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國公不必發怒
- 大明:我朱允炆擺爛怎么了?
- 冬日重現
- 2198字
- 2025-08-29 21:32:32
“駕!”
在去往北平的官道上,一道身影騎馬飛快掠過。
此人身材矯健,他雙手握住韁繩,眼神充滿堅定。
他身上帶著一封送給慰問團的密信。
當然,這封信不是送到李景隆手中,而是直接交給瞿郁、瞿陶。
隨著馬匹腳下卷起一片灰塵,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官道的盡頭。
~
一片茂密的叢林中。
張玉正帶著大隊人馬,向著京都方向一路疾馳而去。
大隊人馬在官道上卷起陣陣塵煙。
對于燕王朱棣交的任務,張玉一點不敢耽擱。
他知道這件事對于燕王的重要性。
“大家加把勁,爭取早點見到慰問團。”張玉大聲喊道。
隨著張玉的命令傳下去,士兵們胯下的馬又加快了幾分。
士兵們的心里也是充滿激動。
這次去接慰問團,雖說張將軍沒明說。但手下人都知道燕王一直與京都那位明爭暗斗。
作為燕王部下,這些人當然希望燕王有所決斷,能帶著他們干一番大事。
畢竟,北平再怎么好,也比不過南京那個富饒之地。
到時候,只要再勇敢一點,等待他們的將是更輝煌的前途。
隨著塵煙卷起,大隊馬匹消失在密林的深處。
再出現時,已經到了一個山坡頂上。
張玉勒停了馬匹。
“大家抓緊時間吃點干糧,再喂飽馬匹,我們繼續趕路。”
隨著張玉的命令傳下,這支部隊很快有條不紊地下了馬。
一個個士兵一邊吃著干糧,一邊喂馬。
張玉坐在一塊大石板上,臉上露出沉思。
雖覺得有幾分不妥,但燕王既然下了命令,作為燕王最忠實的部下,張玉自然要去遵守。
前方不是錦繡前程,就是通往深淵之路。
~
北平。
燕王府地底。
隨著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幾十個壯漢正在揮汗如雨。
隨著火星四濺落下,映照著一張張堅毅硬朗的面龐。
這些人自然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
都打造兵器了,肯定是要起事了。
這對于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機會。
隨著滋滋的聲音,一把把長刀已經淬好火。被工匠們放到旁邊的鐵架上。
朱能背負雙手,在一件件打造好的兵器前,駐足停下,然后仔細檢查。
這是關系到士兵生死的事,一點馬虎不得。
只有手中的兵刃鋒利異常,才能發揮出個人更大的殺敵本能。
四濺的火星,倒映在朱能有些冰冷的眼中。
~
一處陰暗的房間里。
一人戴著兜帽,背對著身后的燭火。
此人身后,正半跪著一個蒙著面紗的男子。
“事情安排得怎么樣了?”戴著兜帽的人冷聲說道。
面紗男子點點頭:“已經安排下去了,密信已經分別送到京都與北平。”
“燕王是個多疑的人,而京都那位,聽說最近一直不理朝政。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控中。”戴著兜帽的人說道。
隨即,此人又道:“安排在朝中的那些人手,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能暴露。”
“是!”
戴著兜帽的人不再說話,擺了擺手。
跪在地上的那個人行了個禮,起身退了出去。
這時,兜帽男才轉過身來。
就算是噼剝燃燒的燭火,也不能照亮那張隱藏在兜帽陰影中的臉。
只見那張有些模糊不清的臉上,露出一個極其詭異的微笑來。
隨即,此人走過去,將桌上的燭火吹滅,轉身從里面的暗門離開了。
隨著暗門緩緩關上,一陣陰冷的風吹進屋中。
片刻后,一切恢復平靜。
~
北平。
燕王府。
朱棣正坐在自己的院中,一邊喝著茶,一邊抬頭望向頭頂的天空。
“殿下,現在兵器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練兵之事,也不要再耽擱了。還是要早做準備啊!”
朱棣點頭,道:“這件事,我已經安排好了。親筆信這件事,不管是不是真的,京都那位都不會放過我。與其處處被動,還不如先做好準備,等待合適之機。”
“殿下與京都那位之間的矛盾,本質上來說,是無法調和的。削藩之事,那位勢在必行。只不過是時間早晚問題。”
“這次送慰問品來北平,目的只怕也不簡單。”
“慰問團的到來,大都是為了試探殿下而來。”
“道衍大師,若京都那位決定削藩,你認為他會從誰開始下手?”
“依貧僧之見,最大的可能會從周王開始。”
周王朱橚,本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封地河南開封。
明太祖還在世時,周王朱橚因為多次違法被處理,最后被派往河南開封,封為周王。
周王在幾大藩王中,算是實力比較弱的那個。
若朱允炆推行削藩之事,開刀的對象極大可能是周王。
“這樣說來,我那位侄兒會把我放在最后。”朱棣臉色有些陰冷,拳頭也不覺間握緊。
道衍點了點頭:“殿下有帝王之相,京都那個位置,就是為殿下而準備的。”
朱棣轉動手中的茶杯,抬頭再次看了眼頭頂的天空。
不再說話。
~
一處平坦的山腹地帶。
李景隆所帶領的慰問團,正在緩緩向前行進。
馬車一輛接著一輛,上面裝滿了這次北平之行的慰問品。
李景隆坐在馬車里,不時的掀開簾布,向外看上一眼。
這次送慰問品的任務,沒有李景隆想象的那樣有趣。
按照李景隆的想法,這次北平之行,一路游山玩水,好不快活。
可是慰問團里,有兩個人嚴重影響了他的心情。
這兩人就是瞿能的兩個兒子瞿郁、瞿陶。
他本想一路走走停停,帶領著自己的小妾領略這大好河山。
可瞿郁、瞿陶這兩個不長眼的家伙,一路上不斷催促前行,以免徒生意外。
李景隆冷笑,這是大明慰問團,路上哪個不長眼的敢把主意打到他頭上來呢!
這兩個小子,嚴重影響了他的心情。
若不是礙于瞿能的面子,他早讓這兩個姓瞿的小子滾蛋了。
這時候,瞿郁、瞿陶騎馬走上前來。
“曹國公,這天色有些不好,怕是會下起雨來,咱們還是加快點速度吧!”瞿郁道。
瞿陶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眼看天公不作美,之后的路途只會更難走,到時候陛下怪罪下來,無法交差啊!”
李景隆氣得吹胡子瞪眼,厲聲喝道:“到底是你們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
瞿郁、瞿陶吃了憋,沒有說話,騎馬折回慰問團后面去了。
李景隆臉色十分不好看,正要發作,旁邊的小妾蹭了上來。
“國公何必發怒,為那兩人生氣,不值當呢!”
李景隆哈哈一笑,摟過小妾,頓時心情好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