獻發文機構主要來自中國的財經類高校,包括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還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等金融機構;英文文獻發文機構主要依托國內外高校,其中包括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米蘭理工大學、亞洲大學等。中文文獻主要刊登在《中國流通經濟》《運籌與管理》《南開管理評論》等物流和運營管理類期刊上,英文文獻主要刊登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等期刊上,這為供應鏈金融理論創新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如表2-2所示。

表2-2 中英文期刊主要發文機構及期刊來源匯總

2.1.2 研究內容及研究熱點

(1)關鍵詞頻次分析

關鍵詞是從文獻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精選出來的,能夠表述論文的核心內容,730篇中英文文獻共出現538個不同的關鍵詞,表2-3是出現頻次排名前十的關鍵詞,能夠突出表現供應鏈金融理論研究的關注點。從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上可以看出中英文文獻不同的研究重點,在中文文獻中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區塊鏈、中小企業、資金約束、企業融資、信用風險、供應鏈、共現網絡等,體現出國內供應鏈金融的研究重點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關鍵詞區塊鏈體現了供應鏈金融科技的興起;關鍵詞供應鏈、共現網絡體現出對供應鏈金融協調穩定整個產業鏈的研究。在英文文獻中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Management、Trade Credit、Model、Inventory、Adoption、Impact、Performance等,說明英文文獻對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細分與創新進行研究,關鍵詞Management說明英文文獻中供應鏈金融更偏向于是一種企業管理方式,而Impact、Performance體現出對供應鏈金融經濟結果的關注。

表2-3 中英文期刊高頻關鍵詞匯總

(2)聚類分析

本書進一步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運用CiteSpace對數似然率(LLR)算法對獲取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并使用關鍵詞(K)對聚類進行命名,依據網絡結構和聚類的清晰度,可以得到聚類模塊值(Q)和平均輪廓值(S),以此判斷聚類的有效性,通常Q>0.3表明聚類結果顯著,S>0.7表明聚類結果讓人信服。對中國知網(CNKI)和Web of Science(WOS)兩個數據庫獲得的文獻進行聚類,分別得到Q=0.7393、S=0.9108和Q=0.4482、S=0.7888,說明聚類具有有效性。為了更加清晰地呈現聚類關鍵詞之間的關聯關系及演變趨勢,繪制了時間線圖,形成簡單明了的知識圖譜。由知識圖譜可發現,近年來,供應鏈金融相關研究的關鍵詞主要有金融科技、區塊鏈、鄉村振興、雙循環、信息共享、產融結合、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e(互聯網+供應鏈金融)、Supply Network Structure(供應鏈網絡結構)、Performance Measurements(績效衡量)、Stackelberg Game(博弈論)等,這預示著未來供應鏈金融的研究熱點及趨勢。

通過對文獻的聚類分析可以看出,中英文文獻中對供應鏈金融的研究熱點有部分重合,比如對融資主題的研究保持一致,但是研究熱點差異更大,這與國家的宏觀政策、信用體系、法律法規、市場環境及社會文化息息相關,當信用體系不健全、市場化水平低時,商業銀行成為供應鏈金融中最重要的金融支撐,其他金融機構的參與程度低,相應地會更加關注風險管理。而且在供應鏈金融發展初期,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論多從參與主題進行研究,試圖擴大各個參與主體展開供應鏈金融業務帶來的正向經濟作用,以此激勵更多參與主體加入以擴大供應鏈金融應用群體。隨著供應鏈金融實踐的不斷深入發展,理論研究也進一步深入,供應鏈金融不再是一個“黑箱”,而是可以細分為不同的模式應用于不同的場景,更加注重供應鏈金融的適用性。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立國之本,由于農業產業固有的特性,產業鏈中涉及眾多個體參與者。在此背景下,為了實現鄉村振興,將供應鏈金融應用于農業生產是我國的一大重要嘗試。隨著國內外專家學者合作交流的進一步深入,供應鏈金融的理論研究不斷得到整合與創新,對于供應鏈金融的定義、模式、風險管理及績效影響等研究呈現融合的趨勢,更加規范、合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惠东县| 扶余县| 鹤山市| 乐山市| 叙永县| 铜鼓县| 龙海市| 宁蒗| 合江县| 乌审旗| 青龙| 同德县| 乐亭县| 泾川县| 莱芜市| 哈尔滨市| 额尔古纳市| 莱芜市| 绍兴市| 富源县| 三亚市| 江华| 曲靖市| 太和县| 四子王旗| 米脂县| 汕尾市| 内乡县| 壶关县| 姚安县| 红桥区| 密山市| 上饶市| 南漳县| 金寨县| 大丰市| 沐川县| 仁化县| 临猗县|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