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什么?是我們曾經的腳步。
就語源而言,歷者,經過也;史者,作冊也;歷史者,對所經過事情之真實記錄也。舉凡人類,無論個人、群體、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無論這種歷史表現為完整的史書,還是表現為不系統的記憶與傳說,抑或表現為地面實物與地下遺址的發掘,以及種種社會活動的非物質傳承等等,它們都是我們對曾經的生命足跡的深刻記憶。依靠對歷史的記憶與回顧,依靠對歷史的反思與總結,我們才能不斷地在前人創造的基礎上繼續新的攀升。由此,人類社會才有了不間斷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才有了不間斷的更新。
地球上的其余物種,動物、植物、微生物,都沒有歷史。
因為,歷史是物種感知力、思維力、智慧力高度發展的產物,是人類對自己經歷的自覺感知和系統記錄。簡單的感知與思維,不可能產生對既往經歷的系統記錄與總結,也不可能自覺接受前代經驗教訓,更不可能據此而自覺修正自己的活動方式與生存方式。動物植物的緩慢進化,或物種演變,都是靠簡單化的低級思維對生存環境刺激的反復適應,而產生生命基因的變化,繼而在一代一代的遺傳中不自覺地改變了自己,最終便表現為對生存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這就是地球其余物種的自然演化腳步。
顯然,歷史是人類生命智慧的獨有財富。
歷史意識,是人類生命的靈魂。因為,歷史意識是人類對自身生存發展經過的自覺感知。依靠著這種歷史感知力,我們自覺地繼承了前人的生存經驗,并在經驗積累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創造出新的生活方式,產生出新的社會存在方式。
沒有這種自覺感知,我們在遠古時期就不會總結先人長期對摩擦生熱的經驗認識,不會在遠古時期發明出火。我們的生存條件,就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沒有這種自覺感知,我們就不會在近古洪水時代總結前人堵塞治水的失敗教訓,從而創造出大禹的疏導治水。我們這個民族,就不會進入國家文明時代。
沒有這種自覺感知,兩千多年前的秦帝國就不會總結春秋戰國五百余年對新型統一國家長期探索的經驗教訓,從而統一中國,并創造出偉大的中國統一文明。果真如此,我們華夏族群的今天,就是數十個小國并存,整個東方的軸心文明也不會存在。
西方中世紀末期發生的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新時代。蒸汽機、電力、核動力使人類的國家活動方式與人群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此開始,人類精神對歷史的自覺感知與反思,也邁進了一個新的高度——當代文明視野的高度。在這樣一個時代,每個先進國家,每個具有當代文明意識的民族,都對自己民族與國家的歷史,進行了大規模的系統化重讀——重新解釋歷史,重新認識歷史,重新劃分人類社會發展階段,重新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借以尋求新的發展道路。這種大規模系統化的重讀歷史的理論總結,未必適合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但是,它掀起的思想風暴對人類歷史意識的沖擊,卻是從來沒有過的巨大。也就是說,從資本主義時代開始,人類精神的意識形態發生了深刻的革命性變革,其所產生的種種以重新解讀歷史為基礎的“主義”之說,使人類對歷史的認知方式、對社會發展前景的自覺探索,都大規模地深化了。
正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這個東方大國遠遠地落后了。
歷經一百七十余年的悲壯奮爭,在當代的今天,我們這個國家終于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從殘破的碎片集成化的畸形文明社會,跨越到工業科學與商品經濟時代的新文明形態去。
這樣一個歷史轉折點,只有在我們這個時代是真實而清晰的。
因為,無論此前的我們在“主義”上如何將我們的生存狀態大大理想化,真實的貧困、真實的物質匱乏、真實的鄉村基礎,都是無法改變的。只有在融入世界經濟大潮的三十年之后,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普遍而深刻的變化,我們走出了物質匱乏狀態,我們走出了貧困生活,我們的農村城市化獲得了很大發展,我們對世界的了解與評判擺脫了自卑心理,我們才有了提出跨越文明“龍門”的認知能力,才有了實現跨越的第一個歷史條件。
面對如此偉大的文明跨越,我們這一代僅僅是提出問題而已。
因為,我們這個民族背負著一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極為特殊、極為沉重的大山——落后的歷史意識的大山。如果我們不能跨越這座大山,不能掀翻這座大山,我們就只能在這座大山壓迫下呼呼喘氣,永遠不能大步前行。
歷史意識,就是我們對民族歷史傳統與國家歷史傳統的基本認知,就是我們對歷史遺產的評判與繼承原則。沒有這樣的歷史意識,一個民族就沒有靈魂,就沒有精神。
當然,我們的話題還沒有結束。
既謂“舉火讀史”,就讓這支火把繼續燃燒吧。
歷史的殘簡只有依靠思想的火焰,才能燃燒起來,照亮我們腳下的道路。
2012年1月9日·海南積微坊