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職場發現
- 歲月寄語,寫給未來的你
- 心念通圣
- 2592字
- 2025-08-18 21:46:10
周日午后的陽光透過落地窗,在會議室的地板上切割出明亮的光斑。
公司組織的季度茶話會本該輕松愉快,可空氣中卻彌漫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
長條桌上的茶點無人問津,大家捧著溫熱的咖啡,話題不由自主地飄向了未來——那個被AI、轉型和不確定性包裹的未來。
技術部的老王率先打破沉默,他摩挲著咖啡杯的把手,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澳銈儼l現沒有,現在越來越多工作都加了AI工具,效率是高了,可我們越來越閑了?!彼穆曇魩е酀骸吧现芪矣眯律暇€的智能系統做數據分析,以前要兩天完成的活兒,現在兩小時就搞定了。剩下的時間坐在工位上,心里發慌?!?
這話像鑰匙打開了話匣子,辦公室瞬間熱鬧起來。
設計組的小張晃著手里的奶茶:“可不是嘛,我們現在用AI生成初稿,再手動優化,工作量減了一半。但老板看我們沒事干,又加了好多雜七雜八的活兒,美其名曰‘提升綜合能力’?!彼藗€白眼,“說白了就是怕我們太閑,覺得給的工資不值當?!?
市場部的李姐嘆了口氣:“我更焦慮,聽說總部在測試AI客服系統,能自動回復客戶咨詢,還能分析需求推薦產品。我們部門要是引進這系統,至少能裁掉一半人。”她攪動著杯子里的咖啡,奶泡在水面上暈開:“現在晚上總做噩夢,夢見自己被AI替代,拿著紙箱離開公司?!?
茶話會的輕松氛圍蕩然無存,每個人都想著笑臉輕松的面對,但每句話都讓我們笑不出來,臉上都籠罩著一層陰霾。
曾經以為技術進步會讓人更輕松,沒想到卻帶來了更深的生存焦慮。
我看著窗外飄落的銀杏葉,想起剛入職時前輩說的“技多不壓身”,現在才明白,在AI時代,再多技能也怕被機器一鍵替代。
“光焦慮沒用,”銷售部的趙哥把煙頭摁滅在煙灰缸里,“我覺得得搞點副業,工資也就夠維持生活,真想富起來還得靠額外收入?!彼罱谘芯慷桃曨l帶貨,手機里存著密密麻麻的筆記:“主業保生存,副業謀發展,這才是應對不確定性的王道?!?
這個提議得到不少人響應。
行政部的小陳眼睛一亮:“我早就想搞副業了!我喜歡戶外活動,想做戶外團建項目,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賺錢。”她興奮地描述著規劃,“組織徒步、露營、拓展訓練,現在年輕人不都喜歡這些嗎?”
趙哥卻搖了搖頭:“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好,大家手里沒錢,出去旅游的人都少了,更別說團建了?!?
他拿出手機翻出數據:“我表弟開旅行社的,今年業務量暴跌七成,好多同行都轉行了。你這時候入場,風險太大?!毙£惖呐d奮勁兒瞬間蔫了下去,低頭攪動著杯子里的果汁。
“要不搞教育吧?”財務部的張姐推了推眼鏡,“我女兒學鋼琴,一節課兩百塊,感覺挺賺錢的?,F在家長不都重視素質教育嗎?”她的話剛說完,就被教培行業出身的王姐否定了。
“現在家長們對興趣班興趣大減。”王姐苦笑,“我以前在樂器培訓機構上班,去年倒閉了三家分店。經濟不好,大家都在縮減開支,首先砍掉的就是非必需的興趣班。家長們更愿意把錢花在文化課補習上,藝術培養成了奢侈品。”
她掰著手指算賬:“房租、樂器、師資,前期投入不小,現在招生太難了。過去,咱們家長想的是雞娃,現在的家長想的是佛系,只要孩子能健康,能吃能睡,就行了?!?
角落里一直沒說話的實習生小林突然開口:“我老家親戚做服裝批發生意,要不我也試試?從批發市場拿貨,在網上賣衣服。”她眼睛里閃著期待的光,“衣服是必需品,總有人買吧?”
“現在消費降級厲害,大家買衣服越來越理性了。”李姐接過話頭,“一件衣服穿好幾年很常見,不像以前換季就買新的。我閨蜜在商場賣女裝,今年銷售額降了一半,好多品牌都在打折清庫存。你沒經驗沒渠道,很難做起來。”小林的肩膀垮了下去,手指無意識地摳著桌布。
茶話會變成了“副業可行性研討會”,每個提議都被現實潑了冷水。趙哥看著大家沮喪的樣子,又拋出一個想法:“聽說最近房價跌了不少,要不做房產中介?這時候入手的人可能會多起來。”
“現在大家連生活都勉強維持,誰還有錢買房啊?”老王立刻反駁,“我鄰居是房產中介,上個月只成交了一套房,底薪都快發不出來了。剛需購房者在觀望,投資客更不敢入場,這時候做中介,怕是連飯都吃不上。”他嘆了口氣,“經濟下行期,大宗商品最難賣?!?
窗外的陽光漸漸西斜,會議室里的氣氛越來越沉重。茶點已經涼透,咖啡也失去了溫度,就像大家心中的熱情被現實一點點冷卻。
每個人都在為未來謀劃,卻發現條條道路都布滿荊棘。曾經以為努力工作就能安穩度日,現在才明白,在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的浪潮中,個體的力量如此渺小。
“說到底還是經濟大環境不好,”張姐總結道:“公司今年的預算砍了又砍,福利縮水,晉升也停了。以前覺得進了大公司就穩了,現在才知道,沒有真正的鐵飯碗?!彼脑挼莱隽舜蠹业男穆?,每個人臉上都露出疲憊的神色。
我看著在座的同事們,突然發現我們都處在相似的困境中。技術進步帶來的替代焦慮,經濟轉型帶來的生存壓力,消費降級帶來的發展困境,像一張無形的網,將每個打工人都困在其中。
我們努力尋找出路,卻發現無論主業還是副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茶話會結束時,夕陽正染紅天際。
大家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會議室,沒有人再討論未來的規劃,只剩下沉默的疲憊。走廊里的燈光亮了起來,照亮了每個人臉上的倦容。
曾經以為職場是實現價值的舞臺,現在卻成了應對生存壓力的戰場。
走出公司大樓,晚風吹起落葉,帶著深秋的涼意。
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我想起茶話會上大家的討論,突然明白這不僅僅是我們公司的困境,而是整個社會轉型期的縮影。
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快速迭代,每個行業都在經歷陣痛,每個打工人都在承受壓力。
地鐵站里人潮涌動,年輕人們低頭刷著手機,臉上帶著相似的焦慮?;蛟S他們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立足?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前行的勇氣?
回家的路上,我路過一家燈火通明的便利店,買了一瓶熱牛奶。握著溫熱的奶瓶,心里漸漸有了一絲暖意。
雖然未來充滿挑戰,但至少我們還在努力尋找方向;雖然壓力很大,但我們沒有放棄希望。職場的意義或許就在于此——在認清現實的殘酷后,依然保持前行的勇氣。
夜色漸深,城市的燈光次第亮起,像無數雙溫暖的眼睛。我知道,明天上班后,大家依然會為工作忙碌,為未來焦慮,但茶話會上的討論不會白費。那些被否定的想法,那些現實的考量,那些共同的焦慮,都會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有認清現實,保持韌性,才能在職場的風浪中站穩腳跟,在經濟轉型的浪潮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