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單婚紗照終于艱難地談成并順利完成拍攝和后期,客戶拿到成片時驚喜的表情,給了兩人莫大的鼓舞。口碑開始在小范圍內慢慢發酵。客源逐漸增多,但新的挑戰接踵而至。
一次,一對挑剔的新娘父母對精修后的照片百般不滿意,反復要求修改,甚至言語刻薄。陳夢強壓著委屈,一遍遍耐心溝通調整,幾乎熬了通宵才讓對方勉強接受。成本控制是永恒的主題:昂貴的相冊紙張、外景租車費、道具損耗,每一筆支出都要精打細算。如何用有限的預算進行有效推廣?他們嘗試了社區活動合作、線上團購、老客戶轉介紹優惠等,效果起起伏伏。
陳夢的角色也在轉變。她不僅要保證后期質量這個核心,還要學習如何與客戶有效溝通、管理流程(雖然員工只有她和周航外加一個后來招聘的化妝助理)、制定合理的報價策略。她發現,經營一家店,技術只占一半,另一半是管理、溝通和決策。那些在小公司打雜的忍耐、在照相館學到的務實、在大影樓積累的專業眼界和抗壓能力,此刻都化作了寶貴的財富,支撐著她和周航在創業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
經過兩三年的苦心經營,“拾光映畫”以其獨特的風格(自然、溫情、注重細節捕捉)和優質的服務,在附近的社區和年輕白領群體中積累了不錯的口碑,生意終于走上了正軌,雖然談不上大富大貴,但穩定盈利,足夠支撐他們在BJ過上相對安穩的生活。
事業穩定之際,愛情也瓜熟蒂落。陳夢和周航在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在工作室掛滿他們親手拍攝的幸福照片的背景下,舉行了簡單而溫馨的婚禮。不久后,陳夢懷孕了。初為人母的喜悅與孕期反應、工作壓力交織在一起。孕后期,她依然堅持坐在電腦前修片,只是時間縮短了許多。周航承擔了更多的拍攝和外聯工作,努力為她分擔。
兒子小寶的出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初為人母的手忙腳亂、哺乳期的疲憊、對孩子無時無刻的牽掛,與工作室需要持續投入精力運營的現實,形成了巨大的拉扯。母親張秀蘭暫時關掉了煎餅攤,從老家趕來幫忙照顧外孫幾個月。陳夢在產后三個月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只是節奏不得不放緩。她學會了在哄睡小寶的間隙用手機處理客戶咨詢,在工作室角落里隔出一個小空間放嬰兒床,實在忙不過來時請半天保姆。平衡事業與家庭,成了她人生新的、充滿挑戰也充滿溫情的課題。看著周航笨拙卻努力地學著給孩子換尿布,看著母親抱著小寶慈祥的笑容,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幸福感充盈著陳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