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寒氣傳給每個人
- 打卡全國,我的收入無限翻倍
- 陸上馳名一罐頭
- 2140字
- 2025-08-18 15:00:00
【商品:漢服租賃(含妝造)】
【售價:299元/一天】
【成本分析:服裝折舊25元,清洗費10元,化妝品消耗15元,發型師及攝影師(跟拍)人工100元,店鋪租金30元,利潤119元。】
“為了出片,女人可真舍得花。”
呂哲暗自咋舌,繼續前行。
他又將目光投向了街邊小攤上那些精致的伴手禮。
蘇繡手帕、油紙傘、龍須糖……
每一樣物品在他眼中都分解成了一串串冰冷的數據。
這對他而言,就像一個樂此不疲的解謎游戲,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剖析這個熟悉的世界。
呂哲還注意到,無論是平江路還是山塘街,都有很多主播舉著手機,對著鏡頭熱情地介紹著蘇州的風土人情。
見狀,呂哲也動了用手機直播的念頭,這樣可以更直觀地展示他的旅途,或許能吸引更多觀眾。
“但……手機直播太耗電,流量也扛不住啊。”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個沉甸甸的充電寶。
想到自己那點可憐的手機流量包,還是理智地打消了這個念頭。
“省省吧,等以后有錢了,買個無限流量卡再說。”
晚上,他回到那個閣樓,啃完了今天的干糧。
照例打開電腦,準備開始今天的直播。
在直播開始前的幾分鐘空閑里,呂哲慣性地打開一個知名的互聯網從業者社區。
想刷刷新聞,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行業熱點或者驚天大瓜……
就在這時,一個加粗標紅的帖子標題,瞬間吸住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32歲,失業,背著1200萬的房貸,我的人生是不是已經毀了?》
呂哲的心猛地一沉,點了進去。
帖子的內容,是一個男人用近乎崩潰的語氣,講述著自己從天堂墜入地獄的經歷。
發帖人是一名海歸碩士,學的正是前幾年最火熱的計算機專業。
他在2019年初回國,正好趕上了國內互聯網行業最后的黃金時代,意氣風發地拿到了申城某一線大廠年薪百萬的offer。
那一刻,他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自己腳下。
在家人的鼎力支持下,他湊齊了“六個錢包”,在2021年房地產市場的最高點,以接近兩千萬的總價,在黃浦江邊買下了一套他夢想中的江景房,為此背上了高達1200萬,長達三十年的商業貸款。
然而,命運的齒輪,在他簽下購房合同的那一刻,似乎就朝著失控的方向悄然轉動。
接下來的故事,急轉直下。
互聯網行業寒冬來臨,公司為了降本增效,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裁員。
不幸的是,他成了那個“被畢業”的“優秀人才”。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房地產市場也進入了漫長的下行周期,他那套引以為傲的江景房,市值在短短一兩年內就跌去了好幾百萬,成了名副其實的“負資產”。
他投了上百份簡歷,卻絕望地發現,以他30+的“高齡”,已經很難在市場上找到一份薪資能夠覆蓋房貸的工作了。
如今,他每天一睜開眼,就要面對五萬多的巨額月供。
而他的銀行存款,只夠再支撐最后三個月。
帖子的字里行間,看不到一絲希望。
只剩下無盡的絕望、悔恨和對未來的恐懼。
呂哲看著這篇帖子,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完,只覺得后背滲出一層細密的冷汗。
盡管閣樓里悶熱如蒸籠,他卻感到了一股從心底升起的寒意。
他想到了自己。
雖然自己身負“打卡翻倍”這種逆天系統。
如果系統沒誆騙人的話,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自己會擁有揮霍不盡的財富。
但這個帖子的主人,又何嘗不是曾經站在時代的風口,以為自己把握住了未來的財富密碼?
呂哲不由得想起自己一開始那種“有錢了就在申城買江景房”的想法。
這種想法在這一刻顯得如此可笑和幼稚。
“血淋淋的教訓啊……”呂哲喃喃自語。
他變得前所未有的冷靜和清醒。
自己最初那個“必須嚴格控制前期開銷,穩扎穩打”的想法,是何等的正確。
在系統那邊薅來的收益沒有真正累積到足以抵抗任何風險的程度之前,任何基于“未來預期”而進行的超前消費和高杠桿投資,都無異于在懸崖邊上跳舞。
那晚的直播,他一反常態。
沒有講市場調研的段子,也沒有分析任何商品的成本。
呂哲只是默默地看著鏡頭,對著直播間里那寥寥無幾的觀眾,用一種異常嚴肅的語氣說:
“兄弟們,我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感觸很深。
“我覺得,人生不怕走得慢,就怕走錯路,更怕走快了扯著蛋。
“在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本之前,任何超出自己承受范圍的欲望,都可能是一個包裝精美的陷阱。
“一步走錯,可能萬劫不復,與君共勉。”
說完,他就把直播間掛著,也不進行什么互動。
自己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份警醒,重新審視和規劃未來。
呂哲下定決心,在自己的日薪沒有達到一個絕對安全的水平之前。
比如,日薪能夠輕松覆蓋掉一套一線城市豪宅的全款之前,絕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大額投資。
尤其是房地產!
眼下需要要做的,就是節省開銷。
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完前期的這幾十座城市。
……
在蘇州的第三天。
也是打卡的最后一天,8月18日,星期一。
天還沒亮,呂哲就醒了。
沒有絲毫賴床,直接從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坐了起來。
今天,有一個重要的任務。
規劃并實施前往下一站“無錫”的路線。
“系統規則第四條,必須通過徒步、游泳或使用自己親手打造的交通工具,跨越地級行政區的地理邊界。”
呂哲點亮手機屏幕,打開地圖和公交APP,嘴里念念有詞地復盤著規則。
他調整地圖,將緊鄰的WX市拉入視野。
蘇州和無錫,這兩座同屬古老吳地的經濟強市,在地理上緊密相連。
邊界線犬牙交錯,如同兄弟倆勾肩搭背,難分彼此。
兩市的邊界,主要以河流、道路和鄉鎮的田埂為界。
呂哲仔細研究著地圖上的每一條紋路:“要在下午三點這個時間節點跨越邊界,必須制定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單純靠長距離步行,變數太多,時間上不好把控。”
呂哲對比著各種公共交通換乘方案。
最終,鎖定在了一個關鍵的節點上。
望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