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樹新花,舊皮新用
書名: 卡點突破的我壽元無限作者名: 雞啄手本章字數: 2824字更新時間: 2025-08-12 20:02:00
過目一番后,吳年弄清楚了這四冊修行帛書里的各自內容。
首先便是《群邑周天練氣通訣》。
這本正是吳年想要的修行功法,其上記載了如何感應天地靈機,納氣入體,循環周天修行等修行秘要,不過,雖看起來這只是一本入門級別的煉氣功法,但其上道門術語諸多,看起來玄之又玄,多處關隘要點還有晦澀難懂之言。
乍眼一看,真是讓人有些云里霧里,不知從何下手。
想來,這便是仙門弟子隨身攜帶功法的底氣——縱使你僥幸得了去,也讓你有法無門!
即便強行要修,也要壞了首惡者的道途!
‘好在是有神通護體,將來輪番印證,總是能從這艱難險阻中蹚出一條仙路來。’吳年心中暗自慶幸道。
隨后便是《辯諸氣承應紀要》。
天地間的氣機繽紛多樣,靈氣各有所屬,不一而論。
而修士納氣修行,最忌駁雜,不然會徒增走火入魔之危,所以往往只采其中一屬靈機,這篇《辯諸氣承應紀要》,便是教授修士應當如何辨明天地靈機,繼而從中尋到最適合自己的靈氣,納氣入體,從此踏入修行之路。
《往論禁忌勿行》則有些像是宗門修士的新手教程,里面前篇大致記載了修行中的禁忌,譬如修行時應當靜持本心,切忌躁動等等。
而后篇,則全都是宗門修士外出游歷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對待散修,《往論禁忌勿行》中可謂是重點提及,視之謂毒蛇猛獸。
“散修者,窮兇極惡之徒也!”
“道行難修,諸法困厄,時秉殺伐之心。路途遇之,當退避三舍!”
其中尤為注重標記了一句:
“面越善,則心越冷!”
“如遇其中善美者,當殺之而后快!”
“……”
全篇看完,吳年一時間默然無語。
這編著《往論禁忌勿行》的宗門修士,對散修是不是惡感太重了?
這與之對待殺人犯有何區別,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啊!
不過,當吳年轉念想到自己手中功法是如何得來的時,也就說不出什么辯駁的話了。
‘這…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啊,怎么能一棍子就給打死了呢……’他心中弱弱的道。
體貼自己幾句后,吳年旋即將目光放到最后一篇帛書上——《XX論道諸法》。
與前面三篇帛書相比,這篇修行帛書雖然老舊,還殘缺不全,但卻是吳年極為看重的東西,不為別的,就為那修士臨死前的表現。
那修士雖然實力高強,手中還握有威力不俗的法術,但江湖經驗卻顯稚嫩,在吳年等人悍不畏死的沖鋒下,很快便畏手畏腳起來,之后,吳年等人又是趁勢欺身上前,以一連串江湖渾招——抬手生石灰、低頭撩陰腿、掩袖放冷箭等手段,漸漸占據了優勢。
吳年他們最看重的便是修行功法。
所以在打斗期間,招式一直都在著重瞄準那修士的衣著,最后將其打殺的衣衫襤褸,兜不住的懷中包裹終于是掉了下來。
東西到手,吳年爭斗中匆匆掃了幾眼,確認得到的是修行功法后,便沒有了拼死的心思,準備率隊撤離。
結果誰知這時,那修士反倒不愿意了,他那時身上雖受了傷,但傷勢短時間內并不致死,若是就此退去,還是能養好痊愈,但在見到功法被人拿去后,那名修士卻像是被奪了命根子一般,硬是要和他們以命相搏,最后落得個兩敗俱傷的下場。
想到此處,吳年低頭看向手中帛書——
這只能說明,眼前這四本帛書,其中有一本是連修士都視若珍寶、不容有失的寶物了。
而這四本帛書,吳年已經全都讀完。
前面三本完整的帛書,一看便是宗門的制式產物,不像是獨家珍藏,唯獨這最后一本殘缺的《XX論道諸法》,才像是真正珍品。
不過,興許是仙家寶物自晦,亦或是吳年眼拙,無論他如何尋摸,也未從《XX論道諸法》上看出任何與修行有關的功法、術法,上面記載的斷章截句,更像是一個人的日常修行記述,譬如這句:
“此間有法,此法,為上上之法,此法,當為博君一笑。”
云里霧里,委實是讓吳年看不明白。
不過雖不明就里,但吳年只管知道這東西是好東西就是了,只當暫且壓箱底,等日后有機會再詳細琢磨。
將所有收獲盤點完,吳年將功法重新收回包裹。
結果就在這時,他突然感覺渾身上下傳來一陣搔癢,抬手一看,卻驚覺自己手臂上的肌膚竟開始出現褶皺糅合的現象,還慢慢出現了通白色澤。
“我這是開始蛻皮了?”吳年腦中不由蹦出這個念頭。
眼下這種情形,表層逐漸突兀出來的那層皮膚,像極了蛇蛻,并且身體各處還出現了剝離感。
神通的效用還在!吳年突然有了明悟。
只不過是先時自己的內蘊耗盡了,沒有繼續蛻變的薪柴,這才暫緩,現在有了食物補充,便是有了持續的動力!
分析明白了異變的來源,吳年這才略感心安,開始靜待身體的蛻變。
這場由內而外的蛻變并未持續多久,一陣奇癢難耐過后,吳年感覺自己身體各處罩上一層頗有韌性的薄膜,隨時可以憑借蠻力用力掙脫開來,一如巨蟒蛻皮,蟬蛻化蝶。
感知到身體無處不在的束縛感,吳年下意識的就要掙脫舊皮,脫困而出。
不過很快,他就停止了動作。
‘若是就此蛻皮而出,自己一下子回到了年輕時候的樣子,那今后該如何示人?’
吳年不是孤家寡人一個,他還有家人在此,他也絕對沒有那樣的硬心腸,能行拋妻棄子、遠走他鄉之事。
他今后,還是要與家人一起生活的。
想到這兒,吳年突然輕笑起來。
他這一笑,倒不是笑自己不該在此留了羈絆,被牽絆在原地,而是笑荒唐,笑愚鈍。
‘本來在這娶妻生子,只是想給著個自己落腳的草窩,也圖給折騰不動的自己留個后嗣,不至于在這世間白白走了一遭,只是…本還滿心以為仍將尋仙放在心頭第一等,卻未曾料想……’
‘得來后,便是從此排在第二等了。’
修了個斷情絕欲,那這仙,又有什么好修的?
當然,即便心中已經做好了決定,但吳年也不準備將自己新生之事,全然告知妻子兒女。
神通之事干系重大,多一個人知曉,那便是多上一分危險,對于家人而言,更是多上了一層重擔。
既不需要,也沒必要。
甚至就連修行之事,也須得斟酌開口。
一則,修行功法尚需“解密”,沒必要提前講出,讓一家人的心思全都系在這上面。
二則,如《辯諸氣承應紀要》上所言,修行一事固然沒有門檻,但卻并非是所有人都適合修行。
有的人出生就與天地靈機親和,修煉起來得心應手,一日千里,而有的人卻是難入門徑,即便僥幸踏上了修行之路,道途也是注定一片坎坷。
這便是廢體。
一種編著《辯諸氣承應紀要》的修士,都為之訝異的體質。
依修行上的道理所言,人族之體,雖有后天之濁,但憑借著先天之形,無論如何都應該是人人都能修行才對。
但偏偏此處就有一種廢體,萬氣不納,無物可采,頂天了只能用修行資糧強行灌注修行,一百份靈資相助,都不一定能得出一份結果來。
這比之吳年前世在小說里看的靈根之論,還要讓人絕望。
一個是本就沒有希望,一個是給了你一絲希望,但卻也就僅僅一絲,再也沒有半點偏移,甚至往后還要更加蜿蜒崎嶇,寸行寸險。
好在,廢體出現的概率也是萬中無一。
但未必不會出現在吳家人身上。
人性這東西,當不得考驗。
所以為了穩妥起見,吳年還是想著自己先試著修行,等順利引氣入體,學會《辯諸氣承應紀要》上的測靈之法后,再行斟酌修行一事。
不患寡而患不均。
吳年不想看到兄弟鬩墻、父子生隙的場面。
另外,藏于舊身之舉,還有一個另外的好處——誰能想到一個垂垂老矣的軀體內,藏著一個身強力壯的棒小伙呢?
等真要到了“破繭而出”的時候,必然能給敵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暫且將腦海中的諸多思緒壓下,吳年開始細細感受身上的舊皮,小心翼翼地適應起自己的新“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