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分割成若干房間,每個房間都有洗漱室、客廳與臥室,還能依個人喜好隔出健身房、書房等空間。
徐興洗漱完,走進臥室,室內空氣循環系統悄然啟動,溫度精準調適至22.3攝氏度,濕度維持在51.2%,清新的空氣在屋內徐徐流淌。墻壁可根據人心情變換顏色和圖案,此刻正泛著柔和淡藍光芒,似靜謐海洋微波蕩漾。
“開啟睡眠模式。”瞬間,平整的床鋪緩緩變形,自動調節至最契合徐興的柔軟度和支撐度。枕頭微微隆起并調整形狀,貼合著他的頸部曲線,釋放出淡淡的薰衣草香氣。床頭隱藏的傳感器隨之啟動,掃描其心率、血壓、體溫等生理指標,傳至房間中央智能控制系統。
“晚安,祝好夢。”智能語音輕柔的聲音響起,隨后燈光漸暗,只剩床尾一小片暖黃色光暈,為臥室添一抹溫馨。
可今天的經歷太過震撼,感覺像是經歷了幾個人生。種種畫面和思緒碎片在腦海閃現,就像一群調皮的小精靈,在肆意跳躍。
徐興微微皺了皺眉頭,開始嘗試運用一種當下頗為流行的冥想放松技巧——腦波同步法。他集中精力,想象自己的大腦就像一片平靜的湖泊,而那些雜亂的思緒則是湖面上泛起的漣漪。他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變得均勻而深沉,使大腦的節律逐漸與床鋪發出的微弱腦波誘導信號同步。漸漸地,那些思緒小精靈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安撫了下來。
徐興終于睡著了。在夢里,他變成一頭陷入迷宮的兔子,那迷宮由巨大的、散發著陳舊氣息的石塊堆砌而成,墻壁高聳入云,幾乎遮蔽了所有光線。徐興蹦跳著沿著一條又一條狹窄的通道前行,試圖尋找出口??擅看我詾檎业搅顺隹冢瑓s發現是個死胡同,只有盡頭的石墻冰冷地矗立在那里,似在嘲笑他的徒勞。周圍靜謐得可怕,慌亂在心中蔓延,只有他自己的腳步聲和急促的呼吸聲在迷宮中回蕩,每一步都仿佛帶著沉重的枷鎖,越掙扎,被困得越緊實。
突然,一陣輕微的震動從床鋪傳來,這是智能鬧鐘的緊急喚醒功能。系統檢測到徐興的心率突然加快,血壓也在上升,判定可能是徐興在夢中受到刺激,或者是潛在的健康隱患顯現。
徐興被驚醒,迷糊地睜開眼睛。房間里的燈光緩緩亮起,智能語音關切地問道:“感覺怎么樣?系統檢測到您身體出現了一些異常,是否需要啟動醫療模式?”徐興揉了揉眼睛,努力讓自己清醒過來。他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身體,除了有些心悸外,并沒有其他明顯的不適,“不用了,我可能只是做了個噩夢。”
“好的,如果感覺身體有任何不適,請隨時告訴我。”
早飯過后,徐興不禁問出最初的疑問:“李哥,那歷史到底是不是隨機的?”
李軒思索片刻后回答道:“這怎么說呢?歷史是一個由自然變化和億萬個體行為共同組成的系統,它具有高度的非線性且處于混沌狀態,其中存在著許多偶然、隨機的事件,這些是難以預測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歷史具有不確定性。然而,歷史同時也受到因果律的影響,因果關系是穩定且線性的,特定的行為往往會產生特定的結果,因此歷史在某些方面是可預測和掌控的。如果要更清晰地去看待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理解: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刻度、較小的空間區域以及較少的樣本數量范圍內,隨機率會占據主要地位;而當處于較長的時間刻度、較大的空間區域以及較多樣本數量的情況下,因果律則會占據主要地位。這也就意味著,從微觀角度和宏觀角度去看歷史,所得出的結論并不一致?!?
徐興聽后若有所思地說:“既然存在因果律,那說明規律還是存在的?!?
李軒微微點頭,接著說道:“是的,規律確實存在,不過我得給你潑點冷水。宏觀規律對于個人行為的指導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如同人們常說的‘若學了屠龍術卻用來殺豬,那還不如一個屠夫’。我們身處在時間長河之中、宇宙空間之內以及人類社會之列,但在更多的時候,我們作為個體,往往是獨自去體會這個世界的,用微觀思維去應對各種事務并沒有什么問題。比如說,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由于地球的運動,即便我們站著不動,一天也會跟著‘行走’八萬里,這還沒有考慮到太陽、銀河等的運動情況。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把自己視為靜止狀態,這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絲毫沒有影響。”
“哦,微觀經驗對于宏觀方面是不是也不完全適用?”
“嗯。人總是容易產生思維定式,覺得把小事做好了就能做大事,把小區治理好了就能治理大州,其實這是混淆了量變和質變的區別。雖然看似大是由小組成的,但當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發生質變后,整個邏輯體系就會截然不同?!?
“所以,在微觀和宏觀的應對方式也不一致?!?
“是的,比如在經濟下行期,對于個人來說,開源節流是為不錯的選擇;但每個人都節流了,那整個社會就消費疲軟,經濟只會更加緊縮,反過來個人的開源也無從談起,收入只能越來越低、消費越來越弱,進入惡性循環。”
“可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個人會本能的減少開支啊。”徐興不解道。
“嗯,所以從政府層面就更不能節流,節流無法實現開源,必須暢流以實現活源。以政府支出作為杠桿撬動社會投資,賦予市場信心、帶動個人消費?!?
“可政府也沒有余糧?。俊?
“所以,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個人消費旺盛的時候,政府就應克制花錢的沖動,把錢留到形勢不好的時候花?!?
“李哥,規律對于個人行為起不到很好的指導效果,那我們個人為什么還要學習歷史?”
“嗯,起碼滿足求知欲,‘朝聞道,夕死可矣!’人本身就有探索歷史緣由的內在動力。通過對歷史的研究和學習,了解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探尋重大事件和變革原因,能滿足內心對過去的好奇。而且也可以拓寬視野,歷史如浩瀚畫卷,展現不同時代、地域的文化風貌,學習歷史能領略不同文化差異與共通之處。哦,還能洗禮心靈,如果掙脫時代洪流里宏大敘事的裹挾,悄然俯身,探向歷史的幽微之處,你便能撞見那些熠熠生輝的無名者。他們不過是市井煙火里的平凡路人,卻懷揣著滾燙的道義與良知,為素不相識之人出頭,賠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徐興腦海中閃過一些畫面,歷史上總有些人在最艱難的時刻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即使微弱也不愿屈于黑暗,如暗夜里拔劍而起的俠客,不問來處,不懼歸途。
李軒停頓了一下,又像想起什么,說道:“我覺得最為重要的是,通過品讀歷史人物的興衰成敗,個人就能更清醒的認識到命運的曲折、人生的起伏,當以平和的心態、寬闊的胸懷去對待境遇,得意時不驕傲自滿,失意時也不妄自菲薄,才能活得灑脫自在?!?
徐興贊同的點點頭。
“當然,歷史事件對我們也有啟發。雖然由于‘幸存者偏差’,成功的經驗未必能帶來成功。但失敗的因素肯定會導致失敗,通過借鑒歷史人物的教訓可以規避掉人生路上的一些風險。比如,我們可以從項羽身上,懂得善于聽取他人意見,避免一意孤行。”
“也對。那對決策者呢?”
“歷史的規律對決策者就極具參考的價值了。了解歷史發展規律和趨勢,可以更好把握形勢、做出應對,其實剛才都已經提到了。再往深處看,自秦到清兩千年興衰更替,根源性的問題就是:每朝初期生產力低下,隨著一段時間的發展,生產力提升了,而生產關系未能突破,不能與之相適應,只能通過亂世將生產要素、生產成果破壞掉,使生產力降下來以適應生產關系,就此陷入周期循環。另外,我們通過國內外歷史的不同演變發現:從整體上來講,社會自由度與科技大爆發正相關,開放自由的環境下,產生科技突破的概率遠遠高于封閉專制時期?!?
徐興想了想,又皺起眉頭,“可近幾十年來,隨著網絡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自由度空前提高。然而,科技雖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并未出現科技大爆炸??煽睾司圩?、反物質引擎等原本被認為有望攻克的難題依舊未能解決。特別是最近二十年,科技發展速度似乎更慢了?!?
“網絡和人工智能看似提升了自由度,事實上卻不是。大數據能精準分析出用戶的喜好,推送其感興趣的內容以及與其觀念相符的分析。時間一長,用戶就會形成依賴,并逐步加固固有思想,開始高度個性化,人人都在自己的信息小圈里‘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是第一個階段。但陽極陰生,自由過了頭就必然走向壟斷,經濟、信息、思想都是這樣。一些平臺通過主動給用戶推送信息、觀點,慢慢滲透影響進而同化人的想法。還記得本世紀四十年代,西方某國利用大數據算法控制選民來操縱總統競選嗎?要知道,信息、觀點一旦影響的人多了,自然產生強大的引力,將越多的人吸進去。我稱之為‘信息黑洞’?!?
“會被誰來控制?”
“要么是權力,要么是資本?!?
“還是這結構性問題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