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陽光依舊灼熱,陳夢背著簡單的行李,踏進了“育才技?!钡拇箝T。所謂的“計算機專業”機房,只有二十幾臺外殼發黃、嗡嗡作響的老式電腦??諝庵袕浡覊m和電子元件過熱的氣味。
新鮮感在一周內迅速消退。課程表上寫著“計算機應用”,實際操作卻單調得令人發指。每天雷打不動的課程是:五筆字型輸入法訓練。“王旁青頭兼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口訣爛熟于心。老師要求他們對著字根表,在笨重的鍵盤上反復敲打,追求速度和準確率。除此之外,是早已被時代淘汰的DOS命令,學習如何用“dir”查看目錄,用“copy”復制文件;一些簡單到近乎兒戲的BASIC編程概念;以及拆開機箱認識一下哪個是內存條哪個是CPU的“硬件基礎”。
想象中的編程、設計、網絡……統統沒有。所謂的“計算機專業”,核心技能似乎就是“打字”。同學們大多來自周邊鄉鎮,和陳夢一樣,被“包分配”、“好就業”吸引而來。課堂紀律松散,后排常有人打瞌睡或小聲聊天。陳夢心里那點對“高科技”的憧憬,漸漸被重復的敲擊聲和落滿灰塵的顯示器屏幕磨得黯淡。她隱隱覺得不對勁,但“包分配”的承諾像最后的稻草,讓她不敢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