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豫園探幽·初識王師傅
- 悠然人生:我的系統又躺贏了
- 木易流速
- 1808字
- 2025-08-30 22:00:00
魔都的午后,陽光穿過梧桐樹茂密的枝葉,在豫園老街的青石板路上投下細碎跳躍的光斑。空氣里浮動著老建筑木料散發的陳舊氣息、隱約的檀香、以及不知哪家茶館飄出的清雅茶香。游人如織,各色方言交織,腳步聲、談笑聲、偶爾響起的相機快門聲,匯成一片慵懶的市井交響。
楊瑾沿著曲折的街巷,漫無目的地走著。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店鋪,賣絲綢的、賣茶葉的、賣文房四寶的,還有不少掛著“古玩”、“舊物”招牌的小店。他沒什么淘寶的心思,純粹是喜歡這里的氛圍——時光仿佛在這里沉淀,腳步也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他停在一家名為“博古齋”的小店門口。店面不大,門楣古樸,木門虛掩著,透出一股清涼幽靜的氣息。櫥窗里沒有琳瑯滿目的炫目物件,只擺著幾件瓷器、幾方硯臺、一個銅香爐,在柔和的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吸引他目光的,是櫥窗角落里一個青花小碗。碗不大,白瓷底子,畫著幾筆疏朗的纏枝蓮紋。青花發色偏灰藍,不如官窯艷麗,釉面溫潤,碗底有一圈淡淡的、類似鐵銹色的紅痕。
他推門走了進去。門上的銅鈴發出“叮鈴”一聲輕響。
店內光線柔和,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和陳年木頭的味道。靠墻的博古架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各種器物,墻上掛著幾幅水墨字畫。一個穿著藏青色棉布對襟褂子的老者,正坐在一張老榆木書桌后,手里捧著一個紫砂小壺,對著壺嘴輕輕啜飲。老者清瘦矍鑠,頭發花白,梳理得一絲不茍,鼻梁上架著一副細框眼鏡,眼神溫和而銳利。見有人進來,他放下紫砂壺,臉上露出和煦的微笑。
“隨便看看。”聲音平和,帶著點老派文人的儒雅。
楊瑾點點頭,目光重新落回那個青花小碗上。它被放在一個單獨的玻璃罩子里。他走近幾步,俯身仔細端詳。碗身的纏枝蓮紋筆法流暢,帶著民窯特有的質樸和生動。碗底那圈紅痕,在燈光下顯得格外清晰。
“喜歡這個碗?”老者的聲音在身后響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欣賞。
楊瑾直起身:“嗯,看著挺舒服。”
“眼力不錯。”老者站起身,走到玻璃罩前,動作輕緩地打開罩子,將小碗取出,遞到楊瑾面前,“清中期的民窯青花,景德鎮那邊出的。畫工隨意,但筆意流暢,有生活氣。”
楊瑾接過碗。入手微沉,釉面光滑細膩,帶著一絲涼意。他小心地翻過碗底,那圈紅痕更加清晰。
“這叫‘火石紅’。”老者指著碗底的紅痕,解釋道,“老窯口燒窯,墊底的耐火石(匣缽)含鐵,高溫下鐵元素析出,滲到碗底釉層里,就形成這種自然的紅褐色。新仿的,要么沒有,要么做得生硬,像刷上去的油漆。”
他的手指輕輕拂過那圈紅痕,動作輕柔:“你看這過渡,多自然?像暈開的胭脂。這是歲月的痕跡,做不得假。”
楊瑾仔細看著,果然如老者所說,那紅痕深淺不一,邊緣暈染自然,帶著一種溫潤的古意。
“民窯的東西,不比官窯精細,但勝在自然生動,有煙火氣。”老者繼續說道,語氣平和,像在和老友聊天,“這碗,放桌上盛點干果,或者養個小水仙,都挺好。東西嘛,用起來才有意思。”
他拿起桌上的紫砂壺,又抿了一口茶:“喝茶?”
“謝謝,不用了。”楊瑾將碗小心地放回玻璃罩里。
“沒關系。”老者也不在意,放下紫砂壺,從書桌抽屜里拿出一張素白的名片,遞了過來,“敝姓王,王守拙。守拙齋是我這間小店。小伙子看著對老物件有點眼緣,有空可以來坐坐,喝杯茶,聊聊這些老東西背后的故事。”
名片是宣紙質地,素雅簡潔,只印著“王守拙”三個行楷字和一個電話號碼,右下角還有一方小小的朱紅印章:“守拙”。
“謝謝王師傅。”楊瑾雙手接過名片。
“客氣了。”王師傅擺擺手,重新捧起紫砂壺,“看東西,隨緣就好。不必強求,也不必執著。”
楊瑾在店里又隨意看了看。一個青花小碟,釉面開片細密如冰裂;一個粉彩小杯,畫著喜鵲登梅,顏色鮮艷;還有一方雕著云紋的老坑端硯,石質溫潤。他看得仔細,但并不流連。
“王師傅,打擾了。”他看了一會兒,準備告辭。
“慢走。”王師傅微微頷首,目光溫和,“有空來喝茶。”
“好。”
楊瑾走出“博古齋”。門上的銅鈴再次輕響。午后的陽光有些晃眼,街上的喧囂重新涌入耳中。他回頭看了一眼那扇虛掩的木門,仿佛還能聞到里面淡淡的檀香和茶香。低頭看了看手中的名片,“王守拙”三個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沉靜。
他沿著老街繼續往前走。游人依舊熙攘,店鋪依舊熱鬧。他走過賣糖畫的攤子,走過飄著蟹黃湯包香氣的食肆,走過掛著大紅燈籠的茶館。在一個賣竹編工藝品的攤位前,他停下腳步,拿起一個精巧的小竹籃看了看,又放下。
沒有買碗。
沒有買碟。
只帶走了一張名片,
和一句“隨緣就好”。
意識里,面板上的數字安靜地跳動著:【累積資金:505,000.00 R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