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平南之爭

太華宮始建于北唐文帝時期,初為皇帝日常處理政務之所。后于奉高祖時期擴建,又兼內臣議事之能。奉靈帝時期,由于皇帝常年不務政事,太華宮漸而荒廢。奉獻帝時期,皇帝好色如命,欲將太華宮改作姝宮,專供享樂之用。后在大臣們的極力勸諫之下,這才作罷。

盧升亮兵敗如山倒的消息剛傳至皇帝耳邊,張作升便連夜進宮請罪。奉獻帝雖然憤怒,但念在張作升認錯及時又日夜為國操勞的份上,只對其罰俸3月。盧升亮讓朝廷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奉獻帝讓張作升不要護短,張作升告訴皇帝盧升亮已經畏罪自殺。對此皇帝沒有再多說些什么。

張作升走后,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皇帝的面前。那就是盧升亮后,又該派誰去鎮壓南方的叛亂?恰巧此時左相高文和禮部侍郎谷尚可宮門外求見。皇帝于是便移駕太華宮,召二位臣子議事。

奉獻帝唯一一次來太華宮還是在他小時候同自己的父親奉靈帝一起,在他克承大統之后,這還是他第一次來太華宮。

高文在朝為官三十余載,年逾花甲,四朝重臣。曾先后五次出任宰相,三次被選做內臣。如今的他是清流的領袖,也是朝中唯一一個可與右相張作升抗衡的存在。高文望著眼前太華宮的門匾,不禁想起自己初入太華之時。那是元帝十年的時候,他剛升任禮部侍郎,受到奉元帝的賞識,被選做內臣。那時的他年少有為,意氣風發,覺得天下事在己,挽救大奉日益衰頹的國運的重任將由他來擔著。后來時過境遷,有的人瘋了,有的人死了,有的人還活著卻同死了一般。他見慣了官場中的爾虞我詐,也漸漸的明白了自己的弱小無能。無論他的位置坐得有多高,有些事情他終究是無能為力。他不能在合適的年紀去娶自己心儀的女孩,也沒辦法以正確的方法去挽救自己的國家。他以為自己是執棋的人,卻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就成了別人的棋子。

谷尚可是最近才升任的禮部侍郎,他不是高文的學生,卻是高文最器重的后輩。谷尚可心思縝密,行事小心謹慎,喜怒不形于色,朝官中很少有與其交惡的人。他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如迷霧般令人捉摸不透。本來清流一派在朝堂之中早就是青黃不接,全靠他們幾個老家伙還在撐著。谷尚可作為清流中青壯一派的代表,有必要扛起清流的大梁。所以高文向皇上力薦于他,使其年紀輕輕就身居內臣之列。

太華宮之中,獻帝正躺在兩名妃子的懷里嬉鬧。見此一幕,高文內心雖皺眉不已,表面卻無任何變化。獻帝見兩位大臣已至,忙從妃子懷中起身。高文二人叩首面圣之后,獻帝言道:“兩位愛卿,快快平身。賜座。”獻帝話音剛落,兩個小太監便搬來了兩把椅子。高文二人遂跪叩圣恩,就坐兩側。

“高愛卿,谷愛卿,盧升亮兵敗的消息你們可曾知道?”奉獻帝詢問道。

“老臣只聽到過一些關于盧將軍前線不利的傳聞,但不知其中真假。”高文答道。

傳聞?獻帝可不信高文這老狐貍的話。張黨和清流之間的斗爭他雖不是一清二楚,但也不至于是一無所知。恐怕盧升亮那邊剛剛戰敗,高文這邊就收到了消息。不過獻帝并未點破,而是話鋒一轉的問道:“高愛卿,谷愛卿,你們夜里來找朕,不知所為何事?”

“是關于秋祭的,陛下。有些事還需要皇上親自定奪。”谷尚可言道。

秋祭再重要也不至于一位宰相出馬,看來這清流對平南將軍一職是勢在必得。獻帝心想道。不過也罷,張黨的人用了不行,清流的人也不妨一試。

“秋祭的事暫且放在一邊,眼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朝廷解決。盧升亮死后,南方平叛需要一個新的將軍,不知二位愛卿心中可有合適人選?”獻帝直接一問道破高文二人來此目的。

“依老臣愚見,顧老將軍可擔此大任。”高文不緊不慢的說道。

“顧伺同?高愛卿,你沒開朕的玩笑吧。他都已經六十多了。用他豈不是在說我朝廷無將。”

“陛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昔日漢朝將軍公孫玄策年過花甲,仍掛帥出征,平定六國之亂。我大奉朝立國之初,虎狼環伺。若不是高祖皇帝在古稀之年,仍東征西討,北破鐵柔,南征歐羅拉。又何來我大奉朝的這百年天下。陛下,若是顧老將軍真的能平定南方叛亂,他就是年齡大些又有何妨呢?”

“高文,你是不是以為朕忘記了安西十四鎮是怎么丟的了?朕不是沒有給過機會。”獻帝嘆了口氣,而后更是直白的說道:“你們清流難道沒人了嗎?”

“陛下,安西十四鎮的丟失顧老將軍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這其中也存有頗多無奈。陛下也知定西軍久為唐王所控,不服顧老將軍之令。當年南突兀人來犯,顧老將軍在前線奮勇殺敵,然定西軍或是敷衍了事,或是作壁上觀。使得顧老將軍在面對數十萬南突兀大軍時,終因后援乏力,無以為繼而敗。顧老將軍長年在南方統兵,所率部隊中也多南方人,缺乏對付北方的南突兀人的經驗。突兀人生性狡猾,精于騎射,常如鳥獸一般,使顧老將軍的大軍疲于應對。顧老將軍深受南方百姓愛戴,若由顧老將軍率軍平叛,南方上下定會全力以赴,不計代價。顧老將軍戎馬半生,為國鞠躬盡瘁。太后盛贊其為國之大者。故依微臣之見,由顧老將軍率軍平叛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高文沒有說話,谷尚可代為言道。

獻帝捏了捏下巴,稍作思索,而后言道:“朕不是不可以再給顧伺同一個機會,只是朕還想再聽聽右相的意見。朕乏了,二位愛卿先行回去,此事明日早朝再作決議。”獻帝擺了擺手,示意一旁的大太監墨有白代自己送二位大臣出宮。

寅時,天還未亮,龍京的大多數人家此刻還正處于睡夢之中。要上早朝的官員們此時已經起了床。他們洗漱完畢,整理好朝服,便坐上轎子,急匆匆的向宮內趕去。

宮廷前的廣場上,張作升是第一個到的,高文則稍晚一些。二者一見面便互相行了一禮。盡管張黨和清流之間勢如水火,但作為兩派的領頭人,張高二人之間的表面上的友好關系還是要維持一下的。

隨著一聲上朝高呼,眾大臣便在張高二人的帶領下魚貫入朝。皇帝表示今日不論他事,只議平南一職。

清流率先發言,一人出列奏道:“啟奏陛下,微臣以為。平南一事任重而道遠,非顧老將軍莫屬。”

張黨之中立馬有人反駁道:“陛下,微臣以為此舉不妥。顧老將軍年事已高,臣聞其府內常有大夫侍其左右。此去平南,舟車勞頓,臣恐其身體不能堅持。況我堂堂大奉豈非無將,何需花甲老人再跨馬提刀?微臣以為由唐王領兵最為合適。”

唐王二字一出,不止是清流,就連獻帝也不免一驚。他看向張作升,目有所思。

“陛下,萬不可讓唐王掛帥。唐王謀逆之心,人盡皆知。若讓唐王掛帥,豈不是縱虎歸山,任狼入林。顧老將軍雖年過花甲,然不輸而立之人。至于大夫待其左右之說,實為謠談,不可輕信,陛下派人去其府中一探便知。”

“陛下,唐王曾經是犯過大逆不道之罪,但他也為奉室宗親,斷不會坐視祖宗的半壁江山淪落賊手。且平南軍不是定西軍,不會對唐王聽之任之。唐王駐西十余年,數破突兀,其英勇乃當世之最。陛下何不以唐王為劍,蕩平賊寇。讓唐王以戴罪之身,為陛下鞍前馬后。”

……

奉獻帝的父親靈帝曾經數年不上早朝,但獻帝自登基以來一次早朝未缺。當然這并不是說獻帝勤勉,而是對獻帝而言,階下群臣的爭論不休實為趣事。雖然大臣們爭論的事情獻帝多不在意,但每日的這一場戲獻帝不愿錯過,而清流與張黨也心照不宣的為其呈上這一場戲。目前這一場戲還未至高潮,兩派的領袖高文與張作升還一言不發,保持沉默。

獻帝直接大破二人之間的沉默,開口詢問道:“不知二位丞相有何看法?”獻帝話音一落,眾臣的目光便在二相身上游走。

高文率先發言,“依老臣之見,平南一事,還是顧老將軍更為合適一些。太后曾與老臣相言,伺同之忠,乃當世祖易。(祖易即指祖良與易星,二者分別是漢朝與北周時期赫赫有名的忠臣。)若社稷有難,當用伺同。唐王雖然英勇,但謀逆在前。老臣望陛下慎用之。”

聞聽太后二字,張黨內部不免一陣慌張,而清流之中則有不少人目露得意。當今陛下登基的背后是太后與張相的推波助瀾,可以說太后從一開始就與張黨同乘一船。張黨能有今天,其背后少不了太后的協助。可從高文剛才的話中來看,至少在平南之爭一事中,太后站在了清流一派。

張作升倒無慌張,他早料到清流肯定留有底牌,只不過沒有想到會是太后。不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那女人可是因利而動的主。她此番舉動看起來是要為她皇孫的繼位鋪路。既然情況有變,計劃也就不能照舊進行。

“陛下,老臣也以為由顧老將軍掛帥最為合適。”此言一出,不止是清流,就連張黨的人此時也見驚容。“不過顧老將軍年事也高也是不爭的事實,不如以唐王為副將,輔其左右。此番既可避免唐王謀逆,又可將唐王之勇用于除賊平寇。可謂一舉兩得。”

獻帝略一思索,心覺此安排不錯,便下令由顧伺同掛帥平南,唐王為其副將。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南郑县| 宁德市| 兰西县| 九寨沟县| 大安市| 岳阳县| 达日县| 法库县| 上饶市| 安徽省| 云霄县| 阳朔县| 永嘉县| 旌德县| 栾川县| 中宁县| 望都县| 克山县| 台安县| 六枝特区| 丰都县| 清流县| 安吉县| 开原市| 循化| 碌曲县| 潮安县| 元朗区| 沅江市| 嘉峪关市| 淳安县| 离岛区| 英山县| 清河县| 秦安县| 瑞丽市| 肇东市| 南投市| 驻马店市|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