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顯然比陳癩頭之前介紹的棚屋和水寮要好上不止一個檔次,但也絕非什么好宅院。
房子緊貼漱珠橋涌,距離漱珠橋石橋墩只有幾十步遠。
涌水雖不及主航道寬闊,但足以通行小船,且直通珠江。
交通處于橋南相對熱鬧的地段,去橋頭的市集、找活計、打聽消息都非常方便。
位置人流較多,安全性相對提高。
它位于這排青磚房的末端,旁邊就是一小塊荒地,側面顯得開闊些,也相對“獨立”。
房子本身是單層青磚瓦房。
墻體是厚實的青磚砌筑,但磚縫間的灰漿多有剝落,露出里面的黃泥。
屋頂覆蓋著灰黑色的瓦片,門窗都是厚重的老木料,但門板開裂,窗欞朽壞,糊窗的紙早就爛光了。
住進來還得裝修。
程水生目測大概有兩丈半見方(約60平米)。已經是十分寬敞。
地面是夯實的泥土地,坑洼不平,墻角還長著些濕漉漉的苔蘚。
屋頂的梁椽直接裸露著,掛滿蛛網和灰塵。
最大的“驚喜”是,在靠近涌水的后墻,竟然開了一個低矮的后門!
推開門,外面不是路,而是幾級歪斜、長滿滑膩青苔的石階,直接通到涌水里!
這顯然曾經是這房子的私人小碼頭或者取水臺階,雖然簡陋破敗,但對于程水生來說,簡直是好地方!
這里可以非常方便地拴住他們的小船,上下船、裝卸貨物都極其便捷,而且因為位置在末端,比在房子正面停船要隱蔽得多!
整體老舊堪,長期無人居住。屋內彌漫著濃重的霉味和塵土氣。
墻壁返潮嚴重,大片水漬和霉斑。
門窗需要大修才能關嚴實。
屋頂也不知是否漏雨。
但青磚的結構本身是結實的,比棚屋和水寮更能遮風擋雨,不怕普通漲潮。
左邊緊鄰的另一間青磚房似乎住著人,門口堆著些雜物,一個漢子正蹲在門口補一口破鍋。
右邊就是那塊雜草叢生的荒地,再過去則是一些更雜亂的棚戶。
不遠處就是橋頭市集的喧囂,能聽到叫賣聲、討價還價聲。
路對面斜對著一個小茶攤,幾個苦力模樣的人正在歇腳。空氣中飄著炊煙和淡淡的生活氣息。
陳癩頭帶著一個同樣穿著油膩短褂、手里還沾著面粉的中年漢子回來了。
這漢子就是房東,姓張,在橋頭茶攤幫工兼做點小買賣。
“喏,就是這屋。”張房東沒什么熱情,用腳踢了踢門框。
“都看到了吧?破是破了點,但磚瓦房,結實!還有后頭那個小埠頭,以前是做點小水運生意的,方便得很!月租一兩二錢銀子,或者兩塊鷹洋。可簽契。”
一兩二錢!
這比之前介紹的水寮和巷子里的棚屋貴了好幾倍!
程阿海下意識地摸了摸懷里的鷹洋。
現在有點錢,他也覺得高了點。且這房子顯然還需要翻新。
程水生卻盯著那個小小的、布滿青苔的石階碼頭,眼神灼熱。
這地方,有正經的磚瓦屋頂遮身,有相對安全的環境,更關鍵的是,有這個私屬的、隱蔽的、直通涌水的碼頭!
這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據點!
貴?值得!
至于翻新,這也不是什么問題。
他壓下心中的激動,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張老板,這房子確實破得厲害,屋頂要修,門窗要補,地面也得整……您看這租金……”
一場圍繞著這兩間破敗青磚瓦房和那個寶貴小碼頭的討價還價開始了。
程水生利用房子的破敗狀況和父親臉上真實的窘迫,據理力爭。
最終,雙方以月租一兩銀子,成交。
簽下簡陋的租契,先租下三年,押一付一,每月按時繳納。
按上手印,將三塊鷹洋交到張房東手里時,找回一些銅錢后,讓房東介紹翻新的人來。
張房東同意了。
他們終于在這片靠近十三行的土地上,在漱珠橋畔,擁有了一個帶私人小碼頭的青磚瓦房落腳點!
雖然老舊,雖然貴,但它是真正上岸的象征。
接下來,就是找人說要翻新的點。
于是,又花去了五塊鷹洋。
租契簽下,房子到手,程水生心頭一塊大石落地,但事情遠未結束。
要在河南地真正扎根,自由往來做生意,尤其是進入十三行區域,路引必不可少。
他們拿著租契去番禺縣衙的禮房辦理路引后,接下來的幾天,程水生父子忙得像陀螺。
在棚屋和租房之間來回,主要是裝修房子。
張房東介紹的泥瓦匠和木匠很快上門。
程阿海精打細算,能修的修,要換的換,屋內的泥土地面重新夯實、找平,弄來磚石蓋上,這樣下雨也不會泥濘。
至于那個小石階碼頭,父子倆自己動手,清理了厚厚的青苔和淤泥,加固了松動歪斜的石階,確保小船停靠安全便捷。
拿到那張蓋著鮮紅縣衙大印的薄紙時,程水生感覺比拿到轉籍文書時更踏實幾分。
這張路引,就是他日后在珠江兩岸、在十三行周邊合法通行的護身符!
第七日后,清晨。
薄霧籠罩著珠江,漱珠橋在晨曦中顯露出古樸的輪廓。
程家父子那艘飽經風霜的小舢板,以及陳老栓家的小舢板,滿載他們全部的家當緩緩地駛入了漱珠橋涌。
船在屬于他們的小石階碼頭旁穩穩停靠。
程水生率先跳下船,將纜繩牢牢地系在碼頭邊一根半埋入土的石樁上。
他環顧四周,翻新過的青磚瓦房雖然依舊灰撲撲的,但門窗緊閉,屋頂整齊,透著一股新生的氣息。
旁邊荒地上被他們清理出了一小塊,堆放著準備晾曬的漁網。
這些父母要留著的。
清晨的涌水帶著涼意,卻充滿了希望的味道。
程阿海抱著那口鐵鍋,小心翼翼地踏上石階,走到后門前。他從懷里掏出那把嶄新的銅鑰匙,深吸一口氣,鄭重地打開了房門。
屋內,石灰水的味道還未完全散去,夯平的地面,修補好的門窗,雖然空蕩,卻是他們程家在岸上真正屬于自己的第一個家!
程水生站在碼頭上,望著父親走進屋內的背影,又看了看對岸隱約可見的十三行洋樓輪廓,最后目光落回腳下這片屬于自己的小小天地。
這里,就是他們新生活的起點——
廣州府番禺縣河南地漱珠橋涌南岸,自涌邊石階起向內數第三間青磚房。
他轉身,開始將船上的家當一件件搬進新家。
東西不多,但都是家里能用的。
要換,后面一點點換就是。
父母節儉慣了,他們也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